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扔掉陈旧的职业、就业观点。
作者从自己的父辈——20世纪五六时年代移居美国的中国人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讲起,父辈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老牛精神,在当今时代是不可取的。那种“小工蜂”一样的人,永远只知道从事一种单一的工作,在花朵和蜂巢两点一线间来回穿梭,从来不改变一下方式也不思考周围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人迟早被社会淘汰。
特别是咱们中国,无数莘莘学子苦读诗书,目的就是将来考个好的大学,毕业后能顺利通过国考当个公务员,一辈子稳稳当当抬着国家的铁饭碗,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只要安稳地生活,就非常满足,很少有人再到其他领域谋求发展。
二、勤奋,是任何成功的坚强基础。
丛观《30岁趁势为》,勤奋是此书的精髓。作者认为所有人的年龄、职业、学历优势各不相同,但是所有成功的人都具备趁势而为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勤奋。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一个道理:勤奋出天才。虽然她在文中说不要做一只小工蜂,但是她何尝不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只不过,她是一只在各个领域不断开拓和寻求的小蜜蜂。 她永远在新的领域,新的高点向着前方进发。
三、居安思危,不断提升自我。
成功者不是躺在一个地方自命不凡,居安思危才能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书中这样写到:不要坚信自己是多么独特或有价值,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坚持不懈地拼搏,锻炼自己的强项,增加自我价值。
四、永远向前,创新发展。
创新与发展,是作者成功的砝码。她21岁在房地产做高管,31岁成为副市长,当四年任期满时,她完全可以回到熟悉的房地产行业继续干,但是,她选择了跨行业的新领域:到猎头公司做高管。当中国有关部门向她发出邀请,让她为中国女性写一本书时,她就在写作方面刻苦学习,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写出了全球畅销书《30岁前别结婚》。
就如作者在书中所例,名校毕业生和非名校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二十年以后,名校生业绩平平,活成大多数普通人,而非名校生却出类拔萃。因为出类拔萃的人虽然没有师出名门,却一直不断在不同的领域尝试、发展。
那么,在勤奋、拼搏、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让自己无所不能,宁要运气不好,也不要怀才不遇。
二、清楚地认识自己,打造自己,培养激情,自我增值,不做平庸之人。
三、有效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人脉。
四、对于职场,充满激情犹如对待爱情。
五、别做泛泛之辈,那太过时,要与众不同,做个叛逆者,却创新去改变。
六、潜心深度工作,开阔眼界,做T型人才,做新的缔造者。
七、做好失败的打算,然后出手。
合上此书,我想起一位成功人士,她是我们某次写作的采访对象。
在采访中,对于她的人生经历我有了大致了解。她是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人,初中文化。初中毕业后,她被顺利招为供销社的柜台营业员。她知足地以为就这样一辈子当个售货员,拿着国家每个月准时发下来的工资,平平淡淡过完一生。然而,在她30岁那年,在下岗大潮的冲击下,她被拍到了沙滩上,成为一名下岗工人。
为了养家糊口,失去工作的她只好去摆地摊。别人地摊上只专门卖一种货物,而她的地摊上却品种繁多,所以她的生意一直不错。两年之后,她用摆摊挣到的第一桶金,租店面开了一个规模不大的超市。由于超市里所出售的商品吃穿用具十分齐全,所以生意火暴。
之后,她利用手上积攒下来的钱,又把超市改成了大型购物超市,并做起了日用百货批发。
她说刚刚开超市时,日子过得非常辛苦也十分忙碌。特别是遇上节日,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到超市打理生意。傍晚时分,匆匆吃了晚饭还得赶到100公里以外的省城订购货物。等她拉着货从省城返回到家里,已是半夜两点。那时每天的营业款有几大纸箱,数钱都没有时间,甚至累得倒在一堆散发着气味的人民币旁边呼呼大睡。
也许有人认为,能睡在钱堆里已是人间最幸福的事了。在多数人看来她这辈子比较成功了,但是她并不满足于目前的事业。看到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高,她瞄准了高中档家具市场。她用几年来经营百货批发和超市所挣到的钱,投资了一家大型高中档家具城。
