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志红
武志红,中国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用深度心理分析剖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著有《为何家会伤人》《巨婴国》等畅销书。现于北上广开办了心乐土·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北京010-51734266;上海021-62338366;广州020-8365336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没什么大事,却耗尽了力气 ·  9 小时前  
樊登读书  ·  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过度负责 ·  5 天前  
樊登读书  ·  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过度负责 ·  5 天前  
WhatonBusiness商业评论  ·  中年人,都被 “大方” 给拖垮了 ·  6 天前  
WhatonBusiness商业评论  ·  中年人,都被 “大方” 给拖垮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志红

鲜血淋漓之地绽开的恶之花丨广饶一中高三女生自杀事件

武志红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2-24 12:09

正文

我们终将在
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高三女生自杀事件


再过几天,就是广饶一中高三学生小芳(化名)的生日。


然而,2月16日下午,小芳却用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天上午,广饶一中贴出告示,称因为小芳与同学谈恋爱,勒令两人退学。 



小芳的叔叔告诉记者,小芳今年17岁,平时住校。


年后开学,老师说孩子谈恋爱,被监控拍到,2月16日上午,学校贴出告示,勒令俩孩子退学。


当天下午,孩子回到家中,想不开喝农药自杀了,最终没抢救过来。 


学校处分决定的大体内容为:


57级14班学生阿强(化名)、小芳多次借课间、放学后的时间在教室单独相处并出现一些过激动作,其行为已经超出正常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影响极坏。


在此之前,两人已经有过留校察看处分。为严肃校规校纪,根据广饶一中《违纪学生处分规定》和《德育积分实施方案》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给予两人勒令退学处分。 


孩子出事后的第二天,家里人曾到学校查看了当时的监控,但监控显示两个人没有暧昧动作,只是在那里谈话。


他们觉得,学校以此为由让小芳退学,实在是有些不负责任。 



杀死那个少年



去年9月份,笔者在路边摊吃面,听到路边摊的老板娘聊起自己刚上高中的孩子。 


高中刚搬了新校区,开学第一天,便有一个女生跳楼自杀,奉献新校区一血。 


这所高中,恰好是笔者就读过的母校。 


上中学那几年,曾在母校见到过好几起跳楼事件,最多的一年曾见到两个。 


跳楼的动机也是五花八门:

失恋;

谈恋爱被抓;

成绩优异的学生突然对自己所坚持的学业产生了质疑… 


作为高考大省,山东的学生升学压力可想而知 —— 我不是要为学生的脆弱心态洗地,但试问一个十几岁没走出校门的孩子,心态再好又能怎样好呢? 


我只能尝试着去用“集体主义”、“过分严苛的校规”和“心理辅导缺失”、“极权主义”、“官本位”这些生硬的字眼来定义笔者曾就读过的学校,或者说,中国特色中学环境? 


图为为防止学生跳楼,装起森严围栏、形似“监狱”的某高中


时间越久远,回忆起来越觉得滑稽。 


高考每年都在改革,正如你所见到的那样,每一次改革都似乎会对中学教育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 这事我当然没有发言权,但有时经过中学门口,窥见一个个麻木的、迷茫的,似乎仍然是我当年所见到的面孔。 



忏悔林和幸存者偏差



在刚发生女生喝药自杀事件的山东广饶一中,曾有一片“忏悔林”。



每一个受到处分的学生,都要自费几千块钱来种一棵“忏悔树”,后被新闻媒体报道后取消。 


鼓励种植绿植是很好,学生是否“真心忏悔”并不知道,但毫无疑问,这是惩戒,而学校起到的“教育”则不知从何体现。


就读过广饶一中的人,在熬过那段岁月来后偶尔会觉得美好 —— 诚如我之前所说,有些事,因为你熬过来了,所以会下意识地看淡那些事带给你的负面效应。 


校园生活固然美好,但当下意识地看淡那些似乎天方夜谭的严苛、窒息生活时,其实算作是一种“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


