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能力,从恶性循环里叫停的能力。
两个人打架,相互火上浇油,愈演愈烈,谁都不让步。眼看要到两败俱伤的程度,这时第一个叫停的人,就拥有了在这段关系里的主动权。
任凭你再怎么狂轰滥炸,我停手了。
太怂?太软?太容易放弃?
一点也不。
我停手,你想打也打不起来了。主动权是以这样一种反直觉的形式获得的。看上去像是认输,但如果要赢就只能一直在老路上循环的话,谁第一个停下来,谁就说了算。
我写文章常常遇到不顺,越写越烦。越烦,写出来的东西就越烂,写出这种东西就更烦。怎么办?索性不写,彻底丢到一边去。过一段时间,灵感自然又会冒出来。
我的大部分文章都是这么写出来的。
要获得这份主动权,看起来只要停一停,却需要三方面条件配合:
眼睛、嘴,和一双手。
一是眼睛,能看到恶性循环的存在。这双眼睛要漂浮在半空中,一面观察事物,一面还能看到自己。时刻对自身的状态保持觉知。
你是你所在的循环的一部分
,你能不能体会到自己的焦虑?
人一焦虑,思路就变得窄。越焦虑,越是沿着老路挣扎。在老路上挣扎得越厉害,情况就变得越糟。越糟就越焦虑,越不能停下来……
本身就是恶性循环。
我一直开玩笑说想写一本书,名叫《退后一步》。这些年我越发意识到,
多数人都拼了命向前冲的时候,退一步的能力是更珍贵的
。前两天,有一个辗转认识的朋友找到我,说他进入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好几年了,收费一直上不来,问哪里才能接到「愿意付更多钱」的个案。他很急。我问他,你现在这些低收费的个案做得好吗?他说,做得好不好有什么用,生活费都不够,越做越没劲。我说那就难怪了,你做得没劲,这种状态下,「愿意付更多钱」的人更不可能找你。
他说我知道,可是我有什么办法呢?
我就忍不住劝退。不要指望在这一行赚钱了,当个爱好做着玩吧。越是急着赚钱,越赚不到。这是一个悖论,
可能往后退一步之后,反而赚到了
。
这个悖论有一个科学依据,叫做「
认知带宽
」。有一个关于匮乏的研究就在说这件事。它发现穷人为什么一直穷呢?不全是钱的事。给他们钱,他们也会迅速糟蹋掉,做不出明智的投资决定。因为穷带来的匮乏感,限制了他们的认知带宽。总结下来也是一个恶性循环:
越穷,决策越冲动,就越穷。
举个例子,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赚到同样一笔钱,谁花起来更冲动?很可能是穷人。因为穷得太久,看到什么都克制不住。也不觉得存钱有什么用,倒不如花光。不但花光这笔钱,可能还刷信用卡,借白条,毫不手软。
你对着他喊:「停!不能继续了,你的状态有问题!」看他听不听。听的话,这个人就还有救。很多人是不听的,带着问题往往就看不到问题。
所以叫停的第一步,是这个人有一双眼睛,看得到。看到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是人,就有局限。有潮起潮落,有出错的可能。
然后还要有一张嘴,说出来:
「我不行了。我需要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停下来缓一缓。我现在的状态是做不好事的。」
叫停
是反直觉的,
常常被当成是退缩和认怂,所以
需
要
勇
气
。一个人既然看清楚了,该认怂就得认
。明知不行却不能开口,是一意孤行的愚勇。
叫停,
是
把
自己从绝境中解救出来
。
不管形势再怎么恶劣,先让自己舒服起来。
人要有一个舒服的立足点
,
事情才能做得好
。
教我做咨询的一个老师说:
「
要像保养你的车一样保养自己。
」车保养了才好
用,人也一样。
始终关照自己。
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不去死磕,先把「麻烦」跟「自己」分开。
照顾自己,该吃吃,该喝喝。
麻烦是要解决的,没错,但解决起来还得靠你。
你又不是任何情况都智商在线,体能满点。
你是一个随时充满变数的「人」。
恶性循环的终结,就是良性循环的开始,哪怕只有一小步。
先让自己缓一缓,稳定下来。
一个人开始放松了,从容地面对问题,才会有更多灵感,更自如的工作状态,也能做出更全面更负责任的决策。
事情就会越变越好:
好的状态带来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就产生更好的状态。
这是悖论的关键——你放下了,也许反而才能拿得起。
但是,你可能会说,哪有可能放下?
循环之所以是循环,就在于它不能打破。
假如真的处在危急关头,生死攸关,怎么能够停下来保养自己?
就算明知道没有好结果,还不是只能任其发展?
——
不是我不想停,是事情糟到了这种程度,我又怎么能停?
所以还需要第三个条件:
一双手。
工夫在诗外。
做一件事是在什么状态,是「只能向前」呢,还是「最好向前,实在做不到也可以退后」呢?
两种心态不同,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
差异的关键不在这件事,而在这件事之外的背景。
我们被给予了多少弹性?
越是不能放下,就越是放不下。
参加高考的学生,为了更从容地发挥,父母往往要跟他谈一次心:「考试是很重要,但你也不用那么紧张,真考不上也没关系。」孩子一边听,一边心里判断:你们是说说而已,还是真的有办法?我真的可以有条件停下来关照自己吗?——这不是一句空口白话,背后是父母多年的积累:经济方面,心态方面,社会资源方面……
你的环境,有没有「
叫
停」的条件?
