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业邦
创业邦唯一官方微信,中国最权威的创业服务平台。旗下有创业邦杂志、创业邦网站、孵化器等服务。我们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产品展示活动 DEMO CHINA「创新中国」主办方。创业邦官网:www.cyzone.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百度智能云千帆# ... ·  昨天  
科技每日推送  ·  DeepSeek遭饱和式攻击,老板梁文锋回湛 ... ·  4 天前  
硅星人Pro  ·  Meta微软发关键财报,市场都在问DeepSeek ·  4 天前  
Z Finance  ·  深度|Anthropic ... ·  5 天前  
雷科技  ·  国产手机,卷疯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业邦

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了?

创业邦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5-02-04 11:06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年轻人不结婚背后的原因,包括结婚率的下降、初婚年龄的增长以及催婚压力的增加。文章从商业角度分析了结婚的本质,即一份合伙契约,并指出结婚背后包含三种价值:生育价值、养老价值和陪伴价值。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不结婚的选择和未来的可能性,包括单身生活的保障和购买第三方服务等选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结婚率的下降和初婚年龄的增长

文章讨论了当前社会的结婚率下降和初婚年龄增长的现象,并指出这背后有多种原因,包括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

关键观点2: 结婚的本质

文章指出结婚的本质是一份合伙契约,旨在解决周期错配、养老和陪伴等问题。从商业角度看,结婚是双方共同出资、合伙经营的一种合作方式。

关键观点3: 结婚的三种价值

文章详细阐述了结婚的三种价值,包括生育价值、养老价值和陪伴价值。这三种价值是人们在考虑是否结婚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

关键观点4: 不结婚的选择和未来的可能性

文章提到了不结婚的选择和未来的可能性,包括单身生活的保障、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同时,文明的发展也使得不结婚也能过上好的生活。


正文

来源丨刘润(ID:runliu-pub)

作者丨尤安 

编辑丨二蔓

图源丨midjourney



今天,是正月初七。


这段时间,休息得怎么样?


新的一年,也许还会有很多的挑战。所以,无论如何,请好好保护自己的脑力、体力、心力。


过完年陆续返工,聊起假期过得怎么样,总有一群人会松口气:


总算,又顶过了一波催婚。


真的。以前,回家过年就是说说笑笑,吃吃喝喝。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


你说今天吃什么?他说吃什么吃,你都多大了?到什么年纪就要干什么事儿,你什么时候办正事儿?


你说我还是个宝宝。他说那谁谁谁的宝宝都已经会跑了,你的呢?没儿没女,你老了怎么办?


你说没事儿我住养老院。他说你以为养老院就好啊?等你生病,没有老伴连个手术签字的人都没有。


说来说去,都是同一个问题: 你怎么还不结婚?


催的人很焦虑,被催的人也很迷茫:我为什么一定要结婚?


结婚就一定是最优解吗?单身就一定不好吗?我不结婚就不配上桌吃饭了吗?


这么想的人,显然还不止一个。


翻翻过往的民政部数据,你会发现,我国的结婚率已经连续下降9年了。2013年,办理结婚登记的还有1346.9万对,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了2022年,已经跌破了700万对,比9年前少了近一半。


与此同时,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却在连续上涨。1990年代,各地普遍的初婚年龄还在23岁左右。到2010年代,突破了25岁。2020年又突破了28岁,甚至有些地区,比如上海,这几年已经突破了30岁。


一边,是催婚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边,却是结婚的人越来越少,结婚的年龄越来越大。为什么?


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好多都不结婚了?


嗯,这是一道很大的题。搞人口的,搞经济的,甚至搞心理咨询的,搞纠纷调解的,都在尝试回答。作为一个商业顾问,我发现从商业的角度去看这道题,也很有意思。


结不结婚的背后,其实也有商业逻辑。比如:


结婚的本质,就是一份合伙的契约。


当契约的相对价值发生变化时,愿意签契约的人数,也会发生变化。


什么意思?婚姻这份契约,有什么价值?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我到底该不该签?


生育价值,养老价值,陪伴价值。


三种价值,我们一个一个说。



生育价值


结婚的第一重价值,在于解决了一个问题:周期错配。


什么是周期错配?


