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世艺拍
盛世艺拍是由深圳市盛世丹青文化发限公司运营,依托公司及合作机构中国书法网、东一书画院广泛的艺术家资源,定期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收藏家推介专业书画艺术品、文房及古玩等拍卖及市场交易相关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基层,不妨大胆拥抱AI ·  9 小时前  
长安街知事  ·  杨靖宇信件公布! ·  昨天  
微观三农  ·  预告 | ... ·  昨天  
四川新闻广播  ·  蜀乡各地春耕备耕忙 ·  2 天前  
中国水利  ·  水利部全面部署各地春灌保障工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盛世艺拍

邹文题斋号欣赏(新著签售送斋号新增20个名额)

盛世艺拍  · 公众号  ·  · 2019-03-31 21:05

正文

日前邹文先生新著在本网签售活动得到很多网友的支持,特别是购书题斋号活动,20个名额很快就被订完,上周日邹文先生到东一书画院为网友书写斋号并题签新著,现将部份题写斋号发上供网友欣赏,并与邹文先生协商再增加20个购书题斋号名额,价格维持不变:

《书林漫草——亦说斋书学文选》、《亦说斋书法题跋墨迹选》签名本+邹炯文先生题平尺斋号一件:588元(限量20套,先订先得。商业牌匾及俚俗不应,包顺丰快递)

另 《书林漫草——亦说斋书学文选》、《亦说斋书法题跋墨迹选》题上款签售仍为单本100元(包邮),可继续订购。


购买说明:

请联系 15899791715(加微信),或到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到盛世艺拍商城下单。

签售及题斋号作品将统一由邹老题写好之后统一寄出,时间一周左右。

题斋号作品尺寸统一为17X69cm左右,斋号内容限5字以内。




邹炯文 ,字宪默,号平庐,别署邹文。1945年10月生,深圳市坪山新区人。书斋号“亦说斋”,取《论语》首句之义。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执教三十余年。业余研习书法,喜读古诗文。以帖学为宗,兼取诸家之长,追求富书卷气而雅逸天然书风。于书学理论、书法创作与书法教育皆有建树。有多篇书学论文、评论发表于《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教育》等专业报刊,入选第四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连续两届获深圳市大鹏文艺奖之书法奖。由故宫出版社出版《亦说斋书法题跋墨迹选》, 《书林漫草——亦说斋书学文选》

曾任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委会常务理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政府文史馆书法院特聘书法家,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委会专家组(学术组)委员。


《书林漫草——亦说斋书学文选》由亦说斋题跋选、亦说斋书论、亦说斋时论三部份组成,作者以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实践,立足传统,针对现实,前瞻未来。以准确、鲜明、简练、生动的文笔,对书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了明晰阐述,其中书论部份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鲜明,言简意赅,文采飞扬;《亦说斋题跋选》是书学随笔,精彩动人;《元明书法粗梳》是一部元明书法断代史;《亦说斋时论》对了解广东和深圳的书法具有参考价值。

入古出新、深入浅出、学术性与趣味性并举,图文并茂是本书的特色。


出版信息:
《书林漫草——亦说斋书学文选》
故宫出版社出版发行
开本:787X1092mm 1/16
书号:ISBN 978——7-5134-1150-09

定价:98.00元


《亦说斋书法题跋墨迹选》2015年由故宫出版社出版,选录了邹炯文先生数十年研究书法的题跋,涉及汉碑、唐碑、宋帖、元明清迄至现当代名家墨迹的述评。即有丛帖研究,也有关于古代和现当代名家的个案研究。

此书由书学理论和墨迹题跋两部份组成,书论部份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鲜明,言简意赅,文采飞扬。更将作者题跋原作影印,呈现其日常书写的帖学功夫,清雅流丽,轻松自然,书卷之气扑面而来。

图文并茂,学术性与艺术性并重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这无疑是一本对读者学习和研究书法有重要借鉴意义的著作。


出版信息:
《亦说斋书法题跋墨迹选》
故宫出版社出版发行
开本:787X1092mm 1/16
书号:ISBN 978——7-5134-0697-0
定价:96.00元



邹老部份题字作品欣赏:

(此次题斋号所用均为陈年老纸,书写效果一流,装裱后更佳,尺寸略大于一平尺)



