一句“唐诗万岁,宋词万岁,中华文化瑰宝万万岁!”传遍了大江南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句话竟出自一位耄耋之年的数学老师之口。他叫潘鼎坤,如今他已成学术界的“网红”,在讲台站了半个多世纪,为教育奉献了一生。
93岁的潘鼎坤是浙江丽水缙云县双溪口乡姓潘村人,他的外祖父是个秀才,从小督促潘鼎坤要好好学习,“外祖父对我管教很严格,背不出来书中的句子就要用手杖打我,我只好乖乖念书,几乎很少有时间跟同学玩耍。”
潘鼎坤出身农家,想要改变命运就只能考大学。1947年,潘鼎坤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数理系数学专业,成为村里第一位走出去的大学生。“那个年代的秀才很多,我身边能背出四书五经的人比比皆是,我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所以报考了数理系。”潘鼎坤说,当时念的中等学校教数学的老师没有一个是数学系毕业的,此类人才紧缺,他想着毕业后能当名数学老师。
大学毕业后,潘鼎坤被分配到东北工学院当数学老师,任教5年后,由于全国进行院系调整,潘鼎坤举家来到西安,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担任数学老师至今。潘鼎坤说,那时候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一大批科技人员支援大西北建设,他就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潘鼎坤在建大开办了一场《试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的讲座。潘鼎坤说起这次讲座的初衷时提到,他身边很多人对诗词格律不很了解,不少人认为一句话七个字就是七律诗了。年初著名文学家霍松林去世,媒体上刊登的一些悼念旧体诗词都不合应有的格律,潘鼎坤从细微处觉察到不少人只会背诗不会写诗,感到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正在慢慢流失。
为了开办这次讲座,潘鼎坤思想斗争了好几个月,他觉得自己一个搞数学的人去搞诗词是否过于跨界?但诗词歌赋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站出来。最终这场讲座与建大师生见面了。
长达2小时的讲座吸引了约100人到场,其中包括校领导及潘老师曾带过的毕业生。“大多数人只会背诗,由于不懂得格律,所以不明白传统诗歌最美的地方。”潘鼎坤说现在很多高校的老师只教会学生诗的意思,但没有告诉学生如何写诗,要这样下去,诗词代代相传也就成为了一种“奢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潘鼎坤说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诗,上下两句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数词对数词,同类词相对,十分对称,且是多角度的对称美,平仄音的交错运用,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都不是靠写诗为生,但他们用诗歌抒发情感,所以这样的呕心沥血之作自然会流传千古。
“对中国人来说,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是全民写诗,只有水平高低之分,如今竟有学者名流等专业人士都不知旧体诗的格律,那他们的学生又如何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呢?”潘鼎坤说,诗词歌赋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如果有一天诗词都消失了,那中国文化的灵魂也就没了,“不能让唐诗宋词在我们这代人手里绝了!”
泳坛健将傅园慧因一句“洪荒之力”走红,而潘鼎坤喊了两个“万岁”却火了。潘鼎坤根本没想到自己脱口而出的这句话会影响那么多人,他当时一心想着办讲座,让本校的师生能够重视中国古诗词的格律,不想让旧体诗词销声匿迹。
潘鼎坤如今有了儿孙,但2015年爱人去世,是他始终不能忘怀的伤痛。“爱人陪我走过了70年,我们相处得很好,从未吵过架。”潘鼎坤当年家里条件不好,爱人靠干农活给他筹在复旦读书时的零用钱,双手由细嫩变得十分粗糙,手掌像长了刺的树皮;后来爱人又跟他走南闯北,最终扎根西安,爱人和潘鼎坤相濡以沫。
已是耄耋之年的潘鼎坤如今赋闲在家,平日里与书为友,“我平时喜欢看看报纸和一些专业数学书籍,但就是现在视力不太好,又不习惯带老花镜,所以将两个放大镜叠在一起才能勉强对付看字。”潘鼎坤说,退休之后他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觉得学无止境,并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仍想发挥余热。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也引起了潘鼎坤的关注,他觉得这是一档很好的节目,是弘扬中国文化的善事,他想对主持人董卿说:“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希望节目能够更多地锻炼学生自主写诗、创作、思考的能力。中国的诗词歌赋在今天不能被遗忘,因为诗词的力量不是其他文学作品所能代替的,中国古人从周朝到秦汉两晋不断追求音律及内容对称的至善至美,这诗句只有历经人世沧桑才能读懂看透,古诗词之魅力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力。
【攻略】放风筝丨赏花丨春季出行丨农家乐丨夜跑
【陕西】陕西20个世界之最丨 陕西趣味排行榜丨陕西最美乡村公路丨 陕西魅力湖泊
【旅游】亲子游丨 温泉丨 天池岭丨 跑马梁丨 航拍秦岭丨秋冬玩乐地儿丨遗鸥之乡
【美食】吃遍陕西丨 小吃绝搭丨 甑糕丨 星座美食丨 酒吧丨实惠馆子丨 陕菜馆子丨 忒色丸子丨 吃遍世界
如何订阅腾讯大秦网:
搜索微信昵称:腾讯大秦网
或搜索微信号:daqinwang
商务合作: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