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记得:
爸爸妈妈永远与你站在一起。
校园霸凌是什么?
校园霸凌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发生这些同侪间欺压的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这些行为,通常被看作是小孩子不懂事,而做出模糊化处理。
而在有些国家,这些恶劣行为跟其他犯罪行为一样,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人,是很复杂的。
因为
人性,就是很复杂的。
人性是自私的,趋利避害的,也是利己排他的。
所以有些人,就会在某个刹那,因为一丝恶念,因为一己私欲,做出侵犯他人利益的事。轻则伤人自尊,伤人体肤,夺人钱财,重则造成毁灭性打击,甚至伤及性命。
如果这个侵犯者,是个成年人,那么等待他的,就是法律制裁。要么判刑,要么偿命。
但如果他是一个孩子,一个未满14岁的孩子,那会怎样?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未满十四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因此,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法益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所以,一个未满十四岁的人,只要他有这个意愿,就可以任性而为。他想:
既然犯罪成本这么低,为何不去试一试?
校园霸凌事件,在幼儿园或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可能只是偶有发生,而且情况也没有那么恶劣。毕竟这个群体还是年龄尚小,心智较简单。
但进入青春期之后,形势就会变得严峻很多。大家看新闻应该就会了解,那些发生在中学校园里的霸凌事件层出不穷。而且我们知道,那些被新闻报道过的,都是比较严重的,而那些藏在暗处,没有被我们看到的,我们所不了解的,应该还有很多很多。
被欺凌的孩子,有的会因此变得自卑自闭,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有的则因为不堪长期受辱,轻则抑郁,重则自杀。
校园霸凌,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且因为缺乏法律制约,似乎有越演越烈之势。为了我们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让他们免于陷入这种恶性事件的旋涡,有些事情,我们还是需要早些了解。
有些预防“疫苗
”
,我们需要早些给孩子们打。
第一针
走出传统教育误区,
跟暴力霸凌行为say no。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是这样教育我的:如果别人打了你,你千万别还手,要告诉老师,打人是不对的,老师会为你主持公道。
在大棕很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奶奶是这样教育他的:如果有人打了你,你千万别还手,要赶紧跑,咱们惹不起,但躲得起。
可以看出,我们父辈那一代人,在“被欺负”这一问题上的处理方式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
不能还手,要么告诉老师,要么赶快跑。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父母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能以暴制暴,要和平解决,要相信老师有妥善处理的能力。实在不行,还有一招:
三十六计,跑为上计。
但是这一套教育理念,在现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已经不适用了。
先来看“被人打,找老师”这个办法。
作为恶性事件的仲裁方,相信大多数的老师都会主持正义,批评那个侵犯别人的孩子,并会找到他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跟受伤害的孩子公开道歉。
这些,相信很多老师都可以做到。
但是,然后呢?
然后,这个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就从此金盆洗手,变成谦谦君子了吗?
未必吧!
有句话很俗,但也很经典:
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嘛?
再来看“惹不起,但躲得起”这一方法。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熊出没》。
光头强为了生计,不停地砍树,眼看着森林里的树就要被砍光了。熊大很担忧,就跟熊二说:
如果树被砍光了,咱们就没有家了。
熊二同学熊如其名,很二很天真。傻傻地说:
没关系啊,我们可以再到别的森林里去呀!
气得熊大朝他大吼 :
那要是别的森林里的树,也被砍光了呢?要是世界上所有森林里的树,都被砍光了呢?你还能躲到哪里去?
每一个萌萌傻傻的熊二,都需要一个有勇有谋有担当的熊大,来为他指条明路,哪怕是披荆斩棘,也不能混吃等死。
于是后来才有了兄弟联手,跟光头强斗智斗勇,一同保护森林的故事。
“躲
”
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反而只会激发对方更大的侵犯乐趣。
那该怎么办?
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应。
既要有语言上的回应,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你的底线;也要有行动上的回应,这不是以暴制暴,而是要让对方知道,
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都有说“不”的权利。
互不侵犯,各不越界。
一个很靠谱的理念是: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跟他不客气。
而且是要在第一次,就明明白白地让他知道你的“不客气”,而不是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之后的井喷式爆发。
可能你会说,这还是一个孩子呀!
