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伯陵
读历史、谈世事、阅人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打卡 | 蛇年元宵节何时月最圆? ·  昨天  
半月谈  ·  东部战区发声! ·  昨天  
中国政府网  ·  我国将为这一群体增开旅游列车! ·  2 天前  
学习大国  ·  “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人民日报发声 ·  3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造谣者宋某杰,被行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伯陵

真正的大佬,都是吃软饭的

温伯陵  · 公众号  ·  · 2024-01-02 19:53

正文

1


我一直以为大佬都是事事靠自己,像电影里的特种兵,个人能力很强,一个人能干掉对面一个团队的。


最近慢慢地发现,那些真的都只是爽文套路,让人过过瘾的。

真实世界里所有成大事的人、真正的大佬,都是吃“软饭”的。

很多人看不起吃软饭,那些都是吃不上软饭的人,所以只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只有真正的大佬才会明白,吃软饭本身就是实力的一部分,因为你得会吃。

能够自己开公司赚钱的人,说白了是他将自己的认知,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放大。

但单有这一种能力是走不远的。

他还需要具备另一种能力,能够随时放下这全部的认知,接受别人的智慧,流淌进自己的身体里。

能够驾驭截然相反的两种能力,这本身就是超一流的智慧。

就像我当年看不起“抄袭”的,觉得只有原创才是王道。

结果看到乔布斯有一次演讲的时候说: “普通的艺术家抄袭作品,伟大的艺术家抄袭灵感。”

我才发现,不是抄袭不对,是我根本不会抄,还总觉得自己是原创,我就高人一等,看不起那些抄袭的。

结果人家早都做大做强了。

最近和一个在创业朋友聊起这件事,他连连拍桌子,特别认同我说的这段话。

他说他想明白这件事的时候,差点赔上了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 让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积累都毁掉。


2


他早些年在阿里做电商,说句实在话,属于在公司里最能抗事儿的那拨人。


部门内的各种难题到了他那儿,都能想办法解决。周围人都说他是“活好”。


自然公司的各种奖励都不会少,年底到手都快有一百万了,日子其实过得挺滋润的。


但他吧,觉得一直给人打工,不是他这辈子想要的,就想着要不要出来创业。


结果有一次和别人聊的时候发现,宝妈们买东西,确实很费劲,便宜的东西担心质量,好的东西折扣又少。


当时心里就暗爽,宝妈们的这些问题,他都能解决。要不就做一个专门给宝妈的电商平台。


凭自己的能力和这些年在阿里积累的资源,这种事情不是手到擒来的么。



辞职、租办公室、招人,开始选品、做app,期待着产品上线,在宝妈圈子里流传开来,每个宝妈手机里都有他的app。


一切都看起来进行得很顺利,结果现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当老板,和他想得完全不一样。


不做公司,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公司账户,什么叫做代理记账,什么叫做年审...光营业执照就够让他头大的,虽然是找人代办的,但是这事就超出了他想象的麻烦。


虽然招了人,但很多时候他都在给员工“擦屁股”,因为这么多年做电商的经验告诉他,每个细节都很重要。


然后他才发现,打工的时候遇上困难,可以找领导说: 你换个人吧,我做不了。或者干脆撂摊子。可现在根本不能这样说,更不能这样做。只能自己一个人扛。


而且创业后,每天都有大量的事情要他拿主意,那么多人都盯着他。


这个决定要是做对了,大家觉得那是他本来就该做的,可要是做错了呢?怎么办?没人能帮他扛。


如果说这些困难,挺一挺就过去了。那后来遇到的,真是把他逼到了绝路。


3


从公司成立到现在。重心一直放在开发app上,虽然也有一些宝妈已经在用了,但数量远远不及预期,每个月的收入根本覆盖不了支出。


他这才发现,没了阿里的资源,想让这个产品在宝妈圈子里火起来,比登天还难。


他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没什么大的改观,公司还是在亏钱,账上剩余的钱不多了,也就意味着,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而他开公司的这些钱,全是他这些年打工攒下来的血汗钱。



他能感觉到有哪里不对,但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那段时间把他自己急的,都快憋出内伤了。


眼看公司就要倒闭的时候,他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掉。医生说是因为压力太大导致的。 但他还得表现得若无其事,因为不能慌了阵脚,结果压力更大了。


他爸妈打来电话,特别高兴地说,他哥前两天给二老买了新房子,他姐最近每周末都来探望二老。他强撑着和爸妈说,等他创业成功了,接他们来北京。


结果他爸妈说,行,手里的钱还够吗,他们那儿还有些积蓄。


他一下子就崩不住了,赶紧挂了电话,他告诉我那是他长大以后第一次哭。


原来创业最难的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而是做到一大半的时候,发现事情既不像开始时那么理想,又没有糟糕到需要果断结束的地步。


4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社交局上,他认识了一位前辈。


这位前辈创业很多次,前几次都是失败的, 而现在已经靠着创业 可以任意地选择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再为金钱所困扰。


他就和这位前辈说了他这段时间的所有经历。


结果这前辈听完后,一点儿也不意外, 接着问了他一个问题,让他终生难忘。


前辈说:“你为什么不学呢?”


