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故研究室
只推荐最好看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  9 小时前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  9 小时前  
光明日报  ·  中国好手艺:铁艺灯笼 ·  11 小时前  
可爱多手工艺术  ·  旧牛仔裤零碎布头旧衣服都剪成了拼图,这么多妙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真故研究室

小公司不欢迎大厂离职人

真故研究室  · 公众号  ·  · 2024-08-05 10:44

正文

撰文 | 李果果
编辑 | 龚   正

这两年,市场上塞满了被优化的互联网大厂人。以前,大厂人被认为处于就业鄙视链的顶端,薪资福利待遇、职业晋升空间、眼光心气儿,都是杠杠的。


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如今待业的大厂人也开始主动或被动将目光瞄向小企业。不过,他们的入局进场,并非对别人就是降维打击。反而是有了反选能力的小厂,开始对这群曾经的骄子挑三拣四。



#01
小公司,装不下大厂人

35岁的Lemon,2022年选择从某大厂的运营总监“降”到小公司做码字编辑,代价是从原来的月收入3万多,降到1万出头。


在这之前的职场生涯,Lemon形容自己是“乘着时代风口飞起来的猪”。


2013年刚毕业时,Lemon就拿到了互联网行业的offer, 那时互联网还处于黄金十年期


Lemon从门户网站编辑做到海外电商业务,从广州到成都一路跳槽晋升,要强的她称“在每份职业上都触摸到了天花板”。


但这股东风,从几年前开始慢慢颓了。


2021年,Lemon入职某大厂后升职加薪,一度跨界负责起游戏板块流量运营的核心业务。在这里,她除了月入三万多,算上年终奖,综合年薪50万。她base在地方省会城市,这50万在当地已经很不错了。


但阳光的背后是阴影。在拿着高薪的同时,她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高强度的工作没给人喘息的机会,频繁加班与业绩压力摆在面前,让她开始失眠,并陷入心理抑郁。


就像戴上了金手铐,其实大家都不开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紧张密集的工作节奏,让所有人都在怀疑自己。”


Lemon最终还是没完成自我调节,她无法忽视内心的空洞,即便与外界无关,也无法支撑她继续走下去。

图|韩剧《Start Up》


2022年,同龄人还在担心被优化时,Lemon主动选择了离职。 她当时无心他顾,并没意识到就业市场正走向困难期。


等到休整好状态再度求职,Lemon发现,两个多月里轮番面试,自己一无所获。


Lemon感到不可思议:“ 我简历漂亮,履历丰富,怎么就从香饽饽变成没人理了呢?


经历了许多内耗,Lemon才逐渐接受自己在职场不再受欢迎的现实,并将期待降低至“只要有份工作就行”,最终入职一家小公司,回归了内容运营的老本行。


工资降到一万出头,是她六七年前的水平,但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对Lemon来说,倒也非常巴适,她一度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图| 日剧《我,到点下班》


但工作刚干了两个半月,她还是觉得处处不适应,和老板观点并不同频,老板也对她非常不满,直接说: 我见惯了你们这种所谓大公司出来的人,一无是处。 还不是离开平台,什么能耐都没有。


无法忍受这种恶意,Lemon受到刺激,再度离职。


好不容易又找到下一家小公司,结果Lemon还是只待了一周就被辞退。究其原因,是小公司发现Lemon不够划算:招聘普通文案只需要六七千,但招她价格超过一万二。


Lemon感到非常绝望:“我竟然被这种小公司,在这种业务岗位,居然还被fire了。”


就这样,一年之内失业3次,她彻底放下了大厂人的光环,自嘲“死猪不怕开水烫”。


如今Lemon还在小公司工作,工资还行,环境复古,与以前顶配的大厂办公室没法比。但她说经历了这些浮浮沉沉,自己找到了热爱的事业。


她一直在从事心理学内容的码字工作,虽然工资很低,但精神上的反哺滋养,让她觉得这次跨行也算成功。


对以前,她感到释然:“ 风不在了,我就回到地上做一只愉快的猪 。”



