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穰苴列傳》,稱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是古有兵法之明證。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司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齊景公時,晉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景公患之,晏嬰乃薦田穰苴曰:「穰苴雖田氏庶櫱,然其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願君試之。」景公召穰苴,與語兵事,大說之,以爲將軍。將兵扞燕晉之師。(中略)晉師聞之,爲罷去;燕師聞之,度水而解。於是追擊之,遂取所亡封內故境,而引兵歸。未至國,釋兵旅,解約束,誓盟而後入邑。景公與諸大夫郊迎勞師,成禮,然後反歸寢。既見穰苴,尊爲大司馬。田氏日以益尊於齊,已而大夫鲍氏、高、國之屬害之,譖於景公,景公退穰苴,苴發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國等。其後及田常殺簡公,盡減高子、國子之族。至常曾孫和,因自立爲齊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諸侯朝齊。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太史公曰:「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區區爲小國行師,何暇及《司馬兵法》之揖讓乎?世既多《司馬兵法》,以故不論。」蓋其書在兩漢之世猶盛行,故鄭注《中庸》「索隱行怪」,引《司馬法》文。《七略》本列此書在兵書權謀家,《漢書·藝文志》著錄《軍禮司馬法》百五十五篇於六藝略禮類。則以其中所言,據道依德,本仁祖義,多與周禮相出入,故班氏出彼入此也。《隋志·兵家》有《司馬法》三卷,《四庫總目》著錄一卷,散亡脫佚甚矣。
然風后以下,皆出依託。其間孤虛王相之説,雜以陰陽五行,風雲氣色之説,又雜以占候。故兵家恆與術數相出入,術數亦恆與兵家相出入,要非古兵法也。
風后,相傳爲黃帝時人。舊說黃帝遇諸海隅,舉以爲相。見《帝王世紀》及《通鑑前編》。《漢書·藝文志·兵書略》陰陽家著錄《風后》十三篇。班氏自注云:「黃帝臣。依託也。」
孤虛,乃古代占卜推算日時之法。天干爲日,地支爲辰。日辰不全爲孤虛,又稱空亡。占卜時得孤虛,主事不成。《史記·龜策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裴駰《集解》云:「甲乙謂之日,子丑謂之辰。《六甲孤虛法》:『甲子旬中無戊亥,戊亥即爲孤,辰已即爲虛。甲戌旬中無申酉,申酉爲孤,寅卯即爲虛。』」《漢書·藝文志·數術略》五行家著錄《風后孤虛》二十卷,亦依託,早亡。《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趙《注》云:「天時謂時日支干五行王相孤虛之屬也。」孫奭《音義》云:「王、相並去聲。」《疏》云:「時日支干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爲干。干支,所以配時日而用之也。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金旺在巳、午、未、申、酉;木旺在亥、子、丑、寅、卯;水旺在申、酉、戌、亥、子;火旺在寅、卯、辰、巳、午;土旺在申、酉、戌、亥。蓋孤虛之法,以一畫爲孤,無畫爲虛,二畫爲實。以六十甲子日定東西南北四方,然後占其孤虛實而向背之,即知吉凶矣。」王、相既並讀去聲,故其字亦作旺相。
兵法要覽,明宋祖舜編,清咸豐三年通政司李道生進呈本
其最古者,當以《孫子》、《吳子》、《司馬法》爲本。大抵生聚訓練之術,權謀運用之宜而已。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中略)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爲將。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嘗學於曾子,事魯君。魯卒以爲將,將而攻齊,大破之。後之魏,魏文侯以爲將,擊秦,拔五城。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要在彊兵,破馳說之言從橫者。於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彊。」傳文甚長,茲節取其辭而聯貫之。可知孫吳兵法,皆以戰伐攻取,威震鄰邦。見諸行事,不必播之口說。其所著書,蓋皆與之共事或歆慕其學者之所爲。二人躬歷戰陣,未必有暇著書也。司馬遷曰:「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而《韓非子·五蠹篇》曰:「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是二家之書,遠在戰國時,即爲世所重矣。《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著錄《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吳起》四十八篇。則其書傳至後世,散佚已多。
今所採錄,惟以論兵爲主。其餘雜說,悉別存目。古來僞本流傳既久者,詞不害理,亦併存以備一家。明季遊士撰述,尤爲猥雜。惟擇其著有明效,如戚繼光《練兵紀實》之類者列於篇。
自來兵家之書,與術數相出入,而僞託之籍乃益多。大抵宋以來談兵之書,多託於諸葛亮;明以來術數之書,多託於劉基;此遊士撰述之所以猥雜也。明人於僞託之外,又好杜撰名目,以惑流俗。如太倉曹允儒,有《握機經》三卷,《握機緯》十五卷。首載風后、太公望、李衛公問對等遺文,並繪衡衝,風雲諸陣圖爲《握機經》;次取《孫子》十三篇,《吳子》六篇爲《握機緯》。自標經緯,已足駭世,非兵家正軌也。明人惟戚繼光以名將爲國立功,於練兵尤著實效。著有《練兵實紀》九卷,《雜集》六卷;《紀效新書》十八卷。大抵重視士卒之訓練,精益求精,故於守邊防海,皆建奇勳。觀其所著《練兵實紀》,一、練伍法;二、練膽氣;三、練耳目;四、練手足;五、練營陣;六、練將。可知其講求兵法,悉著重於訓練實功,不曾摭取韜略常談。兵家所尙,皆見於此矣。戚氏下世,而託名以造僞書者踵起,如《長子心鈐》、《武備新書》之屬,舊本皆題戚繼光撰,蓋皆慕其盛名者所爲耳。
來源:張舜徽著《四庫提要敘講疏》,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微刊主編:文止
本文編輯:飲冰姑射
排版配圖:飲冰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