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科院物理所
物理所科研动态和综合新闻;物理学前沿和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价值150万的太空船票开售,普通人上天的机会 ... ·  2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血型和父母不匹配,一定不是亲生的吗? ·  3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这个湖里不只有淡水,还有咸水?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科院物理所

宇航员会不会在太空发疯?与世隔绝环境中性格体现淋漓尽致

中科院物理所  · 公众号  · 物理  · 2017-02-17 10:03

正文

首批宇航员主要从飞机试飞员中选拔而来。

“水星计划”的七名成员凭借沉着淡定的性格圆满完成了任务。

目前为止,耗时最长的太空任务也仅有几个月而已

火星不会让任何宇航员产生“回家”的感觉。

据国外媒体报道,“性格冲动,有自杀倾向,性癖好异常,追寻刺激感。”这描述的是怎样一类人呢?事实上,这是航天竞赛刚开始时,一些美国空军心理学家想象中的宇航员形象。这些心理学家指出,宇航员若非疯狂无畏,怎么会愿意被发射到太空中呢?

  这些医生说的当然不对。他们对太空环境不够了解,言论缺乏真凭实据。事实上,正是宇航员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的性格、熟练的技能、强大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NASA开展了六次成功的登月行动,并使阿波罗13号的三名宇航员在飞船出现事故时得以死里逃生。

  但依旧有人认为,要想在航天任务中取得突破,宇航员总要有点儿疯狂。如今人们正在筹划在2020年之前开展一系列火星任务,上述批评的言论又被旧事重提。因为若没有疯狂的野心,太空飞行或许就难以进步。

  2011年,太空历史学家马修·赫什(Matthew Hersch)在一项研究中表达了对宇航员精神状态的关切。赫什在文章中指出,美国空军心理学家乔治·拉夫(George Ruff)与埃德·勒维(Ed Levy)担心“想成为试飞宇航员的申请者可能想要寻求刺激,利用快速飞行的飞机缓解自己的性需求。”

  但试飞员一直是进入太空的合适人选。NASA也考虑过雇佣登山运动员或老兵驾驶航天飞船,但这些人的综合水平都比不上头脑冷静、技术熟练、受过专业训练的空军和海军。最终,NASA筛选出了32位候选人,又从中进一步选出了“水星计划”的七名宇航员。

  考虑到医生们的担忧,32名候选人在接受考核时需要参加一项心理评估拓展项目,以考察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全。几名心理学家就个人生活和过往经历,对候选人进行了盘问,让他们接受性格测试、态度测试和压力测试,评估他们在与世隔绝、噪音“和其它不适环境”中的认知功能。

  NASA在1959年的初选中用了几天时间对候选人进行测试,但他们并不确定想寻求什么结果。不过,测试结果与心理学家的预估大相径庭:候选人并非“性格冲动,有自杀倾向,性癖好异常”,他们完全没有任何心理问题。

  “他们不是一心寻死的鲁莽之徒。”太空历史学家罗杰·劳尼厄斯(Roger Launius)指出,“他们善于评估风险,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他们偶尔还会指出,太空飞行技术必须有所变动,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

  当时还没有任何人去过太空,人们对外太空情况的无知也加深了这种忧虑。唯一的推断依据便是各种科幻作品和报纸的疯狂猜想。大多数电影编剧都认为人类在太空旅行过程中会经历巨大的压力,导致精神状态出现奇怪的变化。例如,在其中一部电影中,一艘飞船返回地球之后,两名宇航员已经身亡,另外一名宇航员则在与外星人接触后、变成了疯狂的杀人机器。

  虽然这些医生的疑虑在今天看来有些可笑,但他们也只是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劳尼厄斯指出:“太空飞行在当时是完全陌生的事物,精神病医生有责任指出任何可能会导致任务失败的因素。我能理解精神病医生为什么认为宇航员容易冲动,但这种判断是错误的。从1961年首次开展的太空飞行和之后的多次任务来看,宇航员在压力之下仍能冷静沉着,出色地履行使命。”

  然而,21世纪的太空探索也许将使宇航员产生新的心理压力。因为计划开展的火星任务耗时极长,导致许多人质疑此类任务的合理性。例如,2016年9月,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称其计划用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将100人送上火星,建立自给自足的火星文明。但该公司也警告称,参与者的死亡率会很高,在早期任务中尤其如此。

  此外,荷兰公司“火星一号”的计划更加激进,压力级别也更高:前往火星的征服者们将一去不复返。他们将在火星上度过余生,日常生活也将以真人秀的形式公之于众。但跃跃欲试的大有人在。火星一号医疗总顾问、曾参与过NASA、日本航天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宇航员选拔的太空心理学家诺伯特·卡拉夫特(Norbert Kraft)表示,该任务的首批参与者选拔活动已经展开。

  这些希望一举成名的火星探险家们真的丧失理智了吗?有可能,殖民火星听上去就是一次疯狂之举,还很有可能导致宇航员精神错乱。因为首批参与者先要熬过长达半年的漫漫飞行,然后还要在荒芜、冰冷、尘埃密布、辐射漫天的火星上拼出一条活路。这可不是什么理想的去处。

  就像在1959年首次选拔宇航员一样,只有性格合乎要求的人才能参与火星殖民项目。“我们从未开展过前往火星这样耗时多年的项目,但我们有丰富的选拔适合长期任务参与者的经验,如选拔潜水艇船员等。”赫什指出。

  为火星一号选拔成员时,克拉夫特需要从普通大众中挑选,而不是从各国宇航员中进行筛选。此前他曾在日本参观过一次航天模拟任务,并吃惊地发现,其中一名日本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在模拟的宇宙飞船中竟没能完成任务。 “他之前在面试和测试中都表现得很出色,但在进入宇宙飞船之后,他却没能融入其他组员,还出现了各种问题,最终得分最低。可见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个人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莫斯科举行的模拟任务中,组员遭遇了一些文化冲突带来的问题。有些人在电脑上公然播放黄片,让其他组员感到不适;还有些人甚至大打出手,给别人留下了心理阴影。“我们必须处理好性别和文化融合的问题,”克拉夫特指出,“环境并不是问题所在,人才是。”

  因此,火星一号这种有去无回的任务绝对不能选择性格冲动、寻求刺激的宇航员。而要如赫什所说:“我们必须挑选性格平庸的人,越无趣越好。”

来源:新浪科技

编辑:wqd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无数学不人生——原来数学讲的是满满的人生啊!

2. 二十个令程序员泪流满面的瞬间

3. 热烈祝贺赵忠贤院士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4. 开年革命性发现:金属氢!百年理论终于完成向现实的华丽转身

5. 这个游戏没有玩家,为何在学术圈火了半个世纪?

6. 终于明白“女人如水”的含义 | 线上科学日

7. 物理界的华山论剑,一次会议聚集了地球三分之一的智慧

8. 这些大科学家的logo,你见过吗?

9. 人类为什么要为难自己搞出个闰年?

10. 一言不合折只鸡! | 线上科学日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