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诸海滨科新先声
新三板相关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唐史主任司马迁  ·  看着挺漂亮的,但一说像马桶盖,顿时觉得很像马 ... ·  3 天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黄蓉是很难演的,因为这是金庸阅人无数后,自己 ... ·  3 天前  
淘股吧  ·  10分钟学会:集合竞价和低吸的核心精髓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诸海滨科新先声

【精选专题】化妆品国产替代发展快,轻医美快速崛起抗老需求高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公众号  · 股市  · 2025-02-01 21:5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开源证券研究所北交所研究中心对化妆品和医疗美容行业的分析,包括市场概况、行业特点、公司分析等内容。报告指出,化妆品行业品牌商掌握定价权,盈利水平较高,生产端监管政策趋严,消费端注重产品功效、成分和包装。医美市场呈现轻医美快速崛起、技术进步与数字化整合等特点,未来十年内有望继续扩大。北交所相关标的包括锦波生物和芭薇股份,业绩成长性表现优异。同时,报告提供了风险提示和更多公司信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化妆品行业概况

化妆品行业内品牌众多,市场成熟,品牌商掌握定价权,盈利水平高。生产端监管政策趋严,消费端注重产品功效、成分和包装。

关键观点2: 医美市场特点

医美市场呈现轻医美快速崛起、技术进步与数字化整合等特点,未来有望继续扩大。

关键观点3: 北交所相关标的

北交所相关标的包括锦波生物和芭薇股份,业绩成长性表现优异。

关键观点4: 风险提示

报告提供了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宏观经济环境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等提示。

关键观点5: 公司信息

报告欢迎联系开源证券研究所北交所研究中心或机构销售,并关注北交所/新三板原创研究。


正文

作者丨开源证券研究所--北交所研究中心

👇点击阅读【行业专题】系列报告👇

1、AI大模型引领发展,北交所算力优势企业成长空间广阔

2、智能化+产业链优势重塑汽车线束格局,北交所企业助力多环节国产加速

3、氢能源新质生产力代表,北交所和新三板氢全产业链覆盖

  摘要  

  • 化妆品抗衰需求增加,新兴化妆品品牌推动化妆品代工快速发展

    化妆品行业内品牌端参与者众多,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已存在不少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品牌商。品牌商掌握化妆品的定价权,盈利水平在产业链中最高。2023年国产品牌化妆品规模占比超过一半,增速较快,达到21.20%。品牌商对化妆品制造商,特别是具备新品研发、规模化生产、功效检测等系统服务的化妆品制造商,存在更高的偏好及一定程度的依赖性。知名代工厂商有科丝美诗、诺斯贝尔、嘉亨家化、芭薇股份等。生产上,化妆品备案监管政策趋严,代工生产行业壁垒提升。消费时,中国消费者更加注重化妆品的实用性以及安全性,化妆品的具体功效上,抗衰产品的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在我国经济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提高拉动上游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的增加。新兴化妆品牌的涌现推动代工行业市场规模扩大。从人均水平上看,目前我国消费者在护肤品领域人均支出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男性愈发注重个人护理和仪容仪表,未来中国男性化妆品市场或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2-2025年我国化妆品代工行业规模有望从434.1亿元增长至622.9亿元,实现12.7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 轻医美快速崛起,2023年中国医美器械行业市场规模775亿元,同比+20.5%

    医美市场呈现五大特点:轻医美快速崛起、技术进步与数字化整合、抗老需求增加、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新兴市场强劲增长等。根据ISAPS数据,2023年全球美容手术和非手术项目数量增长3.4%,共计3490万例。美国美容手术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其次为巴西。2023年中国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已达2804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816.0亿元。2023年中国医美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774.8亿元,同比增长20.5%。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非手术类项目的普及、消费者群体的年轻化、以及国内外品牌的技术创新,未来十年内医美市场有望继续扩大,随着行业兼并重组,市场集中度将有所提升。目前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据仍然重要份额,但近年来国产品牌迅速崛起,尤其是在光电设备和注射类材料领域,未来有望在国内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 北交所相关标的

