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
点击进入→
自动驾驶之心
『
自动驾驶
』
技术交流群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阿里CEO
押注9年
的智驾公司,今天在港股挂牌上市。
佑驾创新
,也叫Minieye,一家智驾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IPO发行价每股
17.00港元
(折合人民币约16元),开盘价格为
18.60港元
(约17.5元)。
截至发稿前,佑驾创新的总市值达到了
74.73亿元
(约70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上市前的
53亿估值
。
85后华科博士刘国清
创业十年,初期就收获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
的天使轮融资,还有来自大客户
四维图新
的投资支持。
有意思的是,刘国清在拿到吴泳铭投资时,正是吴泳铭在奔赴
美国纳斯达克
,
为阿里巴巴敲钟
的路上,两人在
机场
匆匆一见,相谈甚欢,一拍即合。
如今,轮到
刘国清
来敲响钟声。
佑驾创新是谁?
这是一家
智能驾驶
及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供应商,提供从
L0级到L2+级
的智驾解决方案。
招股书中,佑驾创新给出了公司在行业价值链中的定位——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
上游
,佑驾创新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及零部件,包括传感器、芯片、高精地图、定位系统等等必需材料。
基于这些材料和部件,佑驾创新再开展各项核心业务,包括算法和软件开发、硬件设计、测试及验证、系统集成、生产、质控及售后等等。
在
下游
,佑驾创新的解决方案,主要通过两种渠道进入市场:
一种是
直接供应整车厂
,通过定制的技术集成到车型中;
另一种是
向Tier 1提供解决方案
,把技术集成到Tier 1的产品中,再供应给整车厂。
而佑驾创新的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三条业务线: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以及车路协同。
先来看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目前主要包含
iSafety
和
iPilot
系列。
iSafety系列
具备AEB、ACC、TJA等
L0-L2级别
的ADAS功能,目前已经开发到第三代,并完成了商业化和量产。
第三代的 iSafety 3,算力5 TOPS,配备1-5颗毫米波雷达,数量可由客户自由选择。
iPilot系列,则是涵盖高速NOA、城区NOA和智能泊车的高阶智驾产品,并且可以通过单芯片实现。
而且iPilot产品最低可用32TOPS算力,1-5个毫米波雷达、6-10个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实现高速NOA功能,不仅支持安装在新能源车上,燃油车也可以安装。
iPilot 1、2及3都实现了商业化,其中,iPilot 3采用的是BEV技术和重地图轻感知,而最新的iPilot 4将采用BEV技术加端到端技术,预计在2025年开始商业化。
目前,佑驾创新正在
开发ADS功能
,新系列产品
iRobo
正在研发当中。
招股书介绍,iRobo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工业园区、港口和机场等特定区域和操作场景下的
全自动驾驶
,现在已经进入到测试阶段,预计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
。
凭借已商业化的两款产品,今年上半年,佑驾创新的智驾解决方案,已经在16家整车厂的25款车型上定点,并在
22家
整车厂的
67款车型
上量产。
再看另一条业务线,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主要包括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乘客检测系统(OMS)和其他解决方案,基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算法打造。
智舱产品主要为六种应用场景提供“主动式”服务,包括司机注册、乘客看护、驾驶员疲劳检测、安全接管、交互娱乐体验、以及健康监测。
由舱内感知算法,可以感知驾驶员的视线是否落在20个可探测区域内,还可以把视线区域缩小到5厘米 x 5厘米,平均视线跟踪精度在3度以内。
到今年上半年,佑驾创新已经和
9家车企
达成合作,定点合作车型
16款
,并且量产车型达到
30款
。
最后,佑驾创新还提供
车路协同
业务,集成雷达和摄像头等感知设备,通过自研算法以及V2X技术等,对车载系统和路侧系统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今年上半年,佑驾创新开展了
25个
新项目,已完成15个项目,从2021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了
67个项目
。
整体来看,佑驾创新的客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
根据公司官网介绍,其现有的前装量产客户,主要包括比亚迪、蔚来、哪吒汽车、一汽集团、吉利汽车、上汽集团、江淮汽车、东风汽车、柳汽集团、陕汽集团、江铃汽车等。
所以,这给佑驾创新的财务带来了怎样的增量?
财务状况如何?
营收层面,佑驾创新2021-2023年的
收入
为1.75亿元、2.79亿元以及4.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64.9%
。
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为2.37亿元,同比增长44.4%。
其中,细分各项业务的收入,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是收入来源的大头,这也是为什么说佑驾创新是一家智驾公司,但这部分占比正在缩小。
2021年,智驾解决方案的收入为1.73亿元,占总收入的
98.8%
,几乎是全部的收入来源。
而智驾解决方案中,又是iSafety系列的产品贡献了几乎全部的收入,iPilot系列只营收了
1.2万元
。
但随着智能座舱和车路协同业务的推进,所占总收入的比例也在提升。
到了今年上半年,智驾解决方案的收入为1.82亿元,占总收入的
77%
;智舱解决方案和车路协同分别营收0.31亿元和0.23亿元,总收入占比分别提升到了
12.9%和10%
。
而智驾解决方案中,iPilot解决方案的占比也在增加,今年上半年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2.4%,iSafety解决方案则降到64.6%。
利润层面,2021年、2022年到2023年的
毛利
分别为1700万、3357万,以及6802万;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3342万,同比增长144.7%。
2021年-2023年、今年上半年的
毛利率
,分别是9.7%、12%、14.3%以及14.1%。
和大多智驾公司一样,佑驾创新目前仍然亏损。
过去三年,佑驾创新的
经调整净亏损
分别是1.31亿元,2.05亿元,以及1.84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8244万元,亏损正在收窄。
亏损的一个最大因素,也是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公司的本质:高研发投入。
在经营开支当中,
研发开支
始终是三项开支中的大头。
今年上半年,佑驾创新的研发开支为0.63亿元,同比下降22%,占总收入比重的26.7%。
到目前,公司总人数为496人,研发团队人数为304人,占据
61.3%
。
最后看现金储备,到今年上半年期末,佑驾创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亿元。
面对亏损,这样的现金储备不算十分丰厚,为了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上市也成为佑驾创新需要迈出的重要一步。
佑驾创新从哪里来?
这家公司背后的创始团队,都是名校出身的80后。
37岁的
刘国清
,是佑驾创新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运营总体规划以及经营目标、战略发展及技术研究方向,还有产品开发、生产和布局。
刘国清拥有华中科技大学数学学士学位、武汉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并在2013年取得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在公司成立之前,曾担任过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项目主任,以及南京车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首席工程师,在管理、技术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拥有约
12年
经验。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执行董事和副总经理的
杨广
,今年35岁,主要负责智驾解决方案业务以及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及合规事宜。
杨广同样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专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他在管理和技术领域拥有约
14年
经验。
加入佑驾创新前,他曾在南京车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兼工程师,还在
腾讯
工作过3年。
还有两位联合创始人,都曾是南京车锐信息科技的老同事。
一位是执行董事和副总经理
周翔
,37岁,获得东南大学计算机软件及理论硕士学位,在管理和技术领域拥有约11年经验。
目前,周翔负责的业务,主要是车路协同业务以及附属公司的营运及管理。
还有一位也是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今年40岁的
王启程
,主要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海外业务拓展。
他拥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在管理、技术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也拥有超过10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