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海珠发布
广州市海珠区权威信息第一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市场监管  ·  明天开始!新一轮消费券就按攻略这么领→ ·  2 天前  
上海市场监管  ·  明天开始!新一轮消费券就按攻略这么领→ ·  2 天前  
每天发现一家店  ·  用这 16 双鞋,在春天走花路! ·  4 天前  
什么值得买  ·  4499元起,苹果发布iPhon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海珠发布

这对“神狮侠侣”羡煞旁人!他们传承的“海珠醒狮”入选广州非遗!

广州海珠发布  · 公众号  ·  · 2019-06-23 07:59

正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领取iPad豪礼!


“咚咚锵,咚咚锵”

憨态可掬的狮子睁眼、洗须

舔身、抖毛……

鼓点响起

狮子跳跃、翻滚、攀爬

引来围观群众阵阵喝彩


受访者供图


生活在海珠

对上面这个场景应该不陌生

这便是广府传统文化之一的醒狮

看似随处可见,并不特别

殊不知

在今年公示的

广州市第七批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中

海珠区的醒狮入选扩展项目!

也就是说

未来“海珠醒狮”的非遗朋友圈

将越来越大啦!



G仔打听到

原来海珠区的醒狮属于大名鼎鼎的

黄飞鸿派醒狮!

究竟黄飞鸿开创的醒狮和海珠是怎样结缘的?

其中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马上来看看~




传承重点在海珠  曾为尼克松表演

黄飞鸿醒狮是岭南武术一代宗师,清末民初武术名家黄飞鸿所创立的别具一格的的南派醒狮技艺。


一代武术宗师黄飞鸿出生于南海,事业发展于广州,因而在广州有直系的传承人,其醒狮技艺精髓也因此得到有效保存和发展创新,门派艺术在海内外广泛传播, 而传承的重点更在海珠区。


黄飞鸿


黄飞鸿的武术醒狮技艺通过高徒林世荣传至其下弟子之一广州的吴少泉,再传至陆福全和黄达生、黄达雄、黄玉珍兄妹。四人同为武林高手,各有建树。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由黄飞鸿派传承人担纲组成的武术醒狮团队,以位于海珠区的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为基地,深入开展醒狮武术文化的宣传、推广和培训,还担当了接待外宾的任务, 中美日恢复邦交,尼克松、日本首相访华等外事文化演出,都见到该醒狮团的身影。



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醒狮武术运动又再次焕发新机、蓬勃兴起。逢年过节、企业开门迎客、甚至广交会开幕等,都需要醒狮节目助兴。


海珠龙狮会从九十年代初开始,连续十五年为东方宾馆、中国大酒店等五星级宾馆新春贺岁龙狮大汇演。图为1996年春节在东方宾馆八楼中国厅表演的黄飞鸿派特色青阵之一《八卦青》。陈红武 摄


在政府部门的保护与大力支持下,黄飞鸿派 醒狮 传承人牵头成立了——海珠精英武术龙狮会,将黄飞鸿派醒狮引入海珠社区、学校、军营,长年开展醒狮武术活动和培训,使黄飞鸿派 醒狮 不断发扬光大,在海珠培养起深厚的醒狮文化传统。


2001年春节在海珠南珠广场表演的迎春联欢活动后,黄飞鸿派醒狮传承人陆福全(后排左四)、邓锦钊 (后排左五) 、陈红武 (后排左六) 与参加迎春联欢表演的炮兵连的士兵合照。邓颖琪



在黄飞鸿醒狮的众多传承人中

70岁的邓锦钊和65岁的陈红武

是当前海珠区醒狮(黄飞鸿醒狮)项目

最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



虽然他们已是古稀之年

但至今仍活跃在醒狮传承的一线

更让人惊讶的是

两人是同门,后成夫妻

一人舞狮,一人击鼓

默契十足,拿下无数奖项

后来又一起从事醒狮传承工作

堪称醒狮界的“神狮侠侣”!

听他们来揭秘黄飞鸿派醒狮的绝招!