    【锦波生物】主营重组胶原蛋白等产品,深耕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抗病毒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用于医疗、美容下游广阔,业绩表现优异。2023年,营收7.80亿元,同比+99.97%;归母净利润3.00亿元,同比+174.60%。2024Q1-Q3,营收9.88亿元,同比+91.16%;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170.42%。
    【芭薇股份】化妆品代工龙头企业,服务联合利华、仁和匠心、HBN、SKINTIFIC、丸美、凌博士、纽西之谜、谷雨、红之等国内外知名化妆品品牌商。2023年营收4.69亿元,同比+2.02%;归母净利润4115.92万元,同比+8.20%。2024Q1-Q3营收4.71亿元,同比+49.50%;归母净利润2905.17万元。

  •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宏观经济环境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分析师(证书编号):诸海滨(S0790522080007)


1

  化妆品  

1.1、 品牌商掌握化妆品定价权盈利水平更高

    根据《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定义,化妆品是指作用于人体面部、皮肤、毛发、口腔等人体部位起到清洁、保护、保养和美化作用的日用化学工业品,通常以涂覆、揉擦或喷洒等方式施于人体不同部位,有令人愉快的香气,使容貌整洁,增加魅力。由于化妆品的范围很广,产品丰富多样,化妆品分类方法众多。按照功能不同,行业内通常将化妆品分成护肤品、洗护产品、彩妆、香氛香水及其他这五大类别。

    化妆品产业链中,上游主要为化工企业等原材料提供商、包装设计与生产企业,下游为品牌商与渠道商。
    (1)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包材供应商
    化妆品原材料供应商多为化工企业,提供化妆品生产所需的有效成分、表面活性剂、香料香精等基础原料。
    化妆品的包装材料多为塑料、玻璃等,高品质的包装设计可有效增加化妆品产品销售附加价值,利于产品市场推广。
    (2)中游:化妆品制造商
    化妆品制造商是整个产业链体系运营的基础,根据化妆品生产模式不同,化妆品制造商可分为专业的OEM/ODM代工厂商和品牌自主生产商。现阶段,因自建工厂前期投资成本高、设备和研发投入较多,大部分的化妆品品牌企业都选择代工生产厂商完成产品生产制造,知名代工厂商有科丝美诗、诺斯贝尔、嘉亨家化、芭薇股份等。
    (3)下游:品牌商及渠道商
    化妆品行业内品牌端参与者众多,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已存在不少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品牌商。由于品牌商掌握化妆品的定价权,盈利水平在产业链中最高。化妆品的销售渠道包括电商、百货、商超、化妆品专营店等。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消费者逐渐养成线上购买化妆品的习惯。

    品牌商对制造商存在偏好以及一定依赖性。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性、功效性的需求不断迭代升级,打造长盛不衰的“爆款”难度不断提高。对于化妆品品牌商,特别是新兴品牌及初创品牌而言,弱化研发、生产及检测环节的投入,转而以市场营销、品类选择、消费者引流及流量转化为核心的“品牌运营”正逐渐成为化妆品品牌商的经营核心。品牌商对化妆品制造商,特别是具备新品研发、规模化生产、功效检测等系统服务的化妆品制造商,存在更高的偏好及一定程度的依赖性。

1.2、 生产端:化妆品备案监管政策趋严,代工生产行业壁垒提升

    化妆品生产通常可分为自主生产和代工生产两种模式,其中,代工生产是由制造方负责生产、提供人力及场地,采购方负责销售的生产方式。化妆品代工企业的发展与下游化妆品消费需求的变化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我国洗护用品市场率先发展起来,带动一批本土洗护用品代工企业的设立;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消费者对护肤品的需求日益提升,诸多本土护肤品代工企业迎来蓬勃发展期;近年来,我国彩妆消费逐步流行,成为推动我国化妆品行业增长的重要品类之一,本土彩妆代工企业逐渐出现。
    随着我国化妆品行业迅速发展,行业监管力度也持续加强,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化妆品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弥补化妆品行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漏洞。其中,《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新规通过对原料供应、品牌生产/代工、产品注册/备案、销售及上市后监督等环节进行规范化要求,防控风险、落实责任,为化妆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作为化妆品生产企业,上述法规政策的出台及变动对公司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药监局统计数据,2015-2023年,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整体保持上涨趋势,2015年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为4,542家,2023年已增长至5,722家。目前,我国化妆品生产环节已经出现一批初具规模的代工企业。在我国经济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将不断提高,拉动上游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的增加。

