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王  ·  钱穆:读这五类书,做高境界的人 ·  昨天  
正商阅读  ·  生活最好的状态:人静、物简、心安 ·  3 天前  
正商阅读  ·  生活最好的状态:人静、物简、心安 ·  3 天前  
哲学园  ·  计算力学(因果态理论) ·  3 天前  
慧田哲学  ·  红军长征原始记录,无删减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鹅厂又给我发 offer 了!

唐韧  · 公众号  ·  · 2024-06-21 13:05

正文

都说现在工作不好找,但我觉得还行啊。至少,我又接到一根橄榄枝。


当然,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相对于普通求职者来说,我有很多渠道资源和信任优势。


渠道资源,就是我人脉网里的那些手握公司 HC 的人。


信任优势,就是我常年输出以及手上的案例积累的认可。


昨天跟鹅厂一个做产品的朋友聊了一个多小时,主要是有一些合作机会的探讨,后面也聊到如今产品经理核心竞争力的话题。


最后,他不出所料对我说,要不你来我们这干干吧,招合适的人实在太难了。


我说,你这算是给我发 offer 了么?


他回答,只要你愿意,剩下的就交给 HR 和流程了。


我知道他是认真的,我也认真地说,我可以帮你推荐合适的人,但自己确实没有再进厂的打算了。


我们相互一笑,默契也算到位了。


后来聊到当下产品经理核心竞争力的话题,有些收获和感受也跟你们分享一下,或许对职场人有所帮助。


第一,市场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基本可以分为「基建型」和「操盘型」两种。


基建型,指的是具备完善的产品知识和技能体系,能够在细分领域完成产品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交付。


操盘型,指的是具备基建型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对机会进行识别,能够在关键决策上做出选择和判断。


一般来说,基建型产品经理都是操盘型的下属。


你可能会好奇,基建型和操盘型具体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


举个例子。


在电商产品体系内有一个细分领域叫营销产品,比如我们使用的优惠券、组合套装、满减满赠等,都属于营销产品的范畴。当然,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划分和定义。


基建型产品经理主要负责这些独立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比如设计优惠券系统,结合业务规则落地到软件中。


他们需要理解需求,并且能够完成业务规则的软件化,目标是可用。


操盘型产品经理主要负责对基建型产品经理的工作结果进行把关,比如设计的合理性,系统的模块化以及可扩展性。


他们需要判断需求,并且能够创造业务价值,目标是好用。


一个是理解,可用。一个是判断,好用。


显然,过程中对产品思维、业务思维、技术思维、沟通协调、组织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过去产品经理找工作还相对容易,那是因为在大范围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对基建型产品经理的需求多。


这一点,跟十几年前土木工程专业受追捧是一样的,因为那十几年是房地产的黄金时期。


然而,现在产品工作没那么好找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基建型产品经理的需求减少,反而转向了操盘型产品经理。


说得直白点,大多数系统建设已经完成了,现在需要的是小修小补或者额外补充,更需要的是基于产品创造业务结果。


因此,如果你当前的定位还是基建型产品经理,那就要想办法往操盘型产品经理进阶。


我在线下产品训练营中放过一张图,列举了产品经理的几个不同阶段,可以作为参考。



第二,不同产品经理之间的差异基本可以分为「消费型」和「投资型」两种。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即便是同一个班级毕业的两个人,若干年后也会呈现出比较大的路径不同。


比如,我有个朋友现在就是他同届同学的上级,而且高出两个职级,薪资差异也极大。


那么,这种差异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用到了两个词,就是前面提到的消费型和投资型。


消费型,指的是按照消费心态去工作和学习,行为习惯上倾向于立刻满足。


就像我们花钱去吃一顿饭、买一件衣服、做一次按摩,马上可以获得体感上的爽点,也就是及时满足。


同样,这种行为模式在工作上也会沿用,干一份工作拿一份工资,甚至会针对给多少工资干多少活儿。


在学习上,消费型选手通常比较谨慎,这种谨慎更多是对于及时满足的不可预期。对他们来说,花 100 块钱学习还不如花同样的钱大吃一顿。


甚至,很多人不会主动学习,只会寄托于自己的线性成长,总觉得只要一直工作就能获得成长。


投资型,指的是按照投资心态去工作和学习,行为习惯上倾向于延迟满足。


投资和消费是不同的,虽然都是花钱,但是前者是消费未来,获得的是投入和时间加持后的高额回报。


在工作上,投资型产品经理不会计较自己干多干少,一切奔着对自己有提升去努力。在薪资上,如果一份工作带来的成长价值高于收入,他们也会觉得很划算。


在学习上,他们比较善于投资建设自己,花钱买知识、买经验、买资源、买时间。


举个例子。


我星球里有一位同学之前向我提出过一个申请,他每年支付给我 10000 元,然后希望能获得每周和我的一次深度复盘机会,并且能对他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他也希望能在时机合适的情况下去推荐一些机会和资源给他。


我没有接受他的申请,但我也没有拒绝帮助他。我让他参加了我们的线下训练营,按照训练营的交付给他对应的价值。


半年过去,他已经从之前的公司跳槽到了大厂,而且反复实践在训练营里学到的方法。薪资上,相比上一份有 40% 的涨幅。


如果按照训练营的续费去对标他一年的涨幅,那是多倍回本,这就是投资型思维。


我身边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基本都具备投资型选手的特点,很多好的机会也都被他们占据了。


基建型,操盘型。


消费型,投资型。


你觉得,自己属于哪类产品经理?


在我看来,具备操盘能力的投资型产品经理才是如今市场上的抢手货,也是核心竞争力最强的。


这类人从来不缺机会,也会有公司抢着要,因为他们会投资自己,在有限的职业保质期内不断提升自己。


以上,就是我拒绝一个 offer 后谈来的两点启发,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共勉!


PS:我计划下周六在上海举办产品训练营,目标是帮助一批产品经理提升产品思维和工作表现,还有少量座位可以报名。


PPS:杭州、北京、深圳、成都、广州皆可同步占座, 联系我 即可 tangren 0517


推荐阅读:《 微信的一个功能,我一直很想要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