一提到孩子,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天真、可爱、纯洁这些美好的词语。
没错,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很美好的。
但仍有极少数的非主流,他们漠视规则,肆意侵犯他人权益,借助未成年这个保护伞和父母的庇护,为所欲为,伤害无辜。
几年前,曾看过一部韩国电影:《妈妈不哭》。
跟《熔炉》和《素媛》一样,这也是一部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现实主义作品。
这部电影呈现给我们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单亲妈妈跟高中生女儿一起生活。
但没想到,女儿竟选择在妈妈生日那天自杀,而这也摧毁了妈妈最后的精神支柱。
某天,妈妈通过女儿的同学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原来,女儿在学校遭到多名男同学的强暴,而这些男同学因未成年人的身份而免于受到法律制裁,对于这一结果无法承受的女儿才最终选择了自杀。
妈妈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不
再相信法律的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帮女儿手刃这群禽兽,而这个执念也驱使她一步步走向无法挽回的结局......
其实“恶”这个东西,就像是一个小怪兽,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孩子,也不例外。
之所以有的人会犯罪,而有的人不会。这取决于从小到大的教育和引导。这里说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则主要来自于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他们的爸爸妈妈。
如果教育得当,那么这只怪兽就会安安静静地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之中,与我们和平相处;如果教育不当,那么这只小怪兽就会被释放出来,伤及他人。
倒不是说,这些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就一定是个混蛋。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孩子早期的性格培养,是缺席的,或是扭曲的。
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在学前班,有一个小男孩。
每当他看到小女孩儿穿着漂亮的新鞋子,他就会上去使劲儿地剁上一脚;当其他小朋友安安静静地排队的时候,他就会猛地从后面推上一把,把前面这个小孩儿推倒在地;当小朋友从他身边经过的时候,他就会故意伸出一只脚,试图把别人绊倒......
这个孩子,你还会觉得他天真、可爱、纯洁吗?
就是这个孩子,因为劣迹斑斑,得到了几乎全班所有家长的投诉,甚至家长们还专门建了一个群,讨论如何解决这件事?但却一直未果。
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次恶性事件。
这个孩子,故意把班里一个小男孩的隐私部位踢伤了,而且很严重,受伤的孩子在医院住了很长时间才基本恢复,后来这个孩子的家长迫于舆论压力,就在学前班毕业前一个月给他办了休学。
在这个孩子休学后不久,就看到他妈妈分享的朋友圈:一家三口开开心心地去旅游了......
后来,听说这个孩子改了名字,换了学校。再后来,听说他一年级还没有上完,就被学校劝退了....
为学校的果断处置而拍手叫快,开除一个这样的孩子,可以使多少孩子免于受到伤害啊。
这个孩子的妈妈,在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上,就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她这样说:
我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别的孩子是通过语言交流来表达感情,而我的孩子用的是“打”这样的方式。他这种方式可能不太好,但我觉得他心地善良,是个好孩子。
什么叫三观不正?这就是。
什么叫是非不分?这就是。
这个妈妈,想做孩子一辈子的保护伞,慈母多败儿,终有一天她也会尝到恶果。不知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她会不会后悔,正是因为自己的错误引导和无原则宽恕,才给家庭和社会培养出一个这样危险的孩子。
上梁不正下梁歪,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些话不无道理,我们共勉之。
第二针
强大的自信和安全感,
需要父母早期的投入。
充满自信的人自带强大气场,他们通常不会是暴力袭击的对象。而且即便是不幸遇到,他们也会表现地勇敢坚强,不卑不亢,会让对方心生胆怯,望而却步。
孩子的自信,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需要鼓励,但仅有鼓励是不够的。
还需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在鼓励声中去尝试着独立做一些事,然后在独立完成这些事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在成功完成这件事之后获得成就感。
做成的事越多,成就感就越强,也就越来越自信。
这里面有一些小技巧。比如说,要从比较简单的小事做起。
大棕四五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很胆小的小男孩,缺乏自信。
有一次幼儿园老师让他跟另外一个小女孩搭档主持节目。但他却拒绝了,他说自己没有那个实力。
其实那时候的主持,非常简单。就是在每个节目出场前把节目的名称和表演者介绍一下就OK了。
什么串词啊,随机应变啊,这些能力统统都不需要。但他就是不敢,怕自己做不好,给搞砸了。
这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
有一次,带他去商场玩。
有个时装柜台在做宣传,免费赠送充好气的气球,五颜六色的,很好看。大棕一直很喜欢气球,就想要一个。但他不敢去,就让我去给他要一个来。
我说:既然你喜欢,就自己去要一个吧。
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既想要但又不敢跨出那一步。
我告诉他:其实呢,阿姨都特别喜欢小朋友,只要你表现地有礼貌一些,然后再表达出你的想法就可以啦。
你可以这样说 : 阿姨,这个气球真好看,我很喜欢,可以送我一个吗?
