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塑料很忙
,简单提到了 1960 年代塑料被广泛用作服饰材料,那时候正值美苏主导的人类探索太空热,时装界也跟着兴起未来主义,恰好塑料的形态和光泽很有未来感,也就跟着流行起来。
近些年,越来越多时尚品牌选择再生塑料作为服饰材料,虽然被行业内看作是一项有利于环保的行动,但却被专业环保人士视为避重就轻的做法,因为与时尚行业各个供应链环节对环境产生的压力相比,那简直不值一提。
2017 年初,英国演员 Emma Waston 在巴黎宣传电影《美女与野兽》时,身上穿的 Louis Vuitton 连衣裙,采用再生纤维和回收塑料制成。
就拿今年很火的塑料时尚单品来说,正如
上回
所言,它们被人买回家之后,除非是廉价货色,一般不会被人当垃圾扔掉,但是塑料的生产和加工是否环保,鲜有品牌披露相关数据。
再比如去年,Gucci 等品牌宣布停用天然
皮草
,虽然赢得了人道上的赞誉,但是作为皮草替代物的合成纤维,生产加工环节中又会暴露出新的问题。好在 Gucci 所属的开云集团顺势开展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推广攻势,暂时减缓了各方质疑。
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今年 3 月在瑞士日内瓦发布的“时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拥有 2.5 万亿美元规模的时尚业是全球第二大产业,1/6 全球人口在从事与时尚相关的工作。
(c) UNECE
如此庞大的一个产业,仅看产业链源头,生产原料和面料的能源供给,染料涉及到化学品,棉花种植涉及到杀虫剂……视野再扩大一点,性别不平等、非法童工、不安全的生产环境……都急需优化改善。
但很显然,这些环节对于掏钱买单的普通人来说,非常遥远,而且非常抽象。
2013 年,孟加拉国拉纳广场(Rana Plaza)制衣厂大楼倒塌(下图),造成一千多名制衣工人死亡。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穿的漂亮衣服,很大一部分都产自东南亚和南亚等地的类似工厂里。
(c) Jaber Al Nahian
时尚产业作为一种商业买卖,以上说到的部分,真要改变起来,可以通过优化流程和设备来实现。真正难改的其实是人心,零售商、企业、设计师、媒体、普通人都要积极参与才能行得通,改变起来并非易事。
大家都能看到,如今的服饰越来越便宜,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快速购买,然后快速丢弃,源头上也得跟上加快生产,如此往复,势必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越来越重的压力。
根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研究数据,在 2000 年到 2014 年间,全球服装产量增加了一倍,而每件服饰的平均使用时间和保存时间却在下降。也就是说,服饰被穿搭的次数变少了,被扔掉的几率在增加。
这就势必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生产衣服产生的化学物质流入土壤和河流,越来越多的衣服被当作垃圾填埋,越来越多的服装进入海洋成为微纤维,危害海洋动物的健康,一旦他们被人食用,人的健康也会收到威胁。
一个很直观的数据,来自温室气体排放。非政府组织 ClimateWorks Foundation 与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 Quantis 在今年 2 月联合发布的“Measuring Fashion 2018”报告显示,全球服装和鞋类行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8%,如果得不到优化,这一数字到 2030 年将增长 49%。
(c) Quantis
所以改变迫在眉睫,于是有人提出了理想化的优化方案。
为了减少人们随便买、随便扔的习惯,设计师应该设计造型经典、质量耐久的服饰,然后建立永续的回收系统,以及相关的租赁、转售、定制等服务。并在销售环节停止一切涉嫌诱导快速消费、快速遗弃的营销手段,品牌更加注重自身品牌价值和产品价值的推广。
是不是觉得这些都是常识,问题恰好就出在这里,越是常识,越难以改变。
对于个人而言,完全贯彻西太后 Vivienne Westwood 那句经典名言——买少点,选好点,穿久一点(Buy Less, Choose Well, Make It Last)——并不困难。但对于品牌来说,放下商业逐利,无异于是刮骨疗伤,要不然也不会有很多衣服穿一次就烂掉。
不过,已经有先行者开始寻求积极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做到服饰的 100% 回收再利用,旧衣服回收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变成新衣服,实现无限循环地利用纺织品,最终形成一个合理运行的“循环经济”。
但是根据绿色和平的研究报告显示,这条路还很长,现在才刚刚开始,因为回收加工并不容易。以一件衣服为例,如何有效地分离出涤纶和棉,并保证两种成分的质量,目前各方都还处于技术攻坚的早期阶段。
如果不能进行 100% 回收再利用,一些微小纤维重新回到自然环境中,就会成为海洋和食物污染的重大隐患。
一旦技术手段可行,相关的回收体系构建完善,时尚变垃圾,垃圾变时尚,就可以不断循环下去。
就眼下来说,时尚行业的回收再利用,几乎是个伪命题。比如再生塑料消化的回收塑料并不产自时尚供应链,但因为消化海洋垃圾有利于品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于是各家纷纷效仿。而在纺织品回收方面,目前主要的手段是将纺织品焚烧转化成热量回到生产线上,而且参与的企业不多。
当然了,相比 10 年前,各大时尚品牌只是一窝蜂地宣扬自己的可持续理念,并没有多少实际行动,如今各家都在自觉地做出一些改变,多少还是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