这么说吧,薛兆丰老师曾有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


不结婚,就相当于做个体户。结婚,就是合伙办企业。


怎么合伙?


你出一个资源包。我出一个资源包。


双方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说得真好。


过去几千年里,常见的男耕女织,男才女貌,男主外女主内...本质上,就是双方拿出各自资源,实现有效分工,合作共赢的一个合伙制度。


其中,一个最古典的出资合伙方案,你一定听说过,就是:


女性出生育资源包。男性出养家资源包。


女性负责生儿育女,男性负责赚钱养家?听起来很公平啊。


但其实,实际操作起来有个问题:


出资的周期,错配了。


女性出生育资源包,是有时间窗口的。


生理上,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通常被认为在25-30岁左右。越往后,受孕,生产,恢复等各方面的风险越大。


所以,女性被催婚,常常会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也不小了。”


那男性出资呢?男性没有时间窗口吗?也有。


男性出养家资源包,也有时间窗口。但这个时间窗口,却会相对靠后。


比如,三十而立,四十也可以只是一个开始。越往后,经验积累得越丰富,赚钱养家的能力也可能越大。


于是,男女双方出资源包的时间点,很多时候会不一样。


女生,常会先付出。男生,则会后付出。


这,就是周期错配。


错配,意味着什么?


运气好的话,当然不意味着什么。


但运气不好呢? 先出资的出完了,发现后出资的不出了,摆烂,甚至跑了,怎么办?


撤资吗?生都生出来了。分手吗?那前期投的资怎么办?


这么高且不对等的风险,能有几个合伙人愿意前期先出资?


没人先出资的话,人类还怎么繁衍?


这个“要命”,并且可能“要全人类的命”的错配问题,可以靠一个制度来解决:婚姻。


结婚,办酒,扯证。


从商业的角度看,就像是合伙,剪彩,签约。


一旦契约签好,合作双方,和全社会打了个招呼:我们结婚/合伙了。


以后,如果谁没有契约精神,违了约,道德会谴责他,吃过他喜酒的亲朋好友会给他打上“失败”标签,法律也会制裁他,有倾向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来支付“违约金”,给被违约的人以保障。


违约的成本,就这么被拉高了。


违约的成本一旦升高,违约的风险就会降低,先出资的合伙人,被空手套白狼的概率也就降低了。


于是,周期错配的问题,就解决了。女方的前期窗口,男方的后期窗口,都被更有保障地整合进了一个更大的窗口:双方的婚后余生。


双方都可以更平稳地穿越周期,更有保障地好好合作。


你说,这么好的合作,你为什么不合作?


你怎么知道,我不想合作?但是,婚姻这纸契约,违约有成本,签约也有成本啊。


买房,买车,彩礼,婚礼,是成本。


生育,精力,时间,机会,也是成本。


今天,这些成本,高起来可以掏空一整个家庭的积蓄,删掉一万种发展的可能。


那我付那么高的成本签约,总要比不签约的收益高吧。


可是,不签约,不合伙开公司,而是单身,干个体户,就真的过得不好吗?


当然不。文明越发展,交易成本越低,信息越对称,个体户就越不会孤立无援,越有机会过得和合伙开公司一样好。


先出资的女性,也可以选择不出资,不合伙。


自己接受教育,自己找到工作,自己创造价值,自己给自己保障。不需要靠和谁签约绑定,也能很好地养活自己。


后出资的男性,也可以选择不出资,不合伙。


不用在没打好基础之前,就全家咬牙买车买房背贷款,也不用在还想为梦想拼一把时,因为必须承担养家责任而不敢试错。


合伙开公司,自己做个体户。


结婚,单身。


怎么选,都有机会过得好。


不。你还是太年轻了。


你以为结婚是为了更有保障地生育,但其实我们那么焦虑地喊你结婚,还有另一个原因。


什么原因?


养儿防老。



养老价值


能解决第一个问题:让人更有保障地生育,婚姻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让人更有保障地养老。


没错,生孩子这件事,在经济学上一直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养老。


因为,人的生产能力,是波动的,也有窗口期。


你不能指望一个8岁的小孩就开始打工养活他自己,也不能指望自己到80岁还能继续996。


你只有在成年期的那段时间,才能供养自己。怎么办?


