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报告指出,中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整体较高,其中铟、铋等2种金属供应风险处于高风险水平;锑、锗、钡、镁、钨、稀土等6种金属处于中高风险水平;镓、锶等2种金属的供应风险最低,但仍处于中风险水平。
2
从可依赖性风险来看,钡的风险最高,锑的次之,稀土的风险最低。从可持续性风险来看,铟的风险最高,稀土次之,锑的最低。
3
从可承受性风险来看,铟的也最高,铋的次之,钡的最低。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我国优势金属的全球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到2025年我国优势金属的供应风险除了稀土、锶、镓等3种金属没有变化以外,铟、铋、锑、锗、钡、镁、钨等7种金属的供应风险都有所提高,我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报告认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全球金属资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国家金属资源安全保障重点已从大宗金属矿产转向高技术矿产,而这些高技术矿产多数属于中国优势金属。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利用对现行多边贸易体系的主导权,采取诉诸WTO方式倒逼中国敞开优势金属供应。
同时,中国优势金属也因开发强度过大、行业恶性竞争等问题,导致其可持续供应能力明显下降。各种内外因素交织造成我国优势金属矿产数量不断减少,近年铅、锡等金属已失去优势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优势金属需求依然强劲;另一方面,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优势金属开采的生态环境保护。
因此,亟需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国优势金属合理有序的开发。
报告建议
1
要建立我国优势金属动态评估管理机制,对优势金属供应风险管理进行全面、协调、统一的规划指导,形成自上而下联动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我国优势金属行业整合,推动形成中国式的优势金属出口卖方寡头企业,增强贸易定价话语权;
2
加强我国优势金属高端产业化应用,提升高技术城市矿产循环利用能力,巩固我国金属资源优势地位;
3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重视我国优势金属的金融属性,建立优势金属交易市场,发展优势金属金融衍生工具,并适时共享我国优势金属行业国际国内的重要信息和数据,传递国内外金属行业的技术和市场发展动态,谋求我国作为“战略卖家” 应有的价格体系塑造权,努力推动金属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切实防范我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风险
一、高度重视我国优势金属资源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
1. 中国优势金属成为各国利益争夺的焦点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全球金属资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调整,高技术金属矿产成为各国利益争夺的焦点,国家金属资源安全保障重点已从大宗金属矿产转向关键高技术矿产。后危机时代,全球发达国家逐渐进入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高技术金属矿产需求逐步扩大,成为制造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工业的关键原材料。2008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纷纷发布《关键原材料战略评估报告》,筛选出合乎本国或本地区的战略新兴产业关键原材料,视为未来争夺的重点资源,而这些关键原材料中60%以上是我国优势金属。《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领域,这也将迅速拉动对钛、锑、稀土、锂、铍、锶、锗、镓、铟等优势金属的需求。
2. 发达国家不断利用WTO贸易规则倒逼我国敞开优势金属供应
长期以来,我国不断以有限的金属储量供应全球市场,如我国以世界总储量约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我国每年都在超额开采自身的优势金属矿产。为保护环境、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我国对钨、稀土等优势金属开采、出口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但却引发了美、日、欧等主要进口国的强烈反对。2009年,美国、欧盟、墨西哥等国就我国对镁、锰、锌等9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等措施,向WTO提出诉讼。2012年3月,美国、日本和欧盟又联手将我国对稀土、钨、钼等相关产品实施出口限制诉至WTO。WTO相继对这些案件做出了不利于我国的裁决,导致我国在这两次国际争端中接连败诉。可见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利用对现行多边贸易体系的主导权,采取诉诸WTO方式倒逼我国敞开优势金属供应。同时,由于经过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我国优势金属可持续供应能力明显下降。各种内外因素交织造成我国优势金属矿产数量不断减少,近年铅、锡等金属已失去优势地位。
3. 我国优势金属资源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不断加剧
据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风险评估报告2017》披露,铟、铋、锑、锗、钡、镁、钨、稀土、镓、锶等10种中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整体偏高,铟、铋等2种金属处于高风险水平,锑、锗、钡、镁、钨、稀土等6种金属处于中高风险水平,镓、锶等2种金属的供应风险最低,但仍处于中风险水平。从可依赖性风险来看,钡的风险最高,锑的次之,稀土的风险最低。从可持续性风险来看,铟的风险最高,稀土次之,锑的最低。从可承受性风险来看,铟的也最高,铋的次之,钡的最低。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我国优势金属的全球需求进一步加大,到2025年我国优势金属的供应风险除了稀土、锶、镓等3种金属没有变化以外,铟、铋、锑、锗、钡、镁、钨等7种金属的供应风险都有所提高,我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二、采取切实举措防范我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风险
1. 建立优势金属动态评估风险管理机制
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对优势金属供应风险管理进行全面、协调、统一的规划指导,形成自上而下联动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根据不同的工业发展阶段和产业战略布局,定期对优势金属供应风险评估体系进行调整、更新,动态评估优势金属的供应风险,并不断调整我国保护性优势金属矿产名录,对我国优势金属进行分类管理。对供应风险较高的优势金属矿产,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和信息化系统;对供应风险较低的优势金属,则应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化政策工具规划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