书法创作行为的结果产生墨迹。墨迹记录和传递了书者的情性,把书者的性灵和情怀物化或迹 化了。寄托于书法中的情性,书学术语谓之笔性墨情。刘熙载曾指出,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所谓笔性,是书者性灵的表现,以书者用笔、用墨、结体和章法等方面的特征为形式外象。所谓墨情,是书者情怀意趣在书作中的表现。它不仅表现在点画,而且弥漫于通篇,是从局部到整体所展示的情调。知书者,能神会。



书法创作,是书者通过笔墨的运用,线条的流动,黑白的分割,节奏的转换,力度的变化,表现他的性灵和情怀。用孙过庭的话说是 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故曰:书者, 画心也。



心者,情感意趣也。书法以抽象的形式寄托情性,立象以尽意也。现代书法美学研究认为,书法是表现主义为主的抽象造型艺术。换言之,书法是表现人的主观世界的意识活动的艺术。书法通过特殊的形式表现人的本质力量和精神境界。陈方既先生直 书法表现人



从艺术本质看,书法的法只是手段,抒情达意才是目的。书之画心,把情性物化或迹化,表现人的本质力量与精神境界,是书法艺术的本质。若只从法中求书,是皮相罢了。没有情性注入的机械性抄写,不属书法艺术创作,无足论也。



书法审美的要素主要是两个:一是技法工力,二是情趣韵味。也可以认为,书法审美有两个层次:法度是基础,抒情是主旨。

研究书法审美现象可以发现,书法美感的产生,不只是技艺问题,更主要是心理活动或精神观照的结果。因为书法的创作和欣赏都有很强的专业性,故不同的人只能达到不同的层次。同一作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可以说,知识相当,情性相通,是书法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否则,无所谓美感,或者大打折扣。



对功力的佩服,对技巧的惊叹,是人们对书者的劳动、意志和才智的赞美心理。而审美愉悦的高潮和耐久的寻味,则发生在观赏者通过作品与书者的情性交流之中。



在欣赏古今书法作品时,人各有所喜,亦有所不喜。临帖时,有易入,亦有不易入。皆因情性各别之故。近性者易入,不近性者格格不入。通情者,可神会。不通情者,何喜之有!



今人临古人名迹,往往形易得,意难到,神难追,乃情性不同而不可强求也。学书苦而无功者,何也?皆因不善择师而从、择帖而临,为矫情抑 性所误。刘熙载说: 心不若人而欲书之过人,其勤而无所也宜矣。



作书,古人主张 意在笔前 ,不只是对技巧的思虑。真正的书艺创作,必先 澄思净虑,熟谙书写的文意主题,酝酿感情,逐渐形成创作欲望,及至不得不下笔而后书之。此时,笔墨去处,尽是书者的情性 流露,心手两忘,功力发挥却自然至善,佳作于是乎出矣。这跟受命抄写,不可同日而语。考之古今,定评为神品者都不是刻意为展览或 而作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原是草稿,都因其真情贯注,而自然高妙入神。



韩愈说张旭 喜怒、 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 发之。 这表明张旭以草书表情性。

晋人作书无僵固死法,每以情意取韵。宋人书尚 意,行书特有神采。苏东坡自谓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古人成功的创作经验表明,法度必须服从 情性。



心有美丑,性有善恶阴阳,情有真假雅俗。发诸翰墨,各随情性,下笔立见,境界各殊 ,而书品格调有高下之分。所以, 理情性者,书之首务也 。(刘熙载《艺 概》语)

然而,情性不只见于字内,而常在字外。情 性气质,虽与先天禀赋有关,更多是后天修养而成。这就是历代书家强调的 字外功夫



杨守敬称学书有 五要 :天分、多见、多写、品高、学富。其中 品高和学富是字外功,最关情性,决定书品。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学富则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黄山谷称苏东坡书 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 这些道理,应是书学真 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半月谈  ·  基层,不妨大胆拥抱AI
9 小时前
长安街知事  ·  杨靖宇信件公布!
昨天
四川新闻广播  ·  蜀乡各地春耕备耕忙
2 天前
中国水利  ·  水利部全面部署各地春灌保障工作
2 天前
教育百师通  ·  这创意我给100分!!!
8 年前
萌宠萌  ·  爆炸!妞妞怀孕了,是真的!
7 年前
健康温州  ·  智慧医养,瑞安试点是这样做的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