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赛迪智库
赛迪智库感谢您的关注。作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咨询翘楚,我们密切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热点问题,同步追踪国内外工业和信息化最新动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晚报  ·  补时遭绝杀!遗憾……但要看到希望 ·  昨天  
北京晚报  ·  补时遭绝杀!遗憾……但要看到希望 ·  昨天  
青岛新闻网  ·  U20国青被绝杀 ·  昨天  
青岛新闻网  ·  U20国青被绝杀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赛迪智库

赛迪动态 | 赛迪研究院成功举办第三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以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

赛迪智库  · 公众号  ·  · 2024-05-31 15:53

正文




近段时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各地纷纷吹响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号角,驱动新型工业化攀“高”向“新”发展。


5月27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赛迪研究院”)主办的第三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活动成功举办。本期讲堂的主题为“以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由赛迪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乔标主持。乔标表示,“十五五”是非常关键的五年,既是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将有许多行业、技术、发展模式和竞争规则被重构。


步入发展关键期,新质生产力将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针对这一话题,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制智库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在活动中发表了真知灼见。大家普遍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锚定数智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两个方向,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未来5—10年是战略机遇期


回顾我国工业崛起之路,用几十年走完了西方数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指出,原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更多的是从“1到N”的创新,基于别人的成果做扩大再生产。近年来,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因此必须要有从“0到1”的创新,也就是那些前沿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


从源头开始做起,做基础设施、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的研制开发,把产业一步步做扎实,是新型工业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国际背景之下是安全的。


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的先进生产力。当下,我国所处阶段的先进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增强竞争新优势。在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姚磊看来,具体到工业战线,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同频共振的,可以探索同部署、同规划、同实施、同发展。


“我们看到,当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正全面加快,不断向宏观、宇观、微观和极端条件拓展,许多前沿和颠覆性技术正在交叉融合、相互赋能,这些趋势将给我国带来一个全新的未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表示,这些都指向了未来5—10年,这10年也将成为构建新一轮发展格局的关键10年,“十五五”乃至“十六五”规划是我们民族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乔标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扭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但科技创新不仅是颠覆性和前沿技术的突破,还必须和产业创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推进科技创新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看产业化能不能“接得住”。对此,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焦兴旺表示,当前“卡脖子”、补短板往往是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在这个时候,我国更需建立一个高效、协同、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和研究成果走出去,尽量争取更多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实力。



锚定数智、绿色两个生产力



在与会专家眼中,当下全球这一轮产业革命中,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智能手机;2016年,谷歌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18年,Space X宣布推出星链计划;2020年,Open AI发布ChatGPT惊艳全球。这些对产业变革影响深远的事件层层递进,告诉我们数智化的生产工具,将越来越深刻地参与到人类创造财富的过程中。


大模型等数智生产力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丁明磊指出,在炼钢、纺织等工业化场景中,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专业领域大模型,超越“老师傅”的Know-how,实现对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智能优化,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业界关于中美大模型技术差距的探讨也不绝于耳。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理看来,数据是导致中美大模型行业差距的关键因素之一。数据共享做得越好,大模型呈现出来的结果就会更好。他坦言,目前我国数据开放共享程度还不够。幸运的是,随着“数据二十条”的出台,数据要素价值得到广泛重视,并不断挖掘和激活其价值,使之赋能实体经济。据了解,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数据要素的价值,并因此获益。


除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样是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鲜明底色。“未来随着我们全面进入AI时代,绿色能源产业格局将迎来改变。”丁明磊介绍。去年,微软与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签订协议,双方约定,2028年微软将要靠“可控核聚变”为超强AI供能。


乔标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锚定数智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两个方向。数字化是最大的变量,也许将来可以成为我们最大的增量。绿色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最有前途的方向之一。这两个方向都是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



找准定位才能塑造优势


当前,各地纷纷发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驱动新型工业化攀“高”向“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积极抢位发展,又要立足实际、错位发展。不抢位就难以实现进位,不错位就难以找准定位,进而在产业竞争中就很难占据一席之地。”乔标强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