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产业评论
业内最专业、最优秀,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及综合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产业评论

2024中国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直击行业四大痛点

文化产业评论  · 公众号  ·  · 2025-02-20 21:4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4477 期三川汇文化科技
点上方蓝字「三川汇文化科技」关注并星标

2025年2月20日,影视行业“开年第一会”——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在深圳开幕,行业各大平台及全产业链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剧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中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苏晓在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中国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报告通过详实的市场数据,直面行业困境与成果,力图为剧集产业找寻新的航向。

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 2024 剧集产业发展报告 】获取报告文档。


编审 | 时
编辑 | 时光
来源 | 中制协法务工作委员会


2025年2月20日,影视行业“开年第一会”——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在深圳开幕,行业各大平台及全产业链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剧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中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苏晓在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中国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报告通过详实的市场数据,直面行业困境与成果,力图为剧集产业找寻新的航向。

苏晓指出,中国剧集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一方面,精品化创作的成果斐然,《山花烂漫时》等20部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彰显了行业在艺术追求与商业发展上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变化、产能收缩以及盗版问题肆虐,使整个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剧集产业的未来不仅依赖于创作者的智慧,更取决于行业生态的重塑。
苏晓表示,2024年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值得骄傲的一年,精品与爆款的出现提振了行业信心,但剧集产业也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报告从四个关键问题入手,试图与行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第一,精品创作如何保持“质”与“量”的平衡?

虽然精品剧集的质量不断提升,但产量的下滑令人担忧。平台面临用户增长放缓和成本压力,制作产能逐年下降。若产量过低,资本和人才将流失,行业创新可能停滞。因此, 保持每年200部以上的剧集产量是行业必须坚守的基准。


第二,短剧集如何实现盈利?
短剧集已成为行业新趋势,因其紧凑的叙事节奏和高度浓缩的内容吸引了观众。 然而,其商业模式仍不成熟,尤其是在制作成本和播出周期上,面临较大挑战。 为了突破困境,可以尝试多平台联播等方式,降低单平台成本,同时探索短剧集的盈利模式,推动平台加大投入。

第三,行业上下游如何“共生共担”?

剧集产业的商业模式长期以来较为单一 ,制作公司与平台之间的利益分配需重新审视。 为了增强行业活力,应推动上下游共同承担风险,例如制作公司与平台联合承担播出风险,创作者的片酬与市场表现挂钩,激发行业的创新与创造力。


第四,盗版问题如何根治?
盗版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给视频平台带来的经济损失已超过200亿元,盗版内容传播不仅侵犯了版权,还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网盘、搜索引擎和短视频切条成为盗版内容传播的主要渠道,其背后存在巨大利益与过小的惩罚。 苏晓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加强版权保护,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惩罚力度、并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全社会的共识,打击盗版,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他认为,尽管短视频的冲击加剧,剧集产业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正发生深刻变革,但创作规律和创作初心不应改变。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生态重塑,剧集产业能够在巨变中找到新航向,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

此外, 报告中的数据和观点凸显了行业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但也给出了明确的方向:保持产量、创新短剧集商业模式、推动上下游共担风险以及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这些突破不仅是剧集产业应对变局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苏晓发言全文: 关于2024年度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的发布

各位领导,行业同仁:


中制协秘书处和凡影咨询、众观科技,共同编撰了2024年度中国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已经发给大家,因为协会本身并不拥有用户收看数据,所以更多是全面引用了市场各方数据,力求完整详实的反映剧集产业过去一年的成果和现状。时间关系,我就不按报告的体例再复述了,我简要的提炼几个观点和数据。

1、2024,制作业值得骄傲!

2024年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值得骄傲的一年,在精品创作的道路上,我们披荆斩棘,成果丰硕。 这20部作品是我们100多家会员单位的行业代表,根据播出影响力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原则,一步一步推优推选出来的。 从这个片单可以看出,我们制作业集体是沉淀着深厚的行业共识的: 就是推崇精品创作、推崇创新表达。 这20部剧中有主题创作的重大突破,有题材多样性的创新探索,有续集作品的繁花盛开,也有人性深度的大胆表达。虽然我们达不到百亿票房,但这个片单中有剧集带来平台收入超过10亿的,希望未来有20亿,30亿商业价值的剧集出现,这个行业需要也相信爆款。

2、产业,需要超过200部/年的土壤

这张图的数字就不那么乐观,电视剧加网络剧每年的播出量在连续下滑,还没有见底。毋庸讳言,四大视频网站现在已经成为每部剧的主要投资方,也是剧集产能的主要发动机。平台之前因为用户和会员都在快速增长,所以可以支撑亏损买剧,但现在用户增长迟缓,平台就亏不动了, 一算账就会发现,平台半数以上都是亏损项目,平台要盈利,就会降产能,去无效产能。 但从产业整体的角度看,产业需要良性土壤,市场不能进一步萎缩, 一年200多部是一个需要坚守的数字,数量是质量的前提,产能过低会导致资本和人才远离,创新乏力,精品创作失去人才和土壤。希望政府和平台都能重视这个问题。