    新兴化妆品牌的涌现推动代工行业市场规模扩大。伴随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近年来社交媒体对化妆品赛道的助力、年轻消费者对国货品牌认可度的提升均使得我国化妆品品牌赛道参与者不断增加。新兴化妆品品牌商若选择自建工厂生产将不得不承担庞大的资金投入,但若选择代工厂生产,品牌方可以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包括品牌建设、渠道营销等方面,助力品牌方实现利润最大化,由此带来化妆品代工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根据灼识咨询统计数据,2017-2021年我国化妆品代工行业规模由214.1亿元增长至394.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49%。未来,随着新兴化妆品牌产品放量,此类品牌商需要依托化妆品代工厂生产线进行大规模快速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拉动我国化妆品代工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灼识咨询预计,2022-2025年我国化妆品代工行业规模有望从434.1亿元增长至622.9亿元,实现12.7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1.3、 消费端:重点关注产品功效、成分、包装等,国产品牌发展较快

    在中国化妆品市场迅速发展、升级的情况下,化妆品经营主体科技水平持续提高、市场竞争持续加大、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持续升级。
    根据2024年小红书《中国美妆行业白皮书》,人对美丽的追求从本质上是源于人们对个人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即追求在社会关系中“被赋能”,个体更加看重“变美”对哪一层社会关系的赋能,成为“变美”驱动的核心拆解逻辑。由此,《中国美妆行业白皮书》提出了“我与我”、“我与亲密他人”“我与社会关系”以及“我与泛社会网络”的人群拆解逻辑,由此延伸出了美养合一、自我宠爱、自我拓展、文化共鸣、平衡效率等多个基于驱动的底层需求。

    《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功效宣称调研报告》显示,年轻消费群体护肤品消费习惯不断改变,细分产品功效、成分、包装等成为关注焦点。在功效宣称上新名词不断出现、更加多样,对国货品牌功效护肤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消费者购买护肤品时呈现关注功效新趋势,“成分”科学护肤需求不断增强,功效护肤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更加追求独特性、性价比。
    《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功效宣称调研报告》显示,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功效护肤”理念,72%消费者认为化妆品功效非常重要,65%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重视功效数据验证。
    护肤品功效上,艾媒咨询2024年5月的调研结果显示,抗皱抗衰老成为较多消费者选择护肤品的重要考虑功效,占比达到55.1%。其次,51%的消费者在护肤品选择上重视美白祛斑功效。功效型化妆品对特有成分、专利配方、研发实力、功效验证等要求更高。

    艾媒咨询2024年5月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最关注的因素是产品成分(58.8%)、产品功效(41.4%)以及品牌(37.0%)。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更加注重化妆品的实用性以及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品牌的知名度更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彩妆方面,艾媒咨询2024年5月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八成消费者每周至少化妆一次,仅1.5%消费者平常极少化妆。随着自拍、短视频、直播等社交平台的使用普及,彩妆快速提升外在形象方面的功能性被强化,化妆逐渐融入到愈来愈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化妆品消费上,2023年消费者购买化妆品花费整体处于中位水平。《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功效宣称调研报告》显示,32.54%消费者消费金额为1000元至3000元,38.59%消费者消费金额为3000元至5000元,仅5%消费者消费金额超过万元。
    从人均水平上看,目前我国消费者在护肤品领域人均支出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护肤品消费不仅远低于美国、德国等护肤品市场较为成熟的欧美发达国家,也远低于日本、韩国等亚洲邻国。未来随着消费升级以及护肤消费习惯、理念的培育,差距有望不断缩小,市场发展潜力大。
    据Euromonitor数据,2021年我国美妆及个护人均消费支出为62.4美元,日、韩消费者同为亚洲肤质,人均美妆及个护类消费支出分别是262.6美元和266.2美元,超过我国的4倍。总体看来,我国护肤品行业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国内化妆品适用人群、消费频次、消费金额的提升,市场增长潜力较大。