#02
向下兼容的落差

小公司不好进,但即便进了小公司职场,很多曾经的大厂人,也容易在向下兼容的过程中,体会到巨大的“降级”与“落差”,从而迷失方向。


30岁的杨振,曾在某互联网大厂做了7年的高级产品经理,主攻C端方向。


今年6月,他觉得实在待够了,就为了“涨薪”跳槽到某小厂,但立刻发现自己掉坑里了:“ 原来是大厂里一小摊子破事,现在是小厂里一大摊子破事 ”。


他形容自己以前在大厂的生存策略是“ 多拿钱多干,少拿钱摆烂 ”,现在是有钱也难顶。


来到新公司后,首先是工作环境的全方位降级,位置偏通勤不便,工位小环境逼仄,连食堂外卖都更难吃了。


职场关系上,组织架构的频繁调整让大家人心惶惶,同事间也在彼此试探,业务上更缺乏明确规划,看不见未来。


他预感自己接下来会非常难熬:“熬得过来后面会更好,熬不过来就继续跑路”。


图|韩剧《了解不多也无妨,是一家人》

有很多人也共情杨振的想法。有人就表示, 跳槽之前,不少大厂离职人对新公司都抱着“小而美”的幻想,但等待他们的可能是“小而丑”的新职场


职场新人Cici,也正在经历这种向下兼容的阵痛。 985本硕、拥有多段高含金量实习的她,去年曾入职北京某大厂做大客户销售,主要负责鼓励客户投放信息流,需要到处出差“卖流量”。


应届生正常底薪6500元,加上1500的住房补贴,每月稳定收入8000元,如果算上出差补贴每月再加几百块,绩效另算另结,满打满算,月入过万。


可以说,职场起点的性价比不算低。


不过,Cici内心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她原先选择入职,是因为在就业寒冬之际,能有个班上就够了,况且还是大厂,有职场精英的幻象。


但入职之后,她才发现: 周围这些职场精英前辈,像潮水一样流动


大家每天坐在体面明亮的办公室,成为扁平化管理体制下的螺丝钉,自愿或被动接受加班,累了就想想公司提供的下午茶点心,还有一日三餐的免费食堂。


在她看来,大多数“工作没那么恶心的时候”,这些软福利滋生的自豪感,一定程度上尚能缓解大厂人的疲劳。


但这些表面的光鲜并没有留住这些精英们,也没能留住Cici,四个多月后,她决意离职。


文学专业的出身和并不张扬的性格,让她在狼性工作环境中感到有诸多“被迫”。同时,销售性质的岗位需要频繁加班和出差,身体也有点吃不消。 平时也是24h待命,工作与生活完全糅在了一起。


图|日剧《重启人生》


她实在承受不住,选择了离职,涨薪跳槽到一家小型传统制造公司做线上电商。


离职让人快乐,但这份快乐并没持续多久。


新公司办公条件差的同时,卫生状况也在降级,有洁癖的她只能自己拿着酒精去厕所消毒。


度过入职“蜜月期”后,不规范的小作坊管理也让她水土不服。不同于大厂推行的SOP流程,小公司需要员工自力更生,她经常找不到工作对接的负责人,刚开始工作时简直无从下手。


随着公司业务变动,职场的整体氛围也在变差,她所期待的和谐职场持续没多久,身边离职的同事就已经走起了劳动仲裁。


Cici不得不正视小公司的弊端,担忧自己的未来:“我在这里遇见的天花板是一位老员工,他已经走到了很高的位置,但只限于这公司体系内。”


这并不是她想追求的结果,离职似乎又成了待办清单里的选项。


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她打算暂时先在小公司过渡。与其回到大厂卷生卷死,她想 至少在此时此刻,尽量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03
职场生态与其中人

对于大厂离职人遇到的各种状况,小老板其实也有话要说。


坐标北京,郑乾开了一家创业型小公司。创业过程中,他吃一堑长一智,决心不再招大厂人。


在公司成长期,郑乾曾高价招来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厂人,公司需要学习借鉴大厂经验,后者寻求升职与创业机会,两者一拍即合。


大厂人的能力毋庸置疑,但郑乾很快发现双方的核心需求并不匹配:小公司更需要全面型人才,必要时还要为普通员工提供情绪价值,而大厂人的能力模型更专业精细,也没办法带领大家好好“过日子”。相持不到两年,始终无法磨合的双方最终“和平分手”。


自那之后,郑乾反思了小公司与大厂人的关系错位。 对小企业来说,“用不起、不好用”就是最大的痛点,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尚可一试,但部分生存为先的小公司们索性不如不招。


其实站在时代大浪潮中来看,曾经的大厂人如今的遭遇,颇值得玩味和分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