我敢说,阿姨肯定不会拒绝你的,她一定会很开心地送你一个。
然后,就看他慢吞吞地朝那个方向挪着步,走两步回头看看我,我就朝他笑笑,然后走两步再低头琢磨一会儿。
这段只有几米的距离,对他来说非常漫长,跨出这一步,对他来说非常艰难。
终于,挪到那儿了。
看到他有些腼腆地跟阿姨交流了两句,然后那个阿姨似乎是问他喜欢哪个颜色,他指了指黄色,然后阿姨就动作灵敏地充好气,递到他的手里。
拿到气球之后,回来的路上,他就显得轻松多了。跑一步还蹦两下,就这样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胜利而归。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儿,但却是一个孩子恢复自信心的开始。
他觉得自己是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来满足自己的愿望的,他会在内心深处给自己点赞,而我也会抓住这个机会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自信也同样如此。
从那以后,我都会有意识地放手,让他自己独立尝试着去做一些事,就这样,在一件件的小事中,在一次次独立的思考中,在事成之后的成就感和赞美声中,他在慢慢地培养起稳定而强大的自信心。
两年之后,大棕上一年级了。
开学第一天,老师问:谁能上来表演个节目?他可是一点都没不好意思,大大方方地举手,大大方方地表演了一个在小海豚学过的贯口“报花名”。还在全班票选中,赢得了当天“表现最好的小男生”称号。
这一次得到的肯定,无疑又是一次正面激励。
自信,并非天生,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塑造的。
再来看安全感。
安全感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个人的内在精神需求。
看一个孩子是不是有安全感,下面这句话可以参考一下。
进门叽叽喳喳,在家嘻嘻哈哈。
进门叽叽喳喳:这句话是说,孩子一进门,就开始跟爸爸妈妈或是其他家庭成员嘚吧个不停,分享一些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儿啦,说说自己听到或看到的一些新闻啦,总之,所见所闻,都毫不避讳,和盘托出。
在家嘻嘻哈哈,这句话是说,孩子在家的状态是非常放松的,他可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真实状态展示给家人,而且心情愉悦,内心满足。
如果孩子平时的状态是这样的,那一定是一个有着强大安全感的孩子,他的身后,也一定有着一个情绪稳定,愿意倾听孩子内心想法,愿意与孩子平等交流,发自内心尊重孩子的爸爸或妈妈。
这样的孩子,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但不是所有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可以做到这样。有些爸爸妈妈在这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短板,尤其是在极端事件的处理上,杀伤力极大。
比如说:面对孩子被暴力侵犯,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几个妈妈的做法:
第一种:
为什么跟别人打架啊?不是跟你说少惹事吗?你还嫌家里的事儿不够多吗,净给我添些乱,真是让人不省心!
第二种:
全班这么多人,怎么就单单打你一个啊,我看肯定是你自身有问题,活该挨揍!
第三种:
平时在家看着你还挺有本事的,怎么到了外面就怂成这样,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不中用的孩子!
