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点拾投资  ·  约翰.涅夫投资方法启示:低估值策略长期有效 ·  5 小时前  
IT桔子  ·  阿维塔科技获超110亿元C轮融资|投资速递 ·  14 小时前  
似水之流年  ·  第二十四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大会实录 ·  3 天前  
投行业务资讯  ·  更换券商,重启IPO!多家IPO辅导验收及启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梅花天使 · 吴世春:天使行业全错过了共享单车,未来5年内中国市场将容得下1亿台自助设备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8-03 19:35

正文

分享趣味的思维启迪,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 吴世春先生


走在清华大学,在莱杯咖啡机器上,扫码12元购买一杯阿拉比卡豆现磨咖啡;在北京新奥购物广场,扫码7.9元可躺在「头等舱共享按摩椅」上享受12分钟自助按摩;悦方商场内,扫一扫微信,从「来包纸」机器中就可以得到一包纸巾擦擦汗… …


这些共享自助设备身后,站着同一个天使——梅花天使创投合伙人吴世春。


素材来源:铅笔道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违者必究!



不追风口,去撞风口。共享单车在资本市场燎原之后,吴世春没有跟着风口跑,而是找寻星星之火背后的商业逻辑。他有一个判断,未来5年内中国市场将容得下1亿台自助设备,他带着梅花又是如何从中捕捉机会?



1

集体错过共享单车



去年9月,那个被资本寒冬笼罩的季节,中环世贸的利苑餐厅内,A5组织(吴世春、徐小平、陈科屹、王啸、黄明明)日常相聚。由热到烫手的共享单车引发的话题,令空气凝重了些,连桌上的几道粤菜入口都变得寡味。


徐小平大发感慨:投资ofo时,他们团队还在同时做校园共享单车和骑行两个项目,一时犹疑,投得少了;此后共享单车一个半月融一轮,很难再投进去。打开话匣子,这何尝不是令落座的人痛心疾首的事儿。


共享单车几乎是所有天使机构的一场错过,大家看到时已经很贵了;它们已几千万地在融资,再进入或者投资竞品意义不大。近年冒出的估值超过50亿美金以上公司屈指可数,TMD(今日头条、小米、滴滴)、唱吧(吴世春投资)、快手、摩拜、ofo,错过其中一个的滋味,一个词来形容「很痛」!


近两年共享单车横空出世,投资机构突然被分成了「投中ofo、摩拜」和「没投中」的。前者在朋友圈晒单车、下赌注、要裸奔……话题像泡沫冒出,繁多而绚丽。共享单车的成长太耀眼了,其实还有很多公司成长的也很快,但估值完全不如ofo、摩拜般疯长。


在我看来,共享单车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几年前波士顿的单车共享系统Hubway并未掀起波浪,而它此时却在中国市场爆发,探寻背后商业模型成立的逻辑才是重要的,不一定要追着风口跑,而是具备撞风口的能力。


最近,朋友圈流传着吴世春的一则段子「就差一个天使轮了」


往深了探究,如今爆发的「共享单车」并不能局限于所谓的「共享经济」概念,反而可以扩展至新消费经济、新零售范畴,即所有的「无人值守的自助设备」(简称自助设备)。共享单车也可以说成单车租赁,只是听着像个老生意,无论共享还是租赁,都是一种新的消费形式。


话题延展,五人碰撞出一套结论:商业模型中的趋势、成本、效率、体验,四个维度一旦到达改变的临界点时,行业会快速爆发出新的应用。


一、趋势。无人(共享)设备使用的基础设施完善进度,如智能手机的普及、扫码支付习惯的养成等。我认为,中国会比美国更早进入无现金社会。


二、成本。相比传统的服务方法(比如开店),自动设备运营成本更低,它免去了店面、工人成本。


三、效率。传统开店的模式,与地产商谈判、装修等流程繁琐,扩张速度慢;自动设备则有可能规模化铺出去,效率更高。


四、体验。自动设备提供的服务,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比如之前唱K,要查KTV还有没有包房,要唱满几小时… …现在用碎片化的时间就能在miniKTV里嗨歌一曲。


这四个维度在一个细分行业到达临界点,同时也会催发其它行业爆发。



2

mvp验证自助咖啡机



有一组数据:去年中国市场上的自助设备约有几百万台;今年约大几千万台;这是一个10万亿的产业,未来5年内市场将容得下1亿台无人自助设备。


几千万台的市场空白,拿什么来填补?


去年年底,我投资了一家共享充电宝——河马充电试水。与后来上演的资本故事不同,四五个月后小电、街电争先圈钱时,我反而把项目清算了。


投资河马充电之前,充电宝设备免费入驻场地(店铺、商场等),相当于为商家提供增值服务,成本中并不包含入场成本。这一方式下,我认为共享充电宝的财务模式是成立的(收入结构:充电宝数量✖使用次数✖单价,成本结构:硬件成本+运营成本,收入-成本>0)。


今年3、4月份,大量资本涌入共享充电宝,加上媒体爆炒,商家开始收高昂的入场费。「财务模型一下不work了,充电宝一小时一块钱,单价太低,每一个投放进去的充电宝都是赔钱的。」


资本作祟,其他玩家还会继续打仗,商家的心态难以恢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难以成为一个能盈利的模式。


