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添加
贺嘉老师私人微信号
1
白领的小老板梦
假如你是一个工作7年的职场白领。
今天又是凌晨1点下班,漆黑的过道里,只有昏暗的电梯灯指引你前进。
下了楼,你忽然觉得自己饿了,这时候想都不用想,向旁边的7-11便利店走去。
进去很熟练的点一份关东煮,再来两个鸡翅,一瓶气泡水,坐在里面的快餐桌上,惬意的吃起来。
这时候你会又一次想起,
干脆自己开一家便利店得了,毕竟打工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自己加盟当老板,雇一个人当店主,便利店的全部商品都是统一供货统一结算,不用费什么劲。
但就是不知道一年能挣多少。
这时候你拿起手机随手一搜发现:
这收入简直突破你的想象力,看来便利店真的是不错的买卖!
当然,你也知道这里面肯定有吹嘘的成分,但一个月赚上一两万,就比打工强太多了,还不用看老板脸色。
于是你心满意足的回家休息,打算第二天实际调查一下。
第二天你专门去附近的便利店看了一下,发现无论哪一家人都是超级多,两个收银员不断的收钱,还是忙不过来。
这下你彻底确定了,便利店真的是个好项目,怪不得7-11的加盟费杂七杂八加下来,最少也得20多万,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抢。
看来自己得赶紧下手才行,否则好位置的门店,就都被瓜分光了。
不过走着走着,你就发现好像哪里不对了。
才走了没几百米,就已经看见4家便利店了,还有一家正在装修。
竞争如此激烈的便利店,到底靠什么挣钱啊?
2
便利店的挣钱之道
一说到便利店如何挣钱,很多人就会想到饮料,零食之类的。
因为大部分人去便利店买的就是这些,而且这些东西毛利很高,一瓶矿泉水经常能比超市贵5毛,相当于溢价25%。
但实际上便利店挣钱的模式比这复杂的多。
一个只有几十平米的便利店,卖的品类往往有好几百种,上百平米的便利店,更是能达到两三千种。
这中间的商品选类范围,就已经非常大了。
再加上这些便利店所处的位置不同,有的在白领密集的CBD,有的在充满家长里短的生活小区,有的则是鱼龙混杂的城乡结合部。
这导致便利店面对的消费人群完全不同。
所以,看似相同的便利店,实际上处处不同。
一句话,虽然大家都叫便利店,但挣得的钱却完全不一样。
根据地理位置和主要消费人群,便利店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1,CBD、地铁口以白领为主要消费群体的便利店。
这种便利店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柜台特别长,而且柜台上摆放了非常多吃的,比如玉米、包子、关东煮。
等你走进去就会发现,至少有一整列货架,上面摆放的都是各种便当。
这类便利店还会专门开辟一个区域,放一些桌子板凳。
在便利店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这可是相当奢侈的摆放。
毕竟这些桌椅板凳本身占地不小,却没有任何产出。
之所以这么干,就是因为这种便利店,其实是披着便利店外衣的快餐店。
一般在便利店卖的产品,比如饮料、零食,单品毛利其实挺高,能有40%左右,比如一瓶进价1元的矿泉水,零售价能卖到1.5元到2元。
但实际上加上报损、压货,这些产品的毛利只能在20%~30%
这么低的毛利,是根本不可能撑起CBD、地铁口附近的房租。
因为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租金都贵的要死,而且基本一年一涨价。
指望靠低毛利多销量的方式,便利店肯定运营不下去。
因此,这些地方的便利店,必须找到超高毛利的产品。
那就是各种速食。
像关东煮、包子之类的产品,毛利能达到惊人的60%以上,而且销量巨大。