    从购买渠道看,消费者更趋于通过线上渠道购买化妆品。选择通过抖音、京东、小红书、天猫等线上平台购买化妆品的消费者群体占比达70%,选择线下实体店购买化妆品的消费者群体占比30%。

    从销售规模来看,2023年线上渠道凭借抖音和快手的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反超线下渠道。细分渠道上来看,淘系2023年仍然为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达到22.60%。

    2023年,线上渠道中,淘系、京东2023年GMV有所下滑,抖音、快手等兴趣电商GMV增速相对较快,2023年GMV分别同比增加47%、70%。线下渠道中,CS、百货销售额基本维持平稳,KA渠道有所下滑。

    分品牌地域来看,2023年在中国市场国产品牌化妆品市场规模超过一半,在外资品牌中欧美品牌占比最大,占中国化妆品市场总规模的30.9%。增速上,国产与其他外资品牌(除韩国、日本、欧美外)的增速较快,分别达到21.20%、35.60%。

1.4、 抗衰功效赛道升温,2023年中国抗衰市场740亿元

    根据青眼情报数据,化妆品的具体功效上,抗衰产品的市场份额占比最高,2023年的比例达到38%,其次为舒缓修护的20.50%、美白淡斑12.60%。销售额的增长上,抗衰产品也位列第一,2023年同比增长率达到30.50%。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六成中国消费者在26-35岁的年龄段开始关注抗衰老信息,其次占比最高的为18-25岁开始关注抗衰来信息的消费者,占比21%。
    2023年中国抗衰老市场规模达739.8亿元,同比增长10.4%。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抗衰老理念深度渗透,抗衰老消费需求得以进一步释放,中国抗衰老行业规模有望稳步增长,2027年或将突破1000亿元。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5%的银发族首选购买的产品是面部化妆品,其次是唇部化妆品,占比51.7%,银发族群体“年轻化”、“时尚化”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202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指出,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并鼓励发展抗衰老产业,深化皮肤衰老机理、人体老化模型、人体毛发健康等研究,加强基因技术、再生医学、激光射频等在抗衰老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动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推进化妆品原料研发、配方和生产工艺设计开发。

1.5、 男颜经济空间大,2023年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165亿元,同比+30%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规模为165.3亿元,同比增长30.0%,整体呈较快发展态势;2023年1-6月,男士护肤品类销售额指数高达54050,其中男士洁面护肤品类占比为56.3%。男性愈发注重个人护理和仪容仪表,未来中国男性化妆品市场或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1.6、 行业规模:2023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达1.04万亿

    伴随经济环境上行以及消费信心提升,全球化妆品市场有望恢复持续增长态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个人容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护肤、彩妆等类别化妆品在消费者群体间的渗透力提升,带动了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如今化妆品行业已经发展成为消费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Statista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美妆及个护市场规模达到5365亿美元。尽管2020年行业受疫情等宏观环境不利影响,化妆品市场表现较为低迷,但随着全球经济上行,市场消费信心恢复,行业恢复持续增长态势,预计2028年全球美妆及个护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6888亿美元,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护肤类产品市场方面,根据Statista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护肤产品市场规模为1,435亿美元,主要参与品牌包括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和资生堂等。近年来,护肤品占比不断增加,根据Statista预测,2028年全球护肤类产品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862亿美元,2022-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实现4.44%,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根据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产业研究中心分析统计,2023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10445.45亿元人民币,中国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市场。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的报告显示,2023年美国美妆市场(护肤、彩妆、香水、个人护理用品、口腔护理用品)的整体规模约为912.7亿美元,约合6615.07亿元人民币。欧盟化妆品协会统计2023年美国化妆品整体规模为960亿欧元,约为7421.94亿人民币。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已经在2018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外在形象要求与认知的提高以及核心消费人群结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驱动下,国内化妆品行业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即使在2020年宏观环境不利影响冲击下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化妆品零售总额规模仍然达到3,400.20亿元。2023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4,141.70亿元,同比增长5.24%;2024M1-M11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化妆品零售总额为4015亿元,相比2023M1-M11的3843.10亿元同比增长4.47%。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护肤类化妆品市场规模为2804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有望发展到3186亿元。