况且,共享充电宝作为一个新兴服务场景,它的需求并没有得到验证。「用户自己携带充电宝成本很低,也可以跟周边朋友借一借,咖啡店等又提供插口线。所以他们不会觉得应该为此服务付出高价格。」


及时止损,并且放弃寻找接盘侠,劝服创始人把项目清算。将这称作「为认知买单」。投资是一个认知成本极高的行业,只要认知出错,最后肯定亏钱,比如之前那么多人投O2O、P2P、可穿戴设备。所以我们要敢于进场,发现问题,能够快速离场。


一次试错让我找到了一些投资方法。项目模式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经过mvp(最小化可行产品)验证,证明财务模型成立。


这些经验在莱杯咖啡这一项目上得以验证。们选用阿拉比卡的豆子,提供现磨咖啡,并将自助咖啡机投放在大学、办公楼、火车站、高铁站、机场等场地,这些地方聚集的人群本身便有购买现磨咖啡的习惯。


它的入场方式为与场地销售分成,比如每卖出一杯咖啡,场地提成2、3元。「相当于0入场费。」


正式投资之前,我派出3个人,分别去清华大学、某商场和某办公区盯了三天,数每天卖出多少杯咖啡,收集用户对口味、价格的接受程度。「用来自市场的一手数据,验证单台机器的财务模型是否成立。」


此外,自助咖啡机也考验项目的铺场地和供应链把控能力,而这些要参考创始人此前的经历与铺点策略综合判断。


三个月后,莱杯咖啡已完成了下一轮融资。在我的预期中,莱杯咖啡的竞品不止是其它自助咖啡机品牌,必须去跟线下咖啡店去竞争,12元一杯的现磨咖啡卖出星巴克25元一杯的逼格,用新模式替代存量市场。



3

模式与人



遵循此方式,我先后投资了「头等舱」共享按摩椅、「来包纸」(无人值守售纸机)与「和茶」(无人值守的自助茶饮设备)。


不同于投资莱杯咖啡时的果断,李祝捷(真顺基金创始合伙人)向我推荐头等舱时,我内心有些拒绝。「我本身没有按摩的需求,对此项目非常警惕。」


将信将疑的状态下,同样从市场获取一手数据来验证。经过调研,我发现在电影院、旅游区,年轻人在等待时会愿意尝试扫码按摩,几块钱按摩十几分钟,他们对价格也不太敏感。


另一家竞品,我们观察它的数据也不错,证明需求是存在的。投资人自己理解的需求可能并不准确,如果把整个社会人群看做光谱的话 ,投资人并不一定站在中央,代表最多数的人,而是处于相对边缘的角色。


猜疑消除,我对共享按摩椅也有另一种担心:复购率。「共享模式复购率特别重要,因为咖啡的消费习惯更成熟,莱杯咖啡有些机器的复购率能达到25%。我担心按摩椅的使用会不会是用户的好奇引起的,热情消退后,消费频次会减少,复购率达不到。」


同样「来包纸」与「和茶」的模式也有利有弊。由于「来包纸」、「和茶」的价格相对较低,它们的财务模型中,毛利更高;但由于入场门槛低,未来可能面临激烈的竞争。


当下,尤其考验两个团队铺设机器的速度。我还在观望数据,希望竞争拉起来之前,我们团队能跑得够快。


基于以上项目的投资经验,我总结出一套判断消费场景是否适合投资的标准。


1.原有较大存量市场的消费场景,比如咖啡厅、便利店、KTV等,用户本就存在刚性消费需求。


2.该场景下,原有模式的成本结构(房租、人工等)很难赚到钱。因为房租贵,大部分便利店都不太赚钱,利润都被房租吃掉了。


3.该场景下,用户能够用碎片化时间获取服务。写字楼、机场、高铁站这些地方虽然有人流、有消费需求,但不可能随随便便开店卖东西,可自助设备进入就相对容易。


相比于模式,我把人放在第一位,一流的团队+三流的方向=二流以上的项目,三流的团队+一流的方向=四流的结果。聪明、有狼性的创业老兵更适合冲进这一领域。


我看人投项目以快著称,最看中对方的认知,不看面相、星座,这都是外界的谣传。


第一、创业者对自己是否有客观正确的评价;


第二、知不知道市场上的标杆产品,有没有动力去缩短差距;


第三、有什么方式去改进。


有认知的人前10分钟会聊这些,如果聊一个小时都在吹牛,聊不到关键,我心里基本就pass了。


我尤其不喜没有气场的创业者,跑来拍马屁,毕恭毕敬,「吴总你说怎样就是怎样」。我希望创业者能表达自己对行业、竞品的认知,这才是判断是否投资的关键,而不是求着机构施舍。


现在,我每天仍要见5~6波形形色色的创业者,共享雨伞,共享衣服、共享儿童车、共享洗衣机… …各种概念也层出不穷。我认为,未来1亿台自助设备将覆盖人们衣食住行、娱乐、体育等方方面面的场景。


究竟从哪里独得一杯羹,我的判断原则是先不要做任何的预设,这样才会让后面的判断更准确。这是我多年打德扑的心境: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本文系铅笔道首发。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人说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或图片均可阅读)

专访达晨创投 · 高洪庆:投资最牛的方法就是,像针一样扎进高度细分的行业




陈天桥:我所有的精力都在思考怎么往前看,从来不回头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