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营销微刊
关注数字经济,引领数字营销;把握行业发展大势,努力做数字产业发展的思考者、发现者、传播者;跳出传统营销思路的束缚,洞察现代企业的数字化生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品牌几何  ·  Hello Kitty ... ·  1 周前  
嗨推  ·  广州,杭州流量玩家注意,一起干! ·  1 周前  
抖音电商营销观察  ·  好内容爆款案例全域速递:这些快消品牌内容提效 ... ·  6 天前  
抖音电商营销观察  ·  好内容爆款案例全域速递:这些快消品牌内容提效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营销微刊

全民“读屏时代”来临 —— 浅析数字阅读是文化桥梁还是断层

数字营销微刊  · 公众号  · 营销  · 2017-06-14 17:13

正文

文 /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李新宇、刘悦坦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总是与人们的生活轨迹息息相关,无论是积极推动还是消极滞怠,在某一特定的历史发展新阶段,都将会对处于这一时期的人、社会与文化产生作用力亦或反作用力,数字技术正是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数字技术及其生产链以当下稳定、繁荣的社会经济支撑为前提,高速发达的科技创新,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载体得到迅速发展与普及。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很多传统产业与模式受到冲击,而数字化技术却如鱼得水,其生产链下的数字化阅读方式,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介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短短几年间,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国民阅读和公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数字化阅读风潮已席卷而至,占领阅读产业市场,甚至主导着人们接收讯息的来源、了解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方式。


大批文学、网络IP剧蜂拥而至且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许多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前景”与“钱景”,催生出了“影游同步”甚至是“文学、网络IP—影视作品—影视原声音乐—电子游戏/手游”的完整产业链,以及对周边产品的开发与利用。通俗的说,即一个“IP”基因,衍生出跨行业市场盈利的商业运作与开发模式,其产业规模已进入不容小觑的高速发展井喷期。


而作为产业链终点的人们,在这场历史性、数字化阅读的大幕拉开之时,作为观众,究竟是参与、观看和享用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饕餮盛宴,共同见证、共同掀起了媒介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新,用数字化技术为文化传播与融合修建桥梁?还是人们正处于当局者迷、盲目乐观的境地,迷失、沦陷、堙没在大数字时代的信息漩涡,并亲手置传统文化于一个新的文化断层中而不曾察觉、无动于衷。


双刃剑之文化桥梁


目前人们所说的数字阅读,即阅读的数字化,其中包含了两种形式的数字化:一是指阅读主体,即所读内容皆以数码图片、视频等成像的方式呈现;二是阅读载体数字化,即阅读平台不再是传统纸媒,而是借助手机、PAD、电脑等电子设备呈现。


根据数字阅读区别于传统阅读的呈现方式以及结合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大致可以将数字阅读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资源丰富,即阅读内容多元化。数字化技术所拥有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这两个核心竞争力为支撑,使得信息的传播、更新与信息量都得到保证。若把人们所处的“数字化”环境的种种信息编织成一个网,那这个“信息网”无论是横轴所涉及的国家还是纵轴所跨越的年份,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2. 方式便捷。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快餐文化”越加青睐,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断舍离”与“一切从简”的生活信条,而数字化阅读检索迅速且便捷、无携带保存障碍、成本低廉的特点正符合大众口味。


3. 个性化,即数字化阅读使得读者在参与阅读的全过程时刻保持、具有主观能动性。正如有专家提出“传统阅读你只能选择读还是不读,而数字化阅读你可以选择你要读什么”。


4. 互动性,即阅读过程互动性。体现在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甚至是读者与不同时期的自己对话。


5. 全景式。“全景式”阅读,即数字化阅读的开放性,亦可理解为碎片化阅读。数字化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数字化阅读的这些特点更是其优势所在,促进了人们阅读的积极性,更方便了人们对于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数字化阅读像是一架桥梁,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能穿梭于古今中外的世界,感受、体会不一样的文化。


双刃剑之文化断层


数字化阅读在为人们带来新的文化形式体验的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稍有不慎,便是将其推入另一个文化断层的深渊。


具体表现为

F型阅读/浏览。若是用直线来描述阅读的轨迹,传统阅读的直线走向为连续的线性,从左到右、换行,重复从左到右的直线轨迹。而有学者表示,数字化阅读的轨迹则是一个大写字母“F”,甚至不能称为“F型阅读”,而是“F型浏览”,即人们在电子设备的数字化阅读过程中,视线不再是字字停留,而是不假思索的“快餐式阅读”,亦叫“泛读”。


例如,数字化技术催生了大批类似Twitter、微博的社交网络app诞生,而这也就使得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浏览碎片信息,目的只是不断机械、重复地将信息搪塞进大脑,却缺少思考与过滤,更没有启发、没有新的独立见解。


质量堪忧。众所周知,每一本传统纸质书本的内容都须经过“三审三校”。所谓“三审三校”即“三级审稿制度”,这是国家规定并长期实行的出版社内部审稿制度。而对于数字化阅读而言,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作品、输出价值观。目前数字化阅读最火的是网络文学的创作,其中不乏内容空洞,用词花哨,缺少积极健康的思想内涵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的欠佳的内容。另外,部分优秀的网络IP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因被二次甚至多次消化而失真,失去了原有的文学价值与气息。


干扰信息。数字化时代的人们有一个通病——专注力不够。而数字阅读不可避免的将读者置于一个被各类信息包围的境地。链接与链接之间环环相扣,很多读者会有这样一个相似的经历:不知不觉间自己已同时打开多个浏览器网页,每个网页充斥着各类型的信息,界面还在不时弹出广告栏。数字化阅读带来的信息超载,使得人们无法专注于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更丢失了古人读书“眼到、笔到、心到”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消费文化。数字化阅读同时带来文化过度消费的倾向,许多商家把“文化”包装成商品,过于关注经济效益和利润收益,使得读者沦为经济产品的实验者与牺牲者,至此,文化完全沦为谋取利润的工具与手段,丧失了其对于人、物、情、思价值的本义。   


写在最后:



2006年开始,中宣部、原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门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三年在“两会”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同时,全民阅读工作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民阅读”时代来临,无论是传统的纸质阅读还是当下流行的手机、电脑、平板等数字化阅读,对于文化的学习与传承都应是被鼓励的,而数字化阅读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便捷性、互动性的同时,更应警惕数字阅读是把双刃剑式的存在,基于对传统文化及一切传统产业的敬畏,基于传承、弘扬民族优良精神命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每个人不可否认、从来没有,也不敢怠慢、忽视的关键问题。



MORE | 更多精彩



本文刊载于《数字营销》杂志2017年6期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新浪微博“数字营销杂志”

进入“微博橱窗”,即可购买

6期主题:“汽车营销启示录”


价格:25元/本

小编提示

购买方式一:通过桌面微信,点击本文“阅读原文”,进入“微博橱窗”,进行购买。

购买方式二:打开微博网页/客户端,搜索“数字营销杂志”官方微博,进入“微博橱窗”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