它需要长期的努力。有些人很少陷入进退不得的困境,归功于他们日常的经营。努力的结果,
不是让他们在危急关头做出更好的选择,而是从根本上减少「危急关头」这种状况的发生
。一个财务自由的人,和一个等着月底发工资还信用卡的人,在面对同一份工作时,体验到的自由度完全不同。
我经常说一些丧气话,做不到也可以啊,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趴下啊,爱上自己的缺点啊,宇宙让我这么怂啊,等等。有些很喜欢,觉得是有智慧的人生态度。但也有一些人看了就生气,说怎么可以讲这种话呢,不负责任。他们是因为不够幽默,理解不了吗?不是的,可能只是没有那个条件。
这就没办法了。一时能不能停,取决于平时积累够不够多。前面讲的做心理咨询急于提高收入的朋友,他的事业能不能打开局面,可能不取决于他在专业上的悟性,而取决于他(和他家庭)的经济状况
。越急于求成,越是只能原地打转。
很现实的一件事。
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孤注一掷的地步。选
择余地越小,选择的结果往往越不好。
需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如果一个人对我说,他没有别的办法,现在就「必须」做成一件事,我会劝他做好做不成的准备。做不成也没有那么糟,就当是为长远积累。
看一看三年,五年,十年后。未必现在就要有怎样的结果,只要未来可以更从容地选择。
我们很少谈这么现实的话题。
谈了那么多的心理学,但心理学是不能脱离现实存在的。
假如发现自己身陷「停不下来」的困境,那不是你的错,只是暂时没有叫停的条件而已。
趁着还有时间,动手给自己多准备几个篮子,里面多放几个鸡蛋。
每个篮子都重要,但都不是生死攸关。
把它们变成你
人生的
安全绳
。
为了在将来的某一刻,必要的时候可以大喊一声:
「停!
」
每个人都要给自己绑上几条安全
绳。
可以是金钱的储备,可以是才能,可以是知识和正确观念的积累,也可以是细水长流的财务规划。
让你在多变的人生里拥有觉察自己的余裕,不至于陷入「没有别的选择,再苦再累都不能停」的困境。
现在你就要着手积累。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处在焦虑的恶性循环里,又停不下来,它就不是一个可以立刻解决的问题。但
你可以从现在开始,打一份工,存一点钱,给自己做长远一点的打算。
哪怕一开始速度很慢,只要积累下来,
往长远看都有意义。
当下的一点一滴,是为了让未来的自己有更多的选择自由。
这是一种特别的投资,为了拥有面对长远未来的底气。登山者
绑上安全绳,为了更快地向上攀登。心里越
有底气,选择和行动就越是从容。
正确的观念可以成为你一生的安全绳。
为了培养这种观念,我向你再次推荐口碑好,性价比高的在线理财教育机构——
长投学堂。
在这里学习理财,学的是如何通过经济学的方法战胜未来的不确定性,成为长时间的赢家。它是一种受益终生的观念。
长投学堂
致力于消除理财的焦虑,将专业的理财知识变得易学实效,以温暖轻松的方式带给每个人。
其明星产品《
14
天小白理财训练营》
仅需9元
,
已经开到
80期
+
,累计帮助来自全国
356
个城市
200
万
+
用户,从零开始迈出理财第一步。
很多人因为这门学费只要
9
元
的课程,颠覆了几十年的金钱思维,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有的学员一路学习下来,转行为职业投资人,有人赚了足够的钱,带着家人环游世界,也有人在被动收入高过工资后,终于不再有失业的担心。
▲长投学堂汇集了一群爱学习的小伙伴
老读者知道,长投
14
天小白理财训练营已经和我合作过很多次了,每次开班都不到1个小时报满。
这次我与长投学堂合作的训练营
,还是争取到了
500
个
开放名额。
想参加的伙伴,
直接拉到文末报名。
拉到文末抢先加入课程
长投学堂的创始人之一是理财大
V
水湄物语。她
30
岁学习理财,在
40
岁之前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每年理财收入超过普通人
10
年的工资。
如今她是
豆瓣
15
万+粉丝理财大
V
,也是喜马拉雅
/
在行
/
分答资深理财专家
。
持续写了
10
年理财文章,她的女性理财入门书《
30
岁前的每一天》,常年位居畅销榜。
▲水湄物语
2011
年,水湄物语与先生一起创立了帮助小白学习理财知识的长投学堂。
2018
年
,长投学堂荣获
腾讯回响中国“年度教育领军人物”
和
“知名在线教育品牌
”
两项大奖,并完成
1亿元
A
轮融资。
以专业的师资团队、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高效的运营模式,
让
0
基础的普通人,也能掌握理财的奥秘。
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长投学堂
理财其实比你想得简单,一旦开始,你将会尝到用钱赚钱的甜头,拥有更高的被动收入,无惧未来的风险,人生也更加自由。
▶ 零基础,完全不懂理财?
——简单几招,教你轻松跑赢通货膨胀。
▶ 月光族,每月吃土?
——告别死工资,让钱为你工作!
▶ 信用卡奴,工资都还给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