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狂人研究院
针对国内外区块链项目提供专业、公正的独立评级报告和数据分析;权威解读币圈新闻热点、建立数字货币行业指数;跟踪比特币、以太坊和其它价值币的技术发展;提供一流的区块链在线课程,以及良性的社区互动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狂区块链  ·  特斯拉股票还能不能买? ·  11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财务自由后你想干什么? ·  昨天  
白话区块链  ·  以太坊现货ETF持续流入,为何ETH价格却毫 ...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暴富靠的是什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狂人研究院

谁才是真正的比特币?

狂人研究院  · 公众号  · 区块链  · 2018-08-08 18:25

正文

创世篇


北京时间2008年11月1日,一个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密码学极客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白皮书: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奠定了比特币的理论基础。


2009年1月中本聪挖出比特币的创世区块,获得奖励50枚比特币,宣告比特币正式诞生。


2010年5月22日,美国程序员拉斯勒-豪涅茨(LaszloHanyecz)在论坛称,要出手10000比特币,要价50美元——但是没有人买。有人表示,愿意25美元的比萨饼优惠券换这10000比特币,拉斯勒答应了。这是比特币历史上第一笔交易,这一天被比特币界确定为比萨日。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比特币,人们加入到比特币的挖矿事业,比特币的生态开始形成。


自比特币诞生之日起,就因为超前的理念和去中心化的特性被不断批判和抨击,加上各国银行和政府等中心化机构的政策打压,比特币的价格一次次地从高点跌入谷底,然而又一次次地从绝望中崛起。截止2017年初,从第一笔交易之后的8年里,比特币的价格上涨了100万倍。


扩容纷争——皇子诞生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比特币,交易数越来越多,比特币网络开始出现拥堵。1M大小的区块大小和10分钟的固定出块时间,限制了比特币的交易容量最多为每秒6.6笔交易。


在17年时比特币的交易通常要好几天才能被确认,在当时平均每笔交易要支付的矿工费用达到几十元,而网络拥堵时矿工费高达数百元,如此高昂的矿工费用导致比特币作为小额支付变得不切实际起来,例如买游戏、买域名、购买VPN和租用服务器等,这些场景下比特币支付变得不再实用。


早在15年时比特比社区就网络拥堵就曾今发起了多个议案,提议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比特币网络日益突出的拥堵问题,在这一个过程中开发者、矿工还有社区其他人员产生了意见上的分歧。


主要意见分歧表现如下:


在此背景之下,矿工和开发者先后进行过两次会谈,于2016年在香港本达成共识,但是来香港参会的几位Core核心开发者回去之后与其他人意见不一致,香港共识被迫中止。


比特币代码维护团队Core和代表矿工利益的另一个开发团队各执一词,都不肯让步:


Core团队的观点:

1. 扩容区块大小,需要进行硬分叉完成升级,而这样有分裂比特币的风险

2. 如果移除区块大小1M的限制,会导致以后的区块越来越大,这样导致普通电脑和用户无法运行全节点,导致比特币过于中心化

3. 第二层网络(闪电网络)的方案是比中本聪提出的升级方案更先进的方案

矿工的观点:

1. 永久限制区块为1M大小,体现了Core团队的独裁,并且现在的网络和带宽完全有能力支撑更大的区块

2. 通过软分叉升级隔离见证功能会对整个网络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 更重要的是将日常交易放到了闪电网络上面,只把大额交易放在主网上面,将大大降低矿工的交易手续费,这损害了矿工的利益。


经过多年的纷争,终于在17年5月23日来自全球21个国家56家知名区块链初创公司共同签署了纽约共识(隔离验证+2M,该方案用于解决比特币网络拥堵的问题)。纽约共识获得了全网83.28%的算力支持,以及一些大型交易所和钱包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纽约共识吸取香港共识的教训,Core开发组被排除在外)。


于是Core团队宣布不管其他人同意与否,宣布将于8月1号强制推出隔离见证,该事件是UASF(user-activated soft fork),即比特币的软分叉。


受此影响矿工联合比特币的其他开发者提出了UAHF(user-activated hard fork)的硬分叉方案。即在对比特币原链上的所有数据备份后,该方案取消了隔离见证的升级和1MB区块大小限制,采用动态区块大小,最高限制到8MB。从此硬分叉产生了新的币种,人们称其为比特现金BCH。


最终,在Core团队和矿工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比特币发展路线:小区块+隔离见证+闪电网络和大区块+硬分叉的发展路线,而前者对应BTC的发展路线,后者对应于BCH的发展路线。


皇位争夺战


BCH的背后支持者就是由吴忌寒创办的比特大陆为首的大批矿池。可以说BCH这个币种代表了广大矿工的长远利益。其中为首的比特大陆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矿机制造商,垄断超过70%的硬件,提供约50%的算力。


它于2017年9月,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IDG资本等5000万美元A轮融资,并于2018年07月完成B轮融资,估值约为120亿美元。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BCH是有大批的矿工支持者和雄厚的资本在支撑着。


算力争夺战


在BCH网络刚开始运行的时候,BCH的挖矿规则中采用紧急难度调整机制(EDA),即当BCH网络出块在12小时内少于6块的时候,难度值就会下降20%。


当难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挖BCH就会比挖BTC利润高,此时就会有大量的矿工直接从BTC切换到BCH挖矿,当大量算力涌入BCH后,难度又会快速增加,挖BCH的利润又会低于BTC。此时又会有大量的算力切换回BTC,来回交替继而出现算力震荡。


经过一段时间的算力争夺,BTC和BCH的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两派支持者纷纷表达出各自的观点,更有甚者公开表示要卖出某个币种,然后全仓买入另一种。



2017年11月10日,大批矿工切换到了BCH的网络当中,导致BTC网络算力骤减,网络极为拥堵,于是造成了币价连续地下跌。


皇位争夺战


2017年11月10日,BCH趁BTC虚弱之际,发动了皇位争夺战。而早在战争打响的前几天,就在OK网上面出现了大幅度的换筹动作。战争发动之后,BCH从0.08btc的价格开始启动,一路披荆斩棘,价格更是当天翻倍。


第三天,更是在翻倍的基础上又翻了一倍,仿佛要一鼓作气,直接超过BTC的价格。当时整个市场都被BCH吸血,就连币王BTC也被吸血三天。


不过,BCH再强势也强不过BTC,连续拉升3天不回调使得BCH成为了强弩之末,最终由于发力过猛而止步于0.52btc的价格。



随后的一段时间内, BCH取代并超越BTC的流言满天飞。而就在人们都在讨论皇子篡位的话题的同时,一些人开始注意到了BCH的IFO的迅速造富效应。


一时间,各种分叉币频频出现,先是廖翔的BTG,然后是李笑来搞的SBTC,后续还有宝二爷的GOD等。各大分叉币种都声称自己的分叉币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其实可能大都为了割韭菜。



由于分叉币会为持有BTC的人按照比例分得糖果,因此,大家为了分糖果,开始疯狂购买BTC,导致BTC价格稳步上涨。正是众多分叉币的出现,保护了币王顺利地重回宝座。



在BTC的奋力抵抗和多个分叉币的围剿下,BCH终于因为寡不敌众败下阵来。


在这场战争中,虽然BCH败下阵来,但是却向世人展现了其广大的社区共识和强大的资本后盾,也因为这次争夺战,确立了BCH在市值前五中稳固的地位;而BTC经过这一战,也彻底巩固了币王的地位,短期之内更是无人再敢向BTC发起挑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