2

  医疗美容  

2.1、 行业解析:轻医美快速崛起,新兴市场增长强劲

    医疗美容主要涉及面部整形类、注射类项目、激光与光电类项目、皮肤管理类、身体塑形类、私密整形与产后修复、毛发移植、牙齿美容、中医美容等。

    医疗美容的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器械制造商和下游医疗美容机构。

    现阶段,医美市场呈现五大特点:轻医美快速崛起、技术进步与数字化整合、抗老需求增加、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新兴市场强劲增长等。

2.2、 全球市场:美国美容手术数量全球第一,各国美容需求有所不同

    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在2024年6月发布的年度全球美容/整形手术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全球美容手术和非手术项目数量增长3.4%,共计3490万例。
    2023年,全球美容手术项目1581万例,同比增长5.5%。2023年,面部和头部的所有手术项目增长较快,手术量达到650万例,增长19.6%。手术项目中,吸脂术、隆胸术、眼睑手术数量Top3,分别占比达到14%、12%、11%。增速上来看,唇部增强及口周手术、眼睑手术、隆鼻术的增速较快,分别达到29%、24%、21.6%。

    2023年,全球美容非手术项目1918万例,同比增长1.7%。其中数量Top3为肉毒素注射、透明质酸填充与脱毛项目,分别占比46%、29%、9%。增速上,透明质酸填充、非手术皮肤紧致增速较快,分别达到29.1%、13.3%。

    按照国家来看,美国美容手术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其次为巴西。美国和巴西也拥有最多的整形外科医生,接下来是日本、中国、印度和韩国。各国手术需求也有所不同,美国、巴西等国家的隆胸术、吸脂术较为流行,而在亚洲国家,面部手术(如隆鼻、眼睑手术)更加受到青睐。

2.3、 中国市场:2023年中美容市场规模2804亿元,非手术类推动较大

    据《2024医疗美容行业白皮书》数据,2023年中国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已达2804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816.0亿元。2023年中国医美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774.8亿元,同比增长20.5%。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非手术类项目的普及、消费者群体的年轻化、以及国内外品牌的技术创新,未来十年内医美市场有望继续扩大,随着行业兼并重组,市场集中度将有所提升。
    细分类上,轻医美由于创伤小、恢复期短、风险低等原因,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主要的轻医美项目包括注射类、光电类等。

    目前,20-35岁年轻女性是中国医美市场主力军,随着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外貌管理,对皮肤保养、抗衰老的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90后00后群体,对非侵入性美容项目的需求较强,使得轻医美项目如祛痘、激光嫩肤、透明质酸填充等成为热门选择。
    虽然女性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但男性医美市场也在逐步扩大。男性更注重皮肤健康、轮廓塑形等,推动了面部提升、脂肪减少等项目的需求增长。
    中国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医美消费的主要市场,这些城市的医美机构数量庞大,服务种类丰富,技术水平较为先进。随着中小城市的消费能力提升,三四线城市的医美需求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正在逐步接受轻医美项目,尤其是在皮肤管理和基础美容方面。
    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医美市场升级的关键力量。新型注射材料(如可降解生物材料)、先进的光电设备(如超声刀、皮秒激光)广泛应用于皮肤抗衰老和面部提升等项目中。与此同时,数字化工具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行业运营效率。通过在线预约平台、患者管理系统,医美机构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客户,并提供个性化服务。AI(人工智能)技术也被用于面部分析和治疗方案设计,使得医美项目的效果更加精准。
    目前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据仍然重要份额,但近年来国产品牌迅速崛起,尤其是在光电设备和注射类材料领域。国产品牌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技术创新,逐渐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未来有望在国内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3