黄飞鸿派醒狮知多D

由醒狮舞蹈和鼓乐两大部分组成,将南拳中的龙、虎诸势和武术技法运用于舞狮之中,配以特色传神的锣鼓钹击打乐伴奏,准确而又传神地将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八种形态表现出来,使醒狮舞蹈更加象形生动,惟妙惟肖,在广东醒狮界自成一派,有“广州狮王”之称号。




首创女子舞狮打鼓之先河


陈红武师傅说:“以前女性地位低,舞狮一向是男性的活动,但黄飞鸿的妻子莫桂兰及女弟子邓秀琼的醒狮表演出神入化,享誉省港”。


年轻时,夫妻两人就十分活跃,热情投入到醒狮表演中。  图/受访者供图


黄飞鸿第三代传人黄玉珍更尽得醒狮真传,并不断创新,自成一格,有“岭南女鼓王”之誉。


陈红武(左)当年与“岭南女鼓王”黄玉珍(右)同台献技,亦师亦友,深得真传  图/受访者供图


师承“岭南女鼓王”黄玉珍,陈红武深得醒狮锣鼓精髓。


“我师承黄玉珍,如今是黄飞鸿派第四代传承人,海珠精英武术龙狮会首席鼓手。”

——陈红武


陈红武自幼习武,拳术、九节鞭练得相当精湛。


陈红武介绍,黄飞鸿派醒狮对鼓手的站桩有明确的规范,男站四平马,女站子午马,很多狮队没有这个规定。


鼓手除了要有娴熟的击鼓技术,还要灵活应变,与舞狮者始终保持感情的交流与默契,甚至巧妙地用鼓点弥补舞狮者动作的失误而不为观众察觉。


邓锦钊自幼习武、醒狮,熟习洪拳、螳螂拳,如今打起拳来依然虎虎生威。



高杆青独树一帜  领先广东同行


黄飞鸿派醒狮高杆采青技术含金量非常高。


邓锦钊师傅解释,黄飞鸿派醒狮高杆青是狮头、狮尾两人同时攀上高杆(6米和10米),强调狮子的整体形象。


1997年7月1日,龙狮会在庆祝香港回归活动中表演《全球同贺》醒狮节目,图中大铁球矗立在6米高杆上,为龙狮会独创道具,球顶可接开关,升起五星红旗。陈红武 摄


二人紧密配合,舞狮头者单手擎托狮头,另一只手扶杆(不露头),狮尾紧跟节节上攀至杆顶,同时做出高难度、惊险的动作。


“现在很多醒狮表演采高青(6米左右高杆)大多是‘狮头’一人,穿狮头双手扶杆露头爬上杆顶,掌控狮尾的人,不爬上杆,用长竹(铁杆)撑起,跟着狮头转。” 邓锦钊师傅说。



多方发力 推动海珠区醒狮传承

邓锦钊、陈红武从事醒狮文化传承与教学工作五十多年。他们多次带领团队进行广泛的醒狮文化艺术学习交流;每周几次到各传承基地(学校)传授醒狮(舞龙、武术)技艺,推广醒狮传统文化,辅助学校编撰醒狮校本教材和体育大课堂课间操武术与群狮动作的设计与教学。


夫妻两人配合默契,研究醒狮教学。


邓锦钊师傅亲自给瑞宝小学的学生做醒狮示范动作。陈红武 摄


陈红武师傅演示鼓乐的节奏和击鼓的动作,讲解动作的要领,并让学生模仿击打狮鼓。受访者供图


海珠区瑞宝小学是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广州市特色学校。


而海珠区为了让黄飞鸿派醒狮更好流传、发展,一直从政策上给予扶持。未来三年,海珠区计划以黄飞鸿派醒狮技艺及其传承人为保护对象,对黄飞鸿派醒狮技艺进行调查、保存、扶持、宣传、传承、弘扬、振兴。加大对该项目资金使用的投入力度,保护部门加强对现有技艺人才(队伍)的建档,深入挖掘和发挥老艺人的积极性,提高社会认知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




相信在多方努力下

海珠区醒狮的传承和发展

将会更加精彩!

作为海珠一份子

G仔在此呼吁

大家一起来把海珠区醒狮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