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纷争,终于在17年5月23日来自全球21个国家56家知名区块链初创公司共同签署了纽约共识(隔离验证+2M,该方案用于解决比特币网络拥堵的问题)。纽约共识获得了全网83.28%的算力支持,以及一些大型交易所和钱包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纽约共识吸取香港共识的教训,Core开发组被排除在外)。
于是Core团队宣布不管其他人同意与否,宣布将于8月1号强制推出隔离见证,该事件是UASF(user-activated soft fork),即比特币的软分叉。
受此影响矿工联合比特币的其他开发者提出了UAHF(user-activated hard fork)的硬分叉方案。即在对比特币原链上的所有数据备份后,该方案取消了隔离见证的升级和1MB区块大小限制,采用动态区块大小,最高限制到8MB。从此硬分叉产生了新的币种,人们称其为比特现金BCH。
最终,在Core团队和矿工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比特币发展路线:小区块+隔离见证+闪电网络和大区块+硬分叉的发展路线,而前者对应BTC的发展路线,后者对应于BCH的发展路线。
皇位争夺战
BCH的背后支持者就是由吴忌寒创办的比特大陆为首的大批矿池。可以说BCH这个币种代表了广大矿工的长远利益。其中为首的比特大陆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矿机制造商,垄断超过70%的硬件,提供约50%的算力。
它于2017年9月,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IDG资本等5000万美元A轮融资,并于2018年07月完成B轮融资,估值约为120亿美元。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BCH是有大批的矿工支持者和雄厚的资本在支撑着。
算力争夺战
在BCH网络刚开始运行的时候,BCH的挖矿规则中采用紧急难度调整机制(EDA),即当BCH网络出块在12小时内少于6块的时候,难度值就会下降20%。
当难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挖BCH就会比挖BTC利润高,此时就会有大量的矿工直接从BTC切换到BCH挖矿,当大量算力涌入BCH后,难度又会快速增加,挖BCH的利润又会低于BTC。此时又会有大量的算力切换回BTC,来回交替继而出现算力震荡。
经过一段时间的算力争夺,BTC和BCH的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两派支持者纷纷表达出各自的观点,更有甚者公开表示要卖出某个币种,然后全仓买入另一种。
2017年11月10日,大批矿工切换到了BCH的网络当中,导致BTC网络算力骤减,网络极为拥堵,于是造成了币价连续地下跌。
皇位争夺战
2017年11月10日,BCH趁BTC虚弱之际,发动了皇位争夺战。而早在战争打响的前几天,就在OK网上面出现了大幅度的换筹动作。战争发动之后,BCH从0.08btc的价格开始启动,一路披荆斩棘,价格更是当天翻倍。
第三天,更是在翻倍的基础上又翻了一倍,仿佛要一鼓作气,直接超过BTC的价格。当时整个市场都被BCH吸血,就连币王BTC也被吸血三天。
不过,BCH再强势也强不过BTC,连续拉升3天不回调使得BCH成为了强弩之末,最终由于发力过猛而止步于0.52btc的价格。
随后的一段时间内, BCH取代并超越BTC的流言满天飞。而就在人们都在讨论皇子篡位的话题的同时,一些人开始注意到了BCH的IFO的迅速造富效应。
一时间,各种分叉币频频出现,先是廖翔的BTG,然后是李笑来搞的SBTC,后续还有宝二爷的GOD等。各大分叉币种都声称自己的分叉币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其实可能大都为了割韭菜。
由于分叉币会为持有BTC的人按照比例分得糖果,因此,大家为了分糖果,开始疯狂购买BTC,导致BTC价格稳步上涨。正是众多分叉币的出现,保护了币王顺利地重回宝座。
在BTC的奋力抵抗和多个分叉币的围剿下,BCH终于因为寡不敌众败下阵来。
在这场战争中,虽然BCH败下阵来,但是却向世人展现了其广大的社区共识和强大的资本后盾,也因为这次争夺战,确立了BCH在市值前五中稳固的地位;而BTC经过这一战,也彻底巩固了币王的地位,短期之内更是无人再敢向BTC发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