我们只看到了结果 —— 那些结果没能将我们杀死,所以我们想当然的忽略了筛选的过程,从而觉得他人也是杀不死的。 


山东当地媒体大众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在报道该事件后1小时内迅疾删除稿件 —— 作为东营当地人,这件事几乎与笔者中学生涯中所见的任何一件“学生自杀事件”一样:


学校匆匆私了,并用强大的公关能力、扑灭任何在当地可能引起舆论风潮的媒体信息源。 



“异性禁止接触”



我们能看到的新闻是: 


小芳今年17岁,是广饶一中的学生,今年上高三。


2月16日上午,学校贴出告示,通报其与男生阿强间已超出正常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影响极坏。为严肃校规校纪,给予两人勒令退学处分。


当日下午,她回到家中,用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小芳和男同学阿强(均为化名)做了什么呢? 


据悉,她死后,家长强烈要求观看学校监控录像,结果发现二人并无超出正常男女生交往的过激动作,甚至,连亲昵都没有。 


小芳违反校规了吗? 


她违反了,违反了一条你可能不会在纸质文件上看到、却似乎是广饶一中校内约定俗成的奇葩校规: 


异性间(哪怕异性是老师)禁止单独说话、并肩走,否则就按早恋论处。 


是不是很滑稽? 


诸如此类的校规还有很多:午休期间不允许上厕所,否则就要回家反省。 


别笑 —— 真的有人因为这个被勒令回家反省。


还有更令人发指的晚自习不允许抬头”。 


学校对“抬头率”要求很严,个别老师有时甚至会故意敲门弄出声响,看到有同学抬头甚至会拍照批评。 


去年夏天,广饶一中发生凶案,杀人者闯入学校纵火,致一死两伤。 


天津日报社《新闻117》媒体部采访后一度推测:受害学生错过逃生时机或与“晚自习不允许抬头”的奇葩规定有关。 



你将可以看到我在反复地提及作为一个当地人”。


因为如“杨永信事件”一样,如果没有官方媒体或有权重的媒体出来报道证实,可能依然会有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绝对不会相信这件看上去颇具有魔幻主义色彩的事情正如火如荼地发生在广袤的山东大地上。 


乌托邦是一个永远不会实现的梦想,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为之付出努力。 


遗憾的是,毕业多年后,当我回过头去看自己的中学生涯,看到的一团又一团,尽是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描述的缩影。 


学生在这里面犹如困兽,任何表现出个人意志的行为都会被集体迅速扑灭。 


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承认这一点,其他一切就迎刃而解。 

 ——乔治·奥威尔《1984》 



鲜血淋漓之地,鲜花盛开



不知广饶一中是否能代表“中国特色中学环境”,笔者个人没有系统性的社会学调研的能力。 


但另一方面,每年广饶一中都是清华北大这些名校争抢生源的必争之地。 


或许是鲜血淋漓之地,鲜花盛开。 


广饶一中其校优秀的教学水平在广饶当地是一件美谈,旧时曾有说法:考进广饶一中,半只脚迈进大学。 


也正因此,加上“幸存者偏差”的惯性思维,就连广饶当地人,都不觉得这个女生的死有什么大问题。


你常常会听到各类五花八门的说法:例如“她又没死在学校里,关学校什么事?”“现在的学生心态太差了” 。


问题是,这些人的思维往往也很滑稽:


如若是一对高中情侣双双考上清华,传佳话的多半也是他们;


可一旦学生因为“早恋”、甚至是“疑似早恋”被开除,他们便会毫无逻辑地站在学校的立场上,认为学校也是提防“早恋会让学生们成绩下降”。 


某种意义上,广饶一中其实并非外界盛传的地狱:“一校区是地狱,二校区是天堂,三校区才是人呆的地方”的说法也大多是学生自嘲。 


从笔者个人的视角,根深蒂固的官僚风极权主义使得这所学校就像是批量生产高考生源的富士康,自欺欺人地抚慰着每个广饶家庭。 


源源不绝地从模具的流水线上取下一件件产品,分优良劣等。


你可以是劣等,但如果你表现得不像一件产品,那你必然出局。


 


