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l 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疫情是一场不期而遇的灾难,对所有人的价值观、认知、人性、良知、实力和定力都是一次考验和筛选。
正所谓“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当疫情过去,烟火味再次充满人间时,有三种人很快将脱颖而出。
自律的人
疫情之下,生灵涂炭,成千人的生命之花凋落。不少人在感叹生命无常的同时,也坚定了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观点。
禁足在家中每天无精打采、浑浑噩噩,唯以暴饮暴食、熬夜打游戏、刷手机来慰藉自己,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快乐,而是目标渐行渐远,精神日渐空虚。
这背后的原因是:
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
前不久,有一张方舱医院的迅速走红:
一个年轻人,带着口罩,躺着病床上专心地看着书,尽管身边,有人在聊天,有人在玩手机,大多数人为肺炎愁眉不展。
这一切,好像与他无关。网友称他为:“清流哥”。而他读的书,不是想象中的小说,而是《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后来人们才得知,“清流哥”是武汉大学博士,留美博士后,现在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的学霸。而看书,是他长期以来的习惯。
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
人最终的高度,取决于对自我要求的高度,这是一定的。对自我有高要求,并严格去做,正是最好的自律。
李开复曾说:
“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加完美。”
当一个人把自律当成与困境博弈的利剑,当成专门消灭懒惰和绝望的武器之时,就真正的能够驾驭自律了。
自律的人或许仍然平凡,但绝不会平庸。
有担当的人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有些人临阵脱逃,畏首畏尾,但看到更多的是各行各业的“逆行者”勇于担当,挺身而出。
-
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义无反顾;
-
有“敢医敢言战病毒”的铮铮铁骨;
-
有“若有战,召必回”的担当精神。
他们是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是坚守一线的铁路人;是让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的建设者们...
一个个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强背影,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孔子说:“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有担当的人,遇到困难时,从不逃避,而是挺身而出,遇到问题,反省自身,主动承担责任。
有担当的人,在他人生活遇到困难时,会主动伸出援手,在他人工作遇到困难时会主动请缨,帮同事分担,在朋友遇到麻烦的时候更是两肋插刀,义不容辞。
担当,是一种勇敢,更是一种坚定,在危难之中,一个人的担当,才是人格最高贵的勋章。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能有多少担当,就能扛得起多少重任,就能在人群中熠熠生辉。
拥抱变化的人
为防止病毒传播,人们开始足不出户,所以疫情对于人员聚集性的行业冲击很大,尤其是餐饮、培训、旅游、商场、院线等。
网上有种说法,
裸泳的时候,活下来的只有两种人:
要么带了救生圈;要么能火速找到救生圈。
有些人面对急转直下的形势一筹莫展,而有些人则抓住时机,进行转型或者开辟新业务,为将来的萌发埋下种子。
有人饭店无法营业,就制作美食制作视频,直播教人做菜,一个假期积累几十万粉丝。
有酒吧DJ停业不停工,把娱乐从线下搬到线上,“云蹦迪”一晚上收入70余万。
有在线教育平台利用学校无法复学之际,攻城略地,业务突飞猛进。
有社交软件抓住在家办公时机,通过视频会议等线上协同办公,一举冲上APP下载榜榜首……
“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革故鼎新才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本源。
《易传•系辞》中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还解释到:“变通者,趋时者也。”
马云也曾说: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一切都在时刻改变,因此不要惧怕改变。
”
外部的万事万物都随时在变,那如果做事还拘泥固执,不懂变通,又如何能成功呢?
接受变化,拥抱变化,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才是应对变化的真谛。
只有拥抱变化者,才能不负过往,无畏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