我问她,这样做难道不怕失败吗?她说当然怕,但是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永远停止不前。她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调查家具市场,请教了许多家具行业的前辈,认真听起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还自费到越南、老挝等国家考察和学习,对于各种木材的家具做深入的了解。
现在,她的家具城生意不错,这一项投资十分成功。亲戚朋友认为她以后不会再折腾了,毕竟现在的事业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人们又想错了,当她看到云南省近几年来越来越热的旅游业,她又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旅游开发。
经过认真的市场考察后,她在某著名风景区开发一家星级度假酒店。自从度假酒店开业营业后,收效不错。酒店的投资成功,再次证明了她的能力。
我问她,你为什么要这样不停地折腾辛苦自己?她说时代发展这么快,不努力将会被社会淘汰。并且,从开超市开始,那些越来越多的资金如果不做新的投资,只会在将来被贬值。她说人生的每一个起点都是新的高点,每一个起点上所积攒的金钱和人脉、经验,都是向另一个高点起飞的基石。
她在会议上发言时,我以为她会拿着发言稿宣读。然而,她空着手走上讲台,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侃侃而谈,思路清晰,举止大方得体。她告诉惊讶的我,她会利用任何机会学习,在车上、在外地住宿的夜晚看书、做笔记。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她通过函授等渠道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并已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证。
那一次采访,我不但看到了一个身价近亿的中年企业家,还看到了一个勤奋上进的自信女人。她的经历完美诠释了陈愉的趁势而为,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不断向新的领域探索和发展。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的勤奋与努力所得。
那位成功的女企业家告诉我,她相信努力的人运气都很好。佛教里有这样一句话:福不唐捐,近代学者胡适先生经常所言“功不唐捐”,意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不会白白付出,必然是有回报的。她和陈愉一样用勤奋与努力“撩”到了好运气,得到了最高额的回报。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好运气就在天高海阔之间,它永远为那些努力拼搏的人而准备,机会永远留给那些充满激情,永远开拓创新的人。
陈愉的这本《30岁趁势而为》不只是为了简简单单地打造职场成功人士,而是教人们如何走向成功的巅峰。就如她在书的前页这样写到: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愿意勤奋工作,也愿意寻找职场捷径的人。
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一本自传小说,也可以看作是一本职场工具书,也可以认为是一本人生百味读物。它的包容性强大而广泛,适合任何一类人捧读,特别是女性朋友,更是值得深读和深思。
这本书会告诉父母们,如何正确看待儿女们的求学与就业。告诉那些在职场打拼的人,如何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走出自我,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成功。告诉那些不论是人生还是职场上感到困惑的人,怎样走出眼前的困境。告诉那些在单位上一劳永逸不求上进的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眼前的人脉与资源开辟新的天地。此书不是平凡者的书,但是看懂此书的人,一定不平凡。
如果你是正值毕业季,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同学,对待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略显迷茫。如果你正在职场四处打拼并对人生感到困惑不安。那么,务必去看看这本差点被写成纯小说,却因为作者婆婆的一句话,而改写成一本关于职业生涯的《30岁趁势为》吧。
“现在的你比从前任何时刻的任何人都更加强大,你的人生是一场神圣的馈赠,要么接受她,掌控她,要么就失去它。听见了吗?幸运女神正在呼唤你的名字,你会怎样回应呢?”这是多么有激情的语言,让人读来就倍感振奋,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通过手上的书直达身体。
阅读此书,感受作者的的激情与成功。趁青春还在,趁时光不老,赶紧去触摸和接受这个崭新的时代与挑战。陈愉的勤奋是你学习的榜样,她的智慧能照亮你前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