安全感缺位,心理治疗缺位



广饶地域面积不小,但始终都是小城。又身处所谓“中华传统文化发源地”的腹地,文化糟粕与精华并济。 


外界被嗤之以鼻的“官本位”思想仍然占据社会教育思想的主流。 


从经济上来说,广饶算是比较富裕的县城。。 


几乎所有的广饶孩子都面临着四种主流道路:出国、考大学、当兵、高中毕业就工作。 


这四种主流道路最后又会殊途同归,回到“官本位”上面来。


对于权力,尤其是“官权”、“吃公家饭”,如在能力范围内,依然是多数广饶家庭的首要梦想。 


在这种思想下,孩子成为普通家庭“升权得贵”的唯一寄托又处在一个提高0.5分就能超越1000多名高考生的高考大省,压力可想而知。 


问题是,在孩子被压榨成“背书机器”之后,一个家庭安全感的缺位就真的能够得到补偿吗? 


在笔者曾进入过的几所中学里,“心理辅导老师”似乎是一个专为迎接领导检查设置的岗位。


在中国,我们几乎很难看见学校处理违纪学生时,有心理辅导治疗的介入。 


而在美国,多数州要求大约每300人配备一名专职指导人员。


心理辅导在美国的推广普及,主要体现在人员培训、组织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上。


美国1937年仅有1297所高级中学聘请了2286名专职心理辅导人员;

到1960年,全美中小学已有专业心理辅导人员7.9万人;

现在,多数州要求大约每300名学生应配备一名专职指导人员。


他们一般由具有硕士学位水平的人员担任,并具有州政府颁发的从业证书。 


并不是鼓吹美国好,或是崇洋媚外 —— 只是,如果我们能正视“中国学生肩上如山的压力”,和“相关心理辅导人员职位的缺失”,如能借鉴他国完备的心理干预体制,是否有可能降低我们所见的“校园欺凌”“因受处罚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导致自杀”的事件数量呢? 


这只是一个疑问。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 ——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技能的授予,还包括学生人格的最大化健全。 



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曾跟身为中学老师的吴清缘老师有过一段谈话,谈到近些年学生的自杀事件。 


我提到一个例子,是我念中学时亲眼见到人从楼上跳下来坠地身亡的 —— 该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只是因为模拟考成绩退步了几个名次,受到老师批评,他开始质疑自己所坚持的学业的意义。


上了好大学又能怎样呢? 


我们眼见了一大把一大把的例子,平时不念书的“差学生”早早闯荡社会,生活条件和每月薪酬甚至比重点高校出来的都要高,尤其是考公务员、事业编踏上仕途,在不作恶的情况下,可能挣的钱还不如一个工地民工挣得多。 


更可悲的是,一旦堕入虚无主义的深渊,必不可免的会想到更远的问题,那就是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既然死亡是平等的,那么以什么身份死去、以什么姿态死去又有什么不同呢? 


厌世的心态总会有 —— 问题是谁来指引他们正确面对呢? 


在较为富裕的城市,世俗的“官本位思想”、“学习无用论”被反复提及。 


是这样的,没有错。


但是我们还做了一个总结。 


那就是:“在当下一个阶层逐渐固化的社会,上学读书可能真的是你进入到‘上一个阶层’风险最小、成本最低的机会。” 


阶级分化还没有进入到完全只用“财富”划分的时代,知识仍有可能改变命运,尽管可能性越来越低,它仍然值得你付出努力。 


女生吞药自尽,是否是因为被学校冤枉处罚,我们或许永远不得而知。 


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谴责、痛惜、反思。 


如果没有反思,上面的四千字可能没有任何意义。 


即使去反思的过程中,你可能发现很多无从解决的问题。但至少会比大家都漠视那些问题的时候要好。


因为,问题一定有答案,尽管可能是飘在风中。



作者李沫霖,青年编剧,影评人,前「婊姐影评」主笔,著有小说集《没有人知道我看见彩虹》。微信号:法科奥夫( ID : fakeaofu7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法科奥夫”


你可能还喜欢:

我的子宫,凭什么要别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