  相关公司  

3.1、 锦波生物:重组胶原蛋白专精特新“小巨人”,业绩成长性表现优异

    锦波生物于2023年7月20日在北交所上市,主营重组胶原蛋白等产品,医疗+美容下游广阔。
    锦波生物应用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理性设计等前沿技术,围绕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抗病毒领域,解析功能蛋白结构、功能发现等,运用合成生物学等方法实现功能蛋白规模化生产,是立足生命健康新材料和人类重大传染病两大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1年以来,锦波生物业绩维持较快增长。2023年,锦波生物实现营收7.80亿元,同比+ 99.97%;归母净利润3.00亿元,同比+ 174.60%。2024Q1-Q3,公司实现营收9.88亿元,同比增长91.16%;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170.42%。

    产品分类上,医疗器械类产品2023年占比达到87.14%,其次为功能性护肤品。增速表现上,医疗器械产品2023年增速最快,达到122.66%;2024H1,原料及其他产品的增速最快,达到180.07%。

3.2、 芭薇股份:化妆品代工龙头企业,2024H1护肤系列同比增长25.64%

    芭薇股份近二十年来从研发技术、智能制造、产品质量认证等多维度提升化妆品代工实力,已经形成领先的研发能力、卓越的检测实力、先进的智能化制造模式,成为国内化妆品品牌客户服务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产品种类丰富,涵盖护肤、面膜、洗护、彩妆等多个类别。

    累计为1000多个化妆品品牌提供产品及服务,与联合利华、仁和匠心、HBN、SKINTIFIC、丸美、凌博士、纽西之谜、谷雨、红之等国内外知名化妆品品牌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023年芭薇股份实现营收4.69亿元,同比增长2.02%;归母净利润4115.92万元,同比增长8.20%。2024Q1-Q3公司实现营收4.71亿元,同比增长49.50%;归母净利润2905.17万元,同比小幅下滑5.70%。

    细分来看,2024H1公司护肤系列产品营收占比达到90.38%,面膜、彩妆、洗涤类等营收占比相对较小。

    增长情况上来看,2020-2023年营收CAGR最高的为护肤系列,达到22.86%。2024H1,彩妆类、洗涤类、检测收入同比增速为Top3,分别达到121.55%、52.53%、48.95%,护肤系列实现25.64%的同比增速。

4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宏观经济环境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了解更多公司信息

欢迎联系开源证券研究所--北交所研究中心或机构销售

  关注我们--获取北交所/新三板原创研究  







特别说明

    开源北交所研究团队专注北交所,新三板,科技新产业、专精特新、新质生产力研究。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奖最佳新三板北交所研究、上证报最佳分析师、中证报金牛奖、Wind金牌分析师、21世纪金牌分析师、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等荣誉。


所获荣誉

👉2023-2024年新财富最佳北交所公司研究团队第一

👉2024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北交所研究第一名

👉2024年Wind金牌分析师最佳北交所研究机构

👉2016-2022年水晶球奖北交所最佳分析师公募榜/总榜 双第一

👉2016-2017年金牛奖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2015-2016年新财富最佳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近期热门报告


🌈
【开源北交所】民士达:航天航空及新能源需求旺,2024年预告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833394.BJ)
【开源北交所】海达尔:AI服务器高增长+高性能产品放量,预告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翻番(836699.BJ)
【开源|深度】林泰新材:国内企业湿式纸基摩擦片稀缺性,切入比亚迪DMi供应链(920106.BJ)--开源北交所
【北交所观察】流动性较上轮有明显改善,北交所进入震荡阶段--开源2025.1.12
🔥【开源】北交所2024年新股战配解禁收益颇丰,关注2025战配大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