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2016年12月23日,本报以《男子遇车祸住院 同学们为他撑起一片天》为题目,报道了市民易永刚在遭遇车祸后,其小学、初中40余名同学不仅为家境贫困的易永刚筹集看病住院的费用,还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帮助易永刚度过了难关,这样浓厚的同学情谊,不仅打动了易永刚及其家人,也打动了每一位读者。
案例二:2016年3月份,有媒体做出了这样的报道:40岁的周晴(化名)她的两任丈夫在参加完同学会后均出轨。前夫在同学会上看到初恋,回来后立马和她离婚,现任丈夫参加同学会后和初中同桌搞暧昧,坚持要离婚。现在“同学会”三个字已成了她的噩梦。
两个不同的案例,既说明了尽管学生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记忆却是美丽而隽永的,那份深厚的、纯洁的同学情谊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消失。也暴露出了走向社会以后,看着原本纯洁的同学聚会成了一部分人展示财富、炫耀地位、甚至成了破坏他人家庭的平台,可以说扎堆的同学聚会,让奔波其间的人们感觉五味杂陈;读书时代的那些纯真回忆,都在把盏推杯之间被消磨殆尽了。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一首家喻户晓的《同桌的你》将我们带进了那段青葱的校园记忆。多少往事在心底?多少回忆在心里?为了追忆那段似水年华,也为了联络一下身在各处的同学,近年来同学会可以说越来越火。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大量的采访调查,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同学会的那些事儿……
网络配图
“1、2、3.……茄子!”随着镜头“咔嚓”一声,一场气氛温馨、欢快的同学会结束了。大家互相告别之时依然有着说不完的话语。参加同学会的陈女士对记者表示,这是他们初中同学聚会,大家毕业已经19年了,大约5年前,在班长的组织下,同学们开始开展聚会活动,每年一次。“如今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有很多同学还在外地、外省,但是每次同学会大家都很期待,很多外地的同学也都尽量赶回来,大家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就是上学时候的事儿,所有的时间在欢乐、激动、温暖中度过。”
说起同学会,已过不惑之年的包先生说,多年不见的老同学,难得相聚,在一起谈谈过去,说说现在,畅想未来。有的甚至风雨兼程,千里迢迢地赶来,还有热心人牵头组织操办,这样的同学会大家都很愿意参加。“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同学的这份情谊是最真最纯的,我也非常喜欢同学会这种形式,因为这是我们联络感情的重要渠道。
同学会,本是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把酒言欢,共同回忆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但随着昔日同窗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日子久了,同学会也变了“味儿”。
年前,在参加完同学会后,李先生便下定了这样的决心:以后再也不参加同学会。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李先生向记者介绍了情况。李先生表示:多年不见,再次见面后大家都挺高兴的,仿佛又回到了青涩的学生时代。但随着聊天的深入,他明显感觉到参加聚会的同学身上发生的变化,“大家谈论的话题不是车子、房子就是票子,其中两位同学还因为谁家小区的品质好坏而争论不休,还有一位从南方赶回来的同学直接报出一年自己赚多少钱,还说出了在北方生活根本就没发展和前途的话,一场热闹的聚会竟然变成了相互攀比、炫耀的交流会”。
“这还不算,一位男同学开着一辆比较高档的车过来,对众人说是自己买的,可是另一名知情的同学却当众爆出了‘这不是你舅舅的嘛’这一狠料,气氛顿时尴尬了。”李先生对记者说。
“我前几个月去了香港,花了好几万块钱”“过了年就得换车,现在这个都开三年了”……李先生表示,在这场同学聚会的过程中,这样的话语时不时的就能蹦出来,让他不仅对此反感,更是对今后的同学会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以后再也不会参加了。”
在学校时,同学们大部分精力都投入于学习,彼此没有利益冲突,建立了坚实的情谊。历经社会的磨练、时间的洗礼,个人对成功也就有了不同的定义和理解。高先生今年42岁,长期做生意的他也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去年在同学的邀请下,他也参加了一场高中同学会,没想到这一去彻底打破了他当初的那种期待。“我们同学有两个是上班族,并且在编制之内,在聊天的时候言语多处表现出对我们做生意人的不屑,甚至直言我们没有上大学,再有钱也是‘暴发户’,他这一说,另外一个做生意的同学不愿意了,很快大家‘针尖对麦芒’,闹得不欢而散。”
同时,市民张先生
也对
记者表示,同学聚会,最怕的就是喝酒 。“上次聚会,本来我就酒精过敏,当听说我不能喝酒,两名同学直接‘损’我,还说不喝以后就别
来了,没办法,硬是给我灌了两杯,难受了好多天。”
“同学聚会本来是好事,可是没想到参加了两次同学会,都遇到了让人很难以想象的事儿。”市民彭女士对记者表示,初中毕业后她就没有再上学,所以近年来和初中同学联系得相对多了一些。“两次同学聚会,同班的两对男女生走到了一起,这样一来导致了四个家庭破裂,想想真是奇葩了。”
“
有一个初中同学,从来就不和我们联系。去年夏季突然联系我们了,把同学们都叫了过去,说是大家聚聚联系一下感情。可是没过两天她就通知我们说孩子升学 ,要举办升学宴,我们这些同学带着份子钱都过去了,可是没想到举办完升学宴这个同学又不和大家联系了。”说起同学会,市民刘女士向记者“吐槽”道。
同学市民孙女士也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班聚会,40多名同学去了一大半,当时大家还挺高兴,后来一位女同学,硬是在同学会上推销她直销的产品,碍于情面很多人不得不买一些。”
“80
后”韩女士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上学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学生,可是走向社会后,随着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及机遇、能力的不同,使得大家的身份、地位都会出现很大差异。然而我觉得不管是富贵还是平凡,同学之间讲的就应该是那种同窗情,所以都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肆意攀比、炫富,更不要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