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聊聊生命科学产业那些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网  ·  她们,官宣喜讯! ·  14 小时前  
杭州网  ·  她们,官宣喜讯! ·  14 小时前  
丽水在线  ·  丽水16名女青年参加!好样的 ·  2 天前  
丽水在线  ·  丽水16名女青年参加!好样的 ·  2 天前  
女神汇  ·  理想的恋爱模式: ·  4 天前  
女神汇  ·  没见过面的相亲男说我神经病?太下头! ·  4 天前  
彬彬有理  ·  婚后分房睡,坦言已衰老,她还好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全球CDMO巨头新任CEO的四把火 !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4-12-24 20:29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生命科学产业观察公众号的第1223-1期文章
来源:华义文随笔




有着 127年 悠久历史的Lonza,在全球生物医药行业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引领着药物生产技术革新,包括 第一个单抗肿瘤药、第一个ADC重磅药物、第一批mRNA疫苗以及第一个CRISPR/Cas9药物。



不过,在这些辉煌成就背后, Lonza近年来却经历着CEO危机


自从任职CEO七年之久的 Richard Ridinger 于2019年3月退休以来,这一岗位历经9个月的 Marc Funk (2019年3月到2019年11月)和不到3年的 Pierre-Alain Ruffieux (2020年11月到2023年9月),期间的空档期由董事长 Albert M. Baehny 暂代,终于在2024年夏天迎来了从瑞士友商Siegfried挖来的 Wolfgang Wienand 。如果算上董事长两度代理CEO,这是5年来的第四位CEO。


这一过程正好经历了新冠疫情从突然爆发到逐渐褪去,并成为常态化的全过程,也是生物医药行业研发生产迅速调配资源的巨大考验。这些年,Lonza的业绩增长也表现出明显起伏, 2020年到2024年营收增长分别是12%、20%、15%和8% 。显然,业绩爆发点就在于2020年5月拿下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大订单。随着疫情迅速褪去,即便是行业龙头,未能幸免于后疫情时代另寻业绩增长点的苦恼。


面对这一局面,踌躇满志的新任CEO又有何动作呢?


在CDMO行业摸爬滚打20年的Wolfgang Wienand,其中有14年是在Siegfried度过,包括担任CEO职位5年时间。如此一位老江湖深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的道理,于是来到Lonza之后,就开始了密集访谈和考察,包括在内部 100天里访问了10家工厂,与1500名员工交谈。 在外部, 与代表30%资本的股东会谈,以及与前40大客户沟通。


经过100多天的调研之后,Wolfgang Wienand制定了Lonza的全新战略,并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落实。


第一是聚焦 。简单来说就是剥离 胶囊和健康原料(Capsule & Health Ingredients,CHI) 业务。 理由也很简单,不是不够好,而是不适合。按照Lonza的说法就是:虽然CHI仍然是市场首位,但Lonza并不是最好的归属( not best owner anymore )。


说到CHI业务,那就不得不提到Capsugel,全球最大的空心胶囊企业,占据全球市场50%。


最初是Parke-Davis药厂在1931年成立的子公司。1970年,Warner-Lambert药厂收购了Parke-Davis药厂。到了2000年出现了一起世纪收购案,即辉瑞以 900亿美元 收购Warner-Lambert药厂,Capsugel由此成为了辉瑞旗下企业。不过很快,辉瑞就在2011年以 23.75亿美元 将其卖给了KKR集团。2016年底,Lonza宣布以 55亿美元 收购Capsugel,这是Lonza历史上最大一笔收购,来自于Richard Ridinger的手笔,后于2019年3月退休的时任CEO。


时至今日,CHI业务年收入超过 10亿瑞士法郎 ,每年生产 2000亿 颗空心硬胶囊,拥有超过 4000家 客户,CHI业务怎么看都是不错的生意。然而,对Lonza整体业绩而言,CHI是拖后腿的,受到空心胶囊市场的竞争和客户处于去库存阶段而使得收入出现负增长;而且,也与Lonza定位于一家纯粹CDMO的战略也是不符的,也和其他业务线并无良好的协同性。


总之,剥离CHI业务的决定已下,但何时完成则只是给出了合适时机这样模糊的说法。


如此一来,Lonza的中国业务将进一步收缩。


今年初Lonza广州生物药工厂关闭的消息引起了业内一阵热议,也使得Lonza在中国的工厂还剩下苏州胶囊和广州南沙工厂。


苏州胶囊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Capsugel与中国国药集团共同出资建立的空心胶囊生产基地。这是1980年代外资药企纷纷进军中国所组建的合资工厂之一,多数合资药企随着国内外商投资管理政策放开之后陆续转为外商独资,但苏州胶囊仍然保持合资。可以想见,一旦剥离,苏州胶囊肯定是继续更换门庭,也已经习以为常。


相对而言,另一家工厂的情况就略微复杂些。广州南沙工厂成立于2003年,功能有两块,一是原料药的CDMO业务,二是生产健康原料,包括左旋肉碱系列产品和烟酰胺(即维生素B3)。广州南沙工厂是否也跟着一起剥离可能存在一定变数,但如果健康原料的业务占比更大的话,显然也是会跟着一起剥离的。


第二是架构重组,整合协同3大业务平台,建立标准化组织结构和扁平化管理模式。 其中,取消一个汇报层级就意味着一部分人的岗位不得不面临变动。



架构重组后的三大业务平台是:


1) Integrated Biologics ,包括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制剂灌装,以及技术平台授权业务,这部分业务收入占比约50%,是Lonza的基石;

2) Advanced Synthesis 包括小分子和生物偶联业务,虽然目前只占到30%收入,但随着Lonza瞄准ADC业务加大投入,未来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