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批曾经为经济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功勋电厂,陆续走到了关停的十字路口。
据北极星电力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各地累计披露公示80台拟关停/关停机组名单,又一批“功勋电厂”关停,例如:
东莞沙角A电厂#4#5机组、国能河北邯郸热电#11#12机组等;
2024年4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发文指出,启动大唐灞桥热电厂2台12.5万千瓦燃煤机组关停工作。
这些功勋电厂在过去的岁月里,承载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以东莞沙角A电厂为例,其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电力支撑,助力众多企业生产运转,推动区域经济腾飞。
沙角A电厂
地处珠三角中心地带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
1978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沙角A电厂作为国家第七和第八个五年计划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选址筹建
。
全厂共有5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30MW,总投资为31.9亿元,分两期建成。其中,一期3台200MW国产机组(增容改造后达210MW)于1984年10月动工兴建,分别于1987年4月、1988年7月和1989年8月建成投产;二期2台国产引进型300MW机组,分别于1993年5月和7月建成投产。
粤电力A此前公告,沙角A电厂1号机于2018年11月停运,2号、3号机于2019年12月停运,4号、5号机于2023年10月31日服役期满停运。2024年,广东省对沙角A电厂4号、5号机组进行了关停核查,标志着2台机组退出历史舞台,沙角A电厂全面关停。
大唐灞桥热电厂
,更是见证了西安市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转变,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用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唐灞桥热电厂始建于1951年,
是我国“一五”时期原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地区建成的第一座现代化火力发电厂
,于1953年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大唐灞桥热电厂先后进行了六期改扩建工程,通过上大压小,拆除和关停了1-4期所有老机组,现役机组4台(2台300MW和2台125MW)。
其中,2台125MW机组(11、12号机组)为俄罗斯产超高压、高温抽汽供热燃煤机组,分别于1996年、2000年开工建设,于2002年、2003年投产。
2024年4月,陕西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24年工作方案
》
指出,启动大唐灞桥热电厂2台12.5万千瓦燃煤机组关停工作。如果2台机组关停完毕,大唐灞桥热电厂将仅剩2台300MW机组。
环保和经济性是机组关停的重要考量因素。2023-2024年,火电行业回暖,很多火电企业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然而,
一些落后煤电机组由于容量小、耗能高,经营业绩仍旧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可以说,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关停落后机组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以
深南电(中山)电力有限公司南朗热电厂
为例,深南电A此前表示,2台机组的关停,有利于减少深南电中山公司经营亏损,减轻公司现金流压力,降低对公司现金流量及资金安全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公司的生产经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
2025年初,山西焦煤公告称,所属控股子公司山西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山热电”)将于2025年关停发电机组。西山热电成立于2003年5月14日,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50MW。截至2024年9月30日,西山热电的总资产为3.31亿元,
净资产-1.96亿元
;2024年1-9月,西山热电实现营业收入0.99亿元,
净利润-1.04亿元
(以上数据未经审计)。
山西焦煤表示,西山热电发电机组关停,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营运行效率,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机组关停的重要前提,是民生供热、电力供应得到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一些地区的供热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以西山热电为例,根据山西省能源局“十四五”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安排,
太原市新增供热能力2000万平米
,已具备替代西山热电供热负荷的能力。
与此同时,上大压小、等容量替代早已成为新建煤电项目的新趋势。例如,
在邯郸热电厂多台机组关停、转为应急备用电源的同时,也有新项目随之上马。
2021年11月,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邯郸电厂退城进园项目正式开工。
项目新建1台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和1台15.4万千瓦燃煤民生采暖型背压机组。
2023年,邯郸电厂退城进园项目两台机组已经陆续投产。据悉,该厂退城进园工程是河北省首个以“等容量”替代方式谋划推进的大型煤电工程,也是河北省、邯郸市双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承担邯郸市1600余万平方米的民生采暖任务。
不过,由于业内对
煤电的应急调峰和兜底保供作用
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部分关停机组并未拆除,而是
转为应急备用电源。
譬如在今年北京迎峰度冬期间又启用了的
华能北京热电厂一期工程
此时此刻也正在为北京稳定供热中。
这座于2017年宣布一期燃煤机组停机的电厂,如今1-4号燃煤机组都被纳入国家应急备用电源管理,并已先后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
应急启动近30台次,
继续“发光发热”,而同处于北京的
另一家功勋电厂
则谋求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转型路,
变身为潮流街区。
2015年3月20日,按照北京市能源结构调整规划和燃煤机组关停工作部署,原国华、现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
北京第一热电厂
2台燃煤机组全部关停退役。由于电厂厂址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它那240米高的大烟囱也被称之为
“长安街最后一根烟囱”。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
占地
18.8万平方米的体量,北京第一热电厂在发电机组退役后,便借鉴了首钢园、798等园区的转型思路,将未来的发展目标确定为
集“工业遗产+视觉艺术+数字创意+文化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园区。
2024年5月30日,由北京第一热电厂改造而来的
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
开园,面向社会开放。此前用于发电供热的汽轮机转子如今正静卧在路边,成为园区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