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的尊严 精神的魅力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在川大,大家都爱这个地方! ·  15 小时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在川大,大家都爱这个地方! ·  15 小时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金秋辩论|复赛一轮赛果·武汉大学第三十六届珞 ... ·  昨天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金秋兰大 | 人间岁暮,山河清秋 ·  6 天前  
复旦管院职业发展中心CDO  ·  校园招聘|中国外贸信托2025届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为什么大多数小孩子不懂古诗?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5-18 08:00

正文


诗词大会再掀诗歌热潮,有人为之欢呼雀跃,也有人为之叫苦不迭。中国号称诗歌国度,对于诗歌的亲近、兴发本应出于本能,可是现在许多孩子只是为了应试、或是所谓的素质拓展,在味同嚼蜡一般接触诗歌,这既是诗歌的不逢其时,也是读者的莫大遗憾。今天推送的叶嘉莹先生一文,或能为您答疑解惑,重新反思诗歌教育的方式方法。


叶嘉莹先生做客朗读者


为什么大多数小孩子不懂古诗?

因为没有好老师教他们啊!


我曾经梦想普及儿童学诗。我当年给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小朋友讲过诗,我到国内也给天津南开幼儿园的小朋友讲过诗。我曾建议幼儿园的大班就开一门“古诗唱游”的课程,这门科目绝不要考试,你就用唱歌游戏说故事的方式教他们唱古诗。我教UBC的小朋友时就是自己花时间画了好多张图画,一个一个的故事给他们讲。



很多人说你不要教小孩子学古诗,古诗里边古典太多了,小孩子不懂。古典多其实一点儿都没有关系。什么是古典?古典就是古代的故事啊,哪个小孩子不爱听故事?怎么就不能教?所以我真的是在UBC、在南开都给小朋友教过诗。但是这个普及工作真的很困难,没有人推广,没有人学习,从老师那儿他们就都不想学,所以我就无可奈何了。


编者按:台语以“讲古”指代“聊天”一词,可见“讲古”传统由来已久


诗词怎么样先要你做老师的能够懂得,能够给学生讲授出来,学生自然就喜欢了。老师都讲不出它的好处,只要求学生背下来考试用,学生怎么能对它有兴趣呢?


我也跟国内的有关部门说了,国内的有关部门也说你的想法不错啊,于是教育部编出一套书来,发给小孩子都去念。可是如果老师不能带领小孩子入门,只是说现在又要增加一门课的考试,那就头疼了。所以不能够这样的。而且我以为,如果从小你就不能够用正当的方法引导出孩子们的兴趣,而总是逼他们,使他们一看见诗词就头疼,那连他们长大后可以培养出来的兴趣,在小的时候就被摧残了。他们可能从此以后只要看见中国诗词就会头疼。



读诗读不出味道来?

那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去读!你是“学而不思则罔”


西方接受美学认为,作者的创造是一件事情,他创造出来了,这个文本就存在在那里。但你读者接受的时候,你怎么样来接受?你接受的时候可以违背他原来的意思,可以有一个“creative betrayal”,创造性的背离


有两位小朋友曾问我:这本书可以读吗,那本书可以读吗?我说主要是人把书读来而不是人被书读走,那么什么书都可以读。你有思想有见解有眼光,不管你看思妇之词或什么词,你就能看出来不它有没有成大事业、大学问的境界,这就叫会读书。佛教说的:“物转心则凡,心转物则圣”。“心转物”就是你把看到的外物都用你的心、你自身的灵敏之性来把它转变了,你就是“圣”,你就成为圣者。


我读诗词一定要把平仄读出来,才能把带着音乐特质的美感读出来。前些时候大陆听众有人问我,说你跟谁学的这样读诗词,你的老师就这样读吗?我说,我的老师从来不这样读的。这不是学的,这是我的感觉,我的感觉配合着诗里边的感情,配合着平仄,我以为它就应该这样读。



我现在已经80多岁了,我还能再有几个春花开、几个秋月圆?所以我才急于要把我的东西整理出来。我现在不辞辛苦地讲,就是希望留下一些东西给后代喜欢学中国诗词的人,让他们知道怎么样入门。

(注:选文来自叶嘉莹先生讲稿,有所删减)

好 书 推 荐

         

         



《人间词话七讲

叶嘉莹  著




- 版权信息 -

作者:叶嘉莹

编辑:何以车为

本文观点资料部分来自

《人间词话七讲》

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图中二维码可进行识别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直接可以购买本书!

一本也包邮噢!

(内含叶先生授课视频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