第一种:
这个妈妈,孩子感受到的是嫌弃和不耐烦,他会觉得在妈妈心里,他并不重要。以后可能就不愿再跟妈妈倾诉了,而且
性格也
会越来越自卑懦弱。
第二种:
这个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把罪责归咎到孩子身上,孩子感受到的是不信任和不尊重,以后亲子之间就很难再建立起信任。
第三种:
这个妈妈看似是恨铁不成钢,其实是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关闭了亲子间正常情感链接的那扇门。
在这个问题上,比较靠谱的做法是这样的:
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
不论好事坏事,他都乐意跟你分享。
这样你就可以了解他的动态和心理活动,发现异常,可以早早地进行心理干预。
如果很不幸,你的孩子被欺负了。
请记得一定在第一时间跟他站到一起,给他一个拥抱,认同他的感受,理解他的心情,
给予他最大的精神支持,
跟他一同面对。
我们无法保证孩子永远活在一个安全纯净的环境之中。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永远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最给力的堡垒并给予最无私的帮助。
这些我们可以做到,也必须做到。
第三针
建立强大朋友圈,
关键时刻可抱团。
对付一个团队,要远比对付一个人困难得多。
所以,可以试着跟一些志趣相投、有正能量的孩子交朋友。两三个也好,三五个也行。
大家平时在一起玩,快乐同分享。危急时刻就团结在一起,相互借力,形成合力,让恶势力不敢轻易靠近。
在这方面,爸妈们也是可以起到助推作用的。
比如说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周末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像是手工烘焙啦,爬山啦,看个电影啦,聚个餐啦等等。
这些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而且还可以增强凝聚力。
这就跟有些公司的团建活动很类似,公司会经常组织一些野外拓展、户外野餐、开个party,K个歌之类的活动,就是希望借此机会,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加强员工之间的粘性,形成合力,创造更大的效益。
这些大人们,和平时期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造效益,危机到来时大家联众一心共同抵御外力。
这些孩子们,和平时期大家嘻嘻哈哈有福同享,暴力来袭时大家铿铿锵锵
有难同当。
成人社会的某些规则,同样适用于孩子们的世界。
因为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
第四针
既要强身健体,
更要用知识武装自己。
都说缺什么就想补什么。
那么一个总想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人,他缺什么呢?
缺文化呗。
有句话说:
就怕流氓有文化。
这流氓一旦有了文化,可就是文武双全啊!
所以可以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去做一个让流氓崇拜并尊敬的人,一个有着文化底蕴和强大知识体系的人。
毕竟谁会舍得对他崇拜和尊敬的人,动用武力呢。
所以孩子们,
好好学习,武装自己
吧。
学霸们的优势,可不止会学习和考高分这一项呢。
当然也有一种侵犯者,属于混不吝。
看着谁不爽,就想动手,这时候单单有文化,也就不顶用了。总不能人家一个飞脚踢过来,你这厢还在默念孙子兵法吧。
所以,关键时候,会点武功,还是很有必要滴。
这里说的武功,倒不是说非要去少林寺武当山拜师学艺,凭借独门秘籍,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而是说学一些防身技能,必要时候可以保护自己。
跆拳道、空手道、武术、防身术……
只要能防身,学什么都行。
学游泳,可以防溺水。
学功夫,可以不挨揍。
就算这种倒霉事儿一辈子也碰不上,那也没关系。作为一个21世纪的新新少年,既有一技傍身,又能强身健体,这本就是一个很好地选择,不是吗?
校园霸凌,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又是很多家庭的痛点。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世事难料,有备无患总是好的。不至于不幸来临时,被打个措手不及。
所以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的这段话,送给所有的孩子们:
亲爱的孩子,希望你:
既有软肋,又有盔甲。
亲爱的孩子,希望你:
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
也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地对待。
如果不能,请记得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我们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强大的内心,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有耐心,也有信心,
陪着你一起,慢慢长大。
我们相信,总有一天,
你会成为一个非常棒的孩子:
阳光、
自信、坚强、勇敢、善良......
也请你记得,无论发生什么,
都要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们。
我们会与你站在一起,
理解你的心情,
认同你的感受,
我们会是你最强大的支持,
我们会是你最坚固的堡垒。
爸爸妈妈永远与你同在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