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了《螺丝钉带你读书》音频专辑的内容,包括讲解书籍和故事、分享投资大师的人生经历和投资理念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人生的有限性,通过《四千周》这本书引发对人生和定投的思考,并详细阐述了人生的“收入-支出”曲线以及定投的时间窗口。最后,文章提到了螺丝钉翻译的新书《万亿指数》的相关内容。
人的一生时间有限,通过《四千周》引发对人生和定投的思考。文章介绍了人生的“收入-支出”曲线,强调了定投的时间窗口主要集中在25岁到退休前。
螺丝钉翻译的新书《万亿指数》详细介绍了指数基金的优势和特点,包括与其他投资方式的比较、指数基金的选择和管理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新书发售的福利和购书优惠方式。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在喜马拉雅收听《螺丝钉带你读书》音频专辑
大家好,我是银行螺丝钉,欢迎来到这期的螺丝钉带你读书。
「螺丝钉带你读书」也陪伴大家度过了三百多期,为大家讲解了很多有趣、经典的书籍和故事,比如《三十几岁,财务自由》、《如何读一本书》、《战胜拖延症》等等。
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几位投资大师:股神巴菲特、他的好搭档查理芒格和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分享了他们的人生经历、投资生涯和投资的理念。
大家可以点击下面链接查看部分螺丝钉带你读书合集:
《
世界读书日,螺丝钉送你103本私藏经典好书
》
最近读了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叫做《四千周》。
之前有朋友问一个问题,我们做定投,是无限定投的么?
当然不是。
因为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一辈子,如果换算成星期,大约有多少呢?
如果能活到80岁,那就是4000周出头。
不过
这4000周并不是都能做定投。
这跟我们的「收入-支出」曲线有关。
人的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均匀的。
如果把收入和支出绘制成一个曲线,大致呈倒U字型。
▼从出生,到25岁,这段时间主要是支出。
由父母来负责日常生活、上学教育等费用。
中间可能打工、兼职等方式,获得一些收入,但整体上支出更多。
▼25岁之后,工作逐渐稳定,收入提升。
同时成家立业、买房买车、赡养老人、抚养子女···
这些开支项目也逐渐增加。
这个阶段,如果收入比支出增长更快,就会形成储蓄。
从收入中攒下多少比例,这个叫储蓄率。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储蓄率达到20%就是不错的水平。
大多数家庭,收入的巅峰,出现在45岁到退休之前。
越是临近退休,收入增长速度也会放缓。
▼退休之后,收入大概率会出现下降。
退休后养老金等的收入,占退休前收入的比例,这个叫养老金替代率。
大多数家庭,养老金替代率在55%以下,会影响生活质量。
在55%-70%之间,比较正常。
在70%以上,是良好状态。可以保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跟退休前接近。
退休后收入有所下降,但支出上也会减少一些。
毕竟此时儿女也成家了。
不过支出项目上,医疗方向的支出会大幅增加。
越是年纪大,越容易遇到重疾。
一生中80%以上的医疗支出,是出现在退休之后的这段时间里。
这就是一生中的「收入-支出」曲线。
假设人生只有4000周。
·
25岁到退休,收入大于支出,可以攒下钱,做好储蓄和定投。目的是希望提升退休后的养老现金流。
·
退休之后,收入会降低,此时需要从之前积累的资产中提取现金流来补贴生活。
那定投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5岁到退休前。
假设60岁退休,中间大约1800周。
也就是可以做
1800次周定投,或者450次月定投
。
不过现在退休年龄也延后了,工作时间拉长。
估计对80后、90后,工作时间内,可以做
2000次周定投,或者500次月定投
。
其实我们平时熟悉的社保养老金,也是这样设计的。
从上班的第一个月工资开始,就拿出一部分,定投到了五险一金上。
其中养老金到退休后开始取用。
所以定投并不是无限的。
在一张纸上,画50道横线、40道竖线。得到2000个方格。
每周定投一次,填满一个方格。
这张纸全填完,一生的定投也就完成了。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每次的执行。
计划你的投资,投资你的计划。
作者:
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螺丝钉翻译的新书《万亿指数》,目前已经正式上架各个平台了。
与前几本书一样,这次螺丝钉也为大家争取了公众号
粉丝专属福利价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专属优惠价购书,比在平台上直接搜索购买更划算。
第一篇:《
巴菲特赢得十年赌约:指数基金的低成本制胜之道
》
第二篇:《
为何股票短期涨跌无法预测:波动背后的数学密码
》
第三篇:《
投资的“免费午餐”:分散配置+再平衡,1+1>2
》
第四篇:《
超额收益的秘密:阿尔法与贝塔,风险收益的平衡艺术
》
第五篇:《
巴菲特与有效市场假说:长期获得超额收益是幸运还是智慧?
》
第六篇:《
指数的诞生:必须要了解的全球三大指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