除此之外,各种专营的便当速食,毛利也能达到50%以上。
附近上班的白领,早上来了买点包子烧麦牛奶之类的当早餐,中午可以选择便当当午饭,晚上下班回家再随手买点零食,一天的消费额就是50~100元。
依靠这种运营方式,这些便利店的营业额,才能维持在较高水准,并且盈利非常高。
所以在这些便利当中,一般的饮料、烟酒、只是引流产品,赚不到什么钱。
这些速食产品,才是真正的现金牛产品,基本能达到全店盈利的50%左右。
因为主要经营的是快食,需要的人手也就少不了,需要有人煮,有人打扫。
平时一家店3~4人,满编的时候能有7~8人。
这实际上就是一下小型快餐店的配置了。
由此可见,未来餐饮和零售会加速融合。
2,小区附近以居民为主要消费群体的便利店。
这类便利店一进门最大的感受就是,有点压抑,东西都堆满了,中间留下的人行过道都很窄。
因为这类店通常规模都不会大,基本就是几十平米。
而且卖的都是生活琐碎产品,饮料烟酒、米面粮油、儿童玩具、零食快餐,什么都有。
采用这种经营方式,是因为这类店没有巨大的人流,每天来的人都比较固定,都是附近的住户,所以卖的也都是住户急需的一些产品。
它们主要的竞争对象,是几公里开外的大型生活超市。
大型超市品类更全,价格也比较低。
为了实现差异化竞争,这类便利店主打的就是小而全。
所有的米面粮油,都是小号型,比如5公斤一袋米,500ml的油,没有超市里的大件货。
这就是充分考虑到,顾客真要买大件的,肯定就是等周末直接去超市一次采购全,来便利店买东西,基本就是应个急。
这类店的房租通常比较低,需要的人手也少,基本1~2人就够了。
店面小,东西多,人员少,核心原因是这类便利店的流量少,毛利也低。
这类店里的产品通常毛利率都不高,也就是20%~30%,虽然也有快食之类的高毛利产品,但这类产品并不是销售利润来源。
因为快食虽然毛利高,但损耗也非常大,基本上今天做完就得今天全部卖掉,否则就全都变成了损耗。
小区并没有多少人,而且附近都有小餐馆,所以居民不太可能频繁来便利店吃快食。
这种便利店的引流产品倒是很有意思,是体重秤、信息栏、快递存取。
门口放个体重秤,基本上路过的女生,50%都会忍不住上去称一下。
门口有一个信息栏,比如有各种租房信息,老年人都会上前看两眼。
至于存放快递,这是因为快递小哥,配送一件也就挣1块多,放到丰巢之类的存储柜,要被收3~4毛。放到快递店门口,就省下这笔钱。
靠这种方法,此类便利店至少能增加30%以上人流。
3,三四小城市的夫妻小店。
这类便利店很多都是利用自家临街的房子,开一个门脸房就行,里面主要卖的就是烟酒饮料,零食冷饮之类的。
现在趁着京东、罗森等要下沉市场,交几万块钱加盟,软装修一下,换个门头,看上去里面品质上升几个台阶。
不过这类便利店,实际上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运营,即小卖部模式。
很多人印象当中,小卖部和便利店也没啥区别,卖的东西也都一样。
但实际上的运作模式可不一样。
便利店的运作模式是统一模式,即由便利店总部设计统一的系统,收银机直接与总部相连,可以根据后台数据,进行快速调货,由总部进行配送。
所以便利店老板,并不用担心货源问题。
小卖部可不一样,老板需要自己去找供货方。
这就涉及到快消品的多级批发制度。
所有的快消品,包括饮料、零食、方便面之类的,都会有省级批发商、市级批发商。
这些批发商会雇佣市场专员,每天就去市场上搜寻小卖部,看看是否需要供货。
因此,每一个小卖部老板,手机里都会有一堆市场专员的电话。什么商品快卖完了,需要自己找专员进货,小卖部的运营难度也就更高。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自己找供货,可以找到更便宜的供货方,比如各种仿冒名牌,所以小卖部的毛利一般也比便利店高一些,能到4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