他愣了一下,立马反驳他:“我学了啊,我怎么没学?36氪、虎嗅、笔记侠这些公众号的文章,我几乎每篇都不落,我怎么没学了?”


前辈却很平静,接着问:“那你学完以后,用了么?”


“用,用了啊,就是我发现我每次看完文章都特明白,立马就照着做,但不知道为什么,做几天之后就又回去了,根本用不起来。 我有时候都怀疑,他们根本没有讲真话。


前辈笑了笑,接着说:“ 其实啊,他们说的都对,只是他们没讲什么时候用,适合什么样的业务用。


“比如张一鸣讲招人要找基本素质好的人,你是不是觉得瞎扯淡?不是不对,而是他的方法要配合字节好的培养体系,而你现在还没有,就没办法直接照搬了。”


“你想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听完之后他恍然大悟,原来别人都没有错,是他的方法错了。



前辈接着说:“不论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公司要赚钱,还是增长,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有路可寻的。”


“你的业务能赚什么钱,怎么赚钱,这些东西我们这一辈的创业人,就像做科学实验一样,摸黑往前走,烧了好多钱才得到。如果你能提前学到,完全没必要自己烧钱啊。”


那一刻,他醍醐灌顶,从来没有觉得头脑这么清醒过。


那天晚上,他们聊了5个多小时,临走的时候,前辈微信发了我一个东西,他说,虽然这个东西不是他讲的,但这个东西远超他创业20年来的全部精髓。


最后还叮嘱他, “那些讲大道理的人都是光正伟岸的,讲具体怎么做的人,才是真正愿意帮你的。”


他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开始学习这些东西。


没学多久,他就豁然开朗,之前那种感觉不对劲,但是说不出来问题在哪的憋屈感全消失了。


一个个问题清晰的摆在了面前,他知道了错在哪里 ,知道了在公司破产之前应该在哪里用力了。他按照里面讲的内容开始一点点儿调整自己的业务。



当他发现创业原来是有路可寻的时候,真的,那个感觉就像是准备开始下场玩游戏,突然天上掉下一张游戏的全景地图,睡觉做梦都会笑醒。


今年年初的时候,公司每个月的收入不仅能养活团队,而且开始赚钱了。最近还特地给大家发了一笔奖金。


而且甚至开始有一些投资人约他,想投他的项目。


所以他特别想把那位前辈给这份秘籍推荐给身边的人,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真的毫不过分。


为了帮助大家走出焦虑迷茫的怪圈,我把老朋友 以太一堂推荐给大家,我们从去年开始合作,今天已经是第6次了。


他们真的很不一样,很多人都觉得他们是割韭菜,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听,结果就深深的被打动了。


他们把玄妙的商业,按照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拆给你听。


你会了解原来那些神话的商业案例,背后是怎么思考,怎么构建的。而且还会把这些 案例背后的思考原理、方法论都教给你。


你会一下子把过去所积累的东西全都穿起来, 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爽,整个头脑非常清晰。


在职场的同学会发现,你可以逐渐和你的领导平等对话了,写完的方案,不会再一遍一遍被打回来。


因为所有的业务,都不会脱离基本的商业框架。


而且你还能 带走一份专属于你的业务拆解方案。



这年头,只有值得信任的东西才会反复推荐。


因为我们的同学中,想改变的人很多,这次和他们沟通后,给大家争取了 100个 优惠名额。



课程官网价199

前100名 仅需 4.9

很多同学说

“本来只是想试试看

没想到成了我人生中花的z值的4.9元”

👇👇👇

“手拿创业地图,少卖一套房”👆


现在报名还能额外获得

迅雷创始人、诸多独角兽幕后投资人 联合授课


课程由 诸多独角兽幕后投资人周子敬 迅雷创始人程浩 30多位业内一线专家 亲自授课。


因为我们一直坚持: 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国内仅有的专注于服务创业者的体系化课程


目前已经上线管理、组织、增长等10多个模块,100+堂课程。


每1小时的课,我们都投入 超过200+小时 打磨。从顶层思考到落地执行,打穿该领域全部认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