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范的珍妮花
:已经进入了正反馈,人才-效率-收入-需求
为什么中国能够在汇率升值的同时实现房价上涨和居民收入提高?
这两天在江苏跑了几家制造业企业,几点强烈的感想,先简单说一下,但是由于要避嫌,所以不能举具体行业和公司的例子,也许大家会觉得证据不太足,但是长期博友们应该都知道我从来不说没有证据的话。
1、中国制造业整体的竞争能力、演进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尽管也还有部分领域还没有取得明显优势,但是在大部分需要大规模制造的行业,中国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并且这个优势还在不断扩大。
2、中国的制造优势,已经从最早的组装,后来的材料,逐渐扩展到现在的装备行业,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使用中国自己的装备。并且装备的技术水平很高,比如很多的精密制造、自动化设备。
3、如果说早期在组装方面的发展是受益于低廉的人工成本和高度组织化的优质低端劳动力的话,后期在材料领域的优势则是来自于规模,而现在在先进制造及其装备领域的优势,则来自中国快速增加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以及大规模应用下的快速迭代。在海外,以年为单位的升级节奏,在中国是以半年甚至季度来进行,一旦国内企业的产品有机会进入下游,那么国外厂商的份额丢失就只是快慢问题了。
4、如果说去年美国对华为的禁运,给中国一大批半导体企业一个备胎转正的机会,神助攻了一把的话(参见我此前微博 网页链接 ),本次疫情则是让相当一批中国企业扩大了市场份额,或者是进入了一些此前无法进入的新的产业链,因为在3-5月份,由于海外停摆,而中国则基本恢复,所以很多企业为了保证按期交货,就给了中国企业实验性配套的机会,但这一配套,应该就是永久且不断增长的开始,因为中国企业的响应速度快,供货灵活性保障度高,价格便宜,部分产品可能质量还不及国外老牌企业,但一旦开始获得应用,质量的改善都是极快的,更有部分产品质量已经不差于老牌外企了。
5、部分生产和组装环节确实在向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但是并不是由于那边成本有多大优势,因为一方面当地土地、劳动力价格提高很快,另外劳动力的组织性、勤奋程度明显不如国内。便宜的主要是税收和关税。所以说他们只能是中国的补充,或者用施展老师的话,是中国制造业的“溢出”。顺便强烈推荐一下施展老师的这本书《溢出》 #琦哥荐书# 。
6、中国有太多的宏观经济学者,实在是太不接地气了,他们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能力、韧性,以及远大前途,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7、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稍微上点规模的企业生产线都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自动化。这既解决了中国新增劳动力供应不足成本快速提高的问题,同时还实现了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没有这种现实观察的所谓“经济学家”们,是不知道这种“神奇的局面”是如何实现的。
8、正是中国制造业的超强且仍然不断增强的实力,让中国在过去的15年里,同时实现了“汇率升值、房价大涨、员工工资持续提高”的看似不可能的结果,可以参考我此前的微博
这两天在江苏跑了几家制造业企业,几点强烈的感想,先简单说一下,但是由于要避嫌,所以不能举具体行业和公司的例子,也许大家会觉得证据不太足,但是长期博友们应该都知道我从来不说没有证据的话。
1、中国制造业整体的竞争能力、演进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尽管也还有部分领域还没有取得明显优势,但是在大部分需要大规模制造的行业,中国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并且这个优势还在不断扩大。
2、中国的制造优势,已经从最早的组装,后来的材料,逐渐扩展到现在的装备行业,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使用中国自己的装备。并且装备的技术水平很高,比如很多的精密制造、自动化设备。
3、如果说早期在组装方面的发展是受益于低廉的人工成本和高度组织化的优质低端劳动力的话,后期在材料领域的优势则是来自于规模,而现在在先进制造及其装备领域的优势,则来自中国快速增加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以及大规模应用下的快速迭代。在海外,以年为单位的升级节奏,在中国是以半年甚至季度来进行,一旦国内企业的产品有机会进入下游,那么国外厂商的份额丢失就只是快慢问题了。
4、如果说去年美国对华为的禁运,给中国一大批半导体企业一个备胎转正的机会,神助攻了一把的话(参见我此前微博 网页链接 ),本次疫情则是让相当一批中国企业扩大了市场份额,或者是进入了一些此前无法进入的新的产业链,因为在3-5月份,由于海外停摆,而中国则基本恢复,所以很多企业为了保证按期交货,就给了中国企业实验性配套的机会,但这一配套,应该就是永久且不断增长的开始,因为中国企业的响应速度快,供货灵活性保障度高,价格便宜,部分产品可能质量还不及国外老牌企业,但一旦开始获得应用,质量的改善都是极快的,更有部分产品质量已经不差于老牌外企了。
5、部分生产和组装环节确实在向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但是并不是由于那边成本有多大优势,因为一方面当地土地、劳动力价格提高很快,另外劳动力的组织性、勤奋程度明显不如国内。便宜的主要是税收和关税。所以说他们只能是中国的补充,或者用施展老师的话,是中国制造业的“溢出”。顺便强烈推荐一下施展老师的这本书《溢出》 #琦哥荐书# 。
6、中国有太多的宏观经济学者,实在是太不接地气了,他们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能力、韧性,以及远大前途,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7、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稍微上点规模的企业生产线都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自动化。这既解决了中国新增劳动力供应不足成本快速提高的问题,同时还实现了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没有这种现实观察的所谓“经济学家”们,是不知道这种“神奇的局面”是如何实现的。
8、正是中国制造业的超强且仍然不断增强的实力,让中国在过去的15年里,同时实现了“汇率升值、房价大涨、员工工资持续提高”的看似不可能的结果,可以参考我此前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