3、短剧集,要能挣到钱

这张图归纳了这三年播出剧集的集数趋势。比较一目了然,剧集制作业这两年在努力的压缩每部剧的集数,但挺难的。播出的电视剧这两年维持在平均30集,网络剧平均24集。道理都知道,观众现在收看时长下降,耐心下降,完播率不高。最好象奈飞那样都是10集左右的短剧。但是平台和制作方都有一个平衡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对制作方而言,12集的剧,观众对精致度的要求更高,成本和周期做不到40集剧的1/3,一般要超过1/2,那就取决于平台的单集的采购价格。对平台而言,十几集的剧一星期就播完了,播出期太短,来不及发酵,广告和会员收入有限,投入产出帐总体算不过来。奈飞之所以都做短剧,他单平台的会员超过3亿,单个会员年费的均价是我们5倍,精品剧集的单集成本能到1000万美元/集。 所以剧集向短,关键要走通短剧集的盈利模式,现在20集以下剧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尤其是需要大投入的古装、奇幻、冒险题材。 希望更多短剧集能帮平台挣到钱,平台也可以突破性的考虑一下改变播出方式,比如多平台联播以降低单平台成本。 只有平台能做到加大短剧集的单集成本投入,制作方做短剧集的积极性就会跟上。

4、风险,得一起扛

在我们今天发布的《2024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中,非常有价值的部分是去年下半年中制协进行了对全行业70多家公司的调查调研工作,形成了一份数据全面的制作业调查报告。
在调研中反映出剧集制作公司普遍资金压力过大,盈利能力不足,平台回款拖延等问题。 32.3%的公司过去三年呈现亏损状态,而在盈利公司中,38.7%的公司盈利在500万以下。超6成(62.9%)的受访公司表示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项目资金需求量大(45.2%),资金回笼慢(41.9%)和市场环境不稳定(41.9%)。由此可见,剧集制作业总体日子不好过,小舢板居多,行业活力不足。
长期以来,因为toB的商业模式,制作公司和一线创作者是不习惯承担风险,真正亏钱的公司少,项目播出火爆赚大钱的公司也少,这点与电影业不同。所以现在为平台做定制剧的公司多,行业缺少活力,也缺少商业的想象力。
今天市场环境下,视频平台越来越鼓励播出后验奖惩机制,制作公司会承担部分风险,也会迎来更大的奖励刺激,市场需要象哪吒那样打开商业想象力的作品出现。 上下游关系在商业上要变成更强的共生共担关系,制作公司要考虑跟平台一起赌播出效果,赌商业收益,也可考虑一部剧几家公司一起投;一线的创作者(编剧导演演员)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片酬和播出效果挂钩,风险,上下游一起扛,这样行业才会焕发活力更有商业前景。

5、盗版,坚决开战!

电视剧集的盗版问题在近两年已经变得极为猖獗,播出上线五分钟就盗版铺天盖地,每部剧集都不能幸免。由此带来四大视频平台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200亿元。 更为严重都是,盗版影视剧所传播的资源当中,还压制穿插了大量境外黄赌毒产业的宣传内容,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下,影视盗版内容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三大灾区“,即网盘、搜索引擎和短视频切条。 盗版问题之所以会成为难以根治的顽疾,主要原因在于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利益诱惑以及过小的惩罚后果。 搜索引擎、短视频平台背后的互联网大厂贪图流量,在搜索引擎中往往不会设置有效的过滤拦截措施,在运营网盘时也会以”避风港规则“为借口而不主动进行处理,短视频平台更是以”二创“为理由,拒绝或延期下线侵权内容。 这是一场刻不容缓的艰巨战斗,这是我们共同的利益,攸关产业的生死存亡! 加强网络版权保护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需要完善法律法规,需要政府部门重拳出击跨部门协作进行综合治理。
今天论坛的主题,“迎接剧变,变与不变?”是个问号,但也不是个问题。 得要承认行业正在经历巨变,商业模式、产品形态一定大幅调整,但创作规律,创作初心不会变也不能变。 以前行业长期是分甲乙方的,平台甲方,制作公司乙方,现在虽还是这么分,但在更大的视野和环境下,尤其是面对短视频的冲击,我们都是弱势方,平台、制作公司和每一个创作者只有同舟共济,拧成一股绳,用好内容去争取用户的收看时长,一起维护健康的行业生态,剧集制作产业才会迎来春天。

《2024中国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全文





加入 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种草中国!广电总局认定162部文旅微短剧全景透视
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司长冯胜勇:微短剧创作要实现从表达情绪→表达情感→表达情怀的迭代升级
深度调研:当看了一百部微短剧之后......

推荐收听
当AI卷入综艺赛道,会激发何种想象?
深度伪造:AI“变脸”成隐私与财富的“掠夺者”
独家报告:透视全国170座城市300余个文旅元宇宙政策
重磅 | 两万字报告:从国家级到省级,150个元宇宙政策大盘点
苏州文博会何以“国际风、江南韵、创新潮”
20份研报集萃: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全景洞察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三川汇文化科技】已运维4000多期(持续十多年,跨越4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三川汇文化科技】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三川汇文化科技」,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