还得靠合作


于是,人类摸索出了一个机制:养儿防老。


30岁时,生个娃,同时供养你自己和他。


60岁时,你就会得到一个30岁的娃,同时供养他自己和你。


算得再细点,如亚当斯密,就曾在他的那本《国富论》里,认真算过一个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到底要赚到自己生活费的多少倍,才能够维系家庭,养活小孩,让劳动力延续到下一代。


为了未来的收益,投入今天的收益。这,不就是投资吗?


选择结婚,签订契约,背后的价值,不仅是一场能为生育繁衍提供保障的合作,还可以演化为一笔养儿防老的投资。


投资的回报,就是《礼记》里说的那句: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你,娃,所有人,都能过好一生,多好。


你说,这么好的投资项目,你为什么不拿下?


别急。别急。你也说这是一笔投资。


是投资,就要讲回报的。


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人们的投资意愿就高。否则就低。


投资回报率怎么算?最简单粗暴地说,就是收益除以成本。


养儿防老这笔投资的投资回报率,今天,可能也要重新算了。


怎么说?


先看成本。以前的几千年,养儿的成本是什么?吃饱,穿暖。有条件的话,再培养个一技之长。


现在呢?吃饱,穿暖,还要鸡娃。自己工作996之外,还要辅导娃写作业,这是时间成本。不生娃本可以腾给工作多一分时间精力让自己发展多一分可能,这是机会成本。


那收益呢?以前的几千年,养老的收益是什么?四世同堂,同吃同住,什么事都可以搭把手,收益肉眼可见的稳定可控。


现在呢?经济越发展,娃往往就越自由。本来也是四世同堂,但第五世的娃可能去北上广了,再第六世,娃人都不一定在国内了。儿都不在一起了,养儿防老的收益,还怎么算?


今天,养儿防老的成本在变高,收益却在变低,投资回报率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高了。


那也得试试啊,不然你老了怎么办?


等我老了,还可以靠另一个项目:社会化养老。


比如,成年的时候,给自己交养老保险。老年的时候,再给自己请一个好的护工,找一家好的养老院。


养老院要是不靠谱呢?不怕。行业,市场,都会发展。


到时候,服务得不好,说不定我还能反手打个差评,换一个服务商。这不比娃远在天边,我再换个娃轻松?


说得轻松。不生养,还不结婚,以后老了,病了,连个陪的人都没有,你怎么办?



陪伴价值


第三个被很多人看重的婚姻的价值,是陪伴。


催婚时,经常能听到这么一句话:等你老了,没人陪,怎么办?


为什么要有人陪?我自己过得挺好啊。没事儿出去健健身,旅旅游。


另外,要有人陪,为什么一定要结婚?我大可以去约个朋友,或者去谈个恋爱啊。


那是现在。等你老了呢?病了呢?谁管你?谁能保证一直在你身边?


还不就是,和你签订了婚姻契约的你的另一半吗。


婚姻法里,明确约定了法条:


“夫妻双方都有彼此相互扶养的义务,夫妻双方是共同生活的伴侣,无论是在精神上的相互慰藉,还是在经济上相互扶助,只要生活中出现困难一方有困难则另一方需要对其有扶养的义务。”


婚礼上,你们也互相说过誓词:


“你愿意娶这个女人吗?爱她、忠诚于她、无论她贫困、患病或者残疾,直至死亡?是的,我愿意。”


贫困、患病、残疾......都是风险。


相互扶养、相互慰藉、爱她、忠诚于她......都是保险。


而结婚,就是签下了这一纸契约,给自己上了这一道保险。


从此,陪伴,不止是一个抽象的词,还是能实实在在帮你分摊风险的生存策略。


如果你病了,可以不用自己撑着,你的结婚对象可以帮你倒个热水喂个药。


如果你老了,可以不用自己等死,你的结婚对象可以帮你推个轮椅聊聊天。


你说,这么好的保险,你为什么不上?


因为,还有第三方服务啊。


商业文明越发展,分工越精细。不结婚,我还可以购买第三方服务。


倒水喂药,陪诊护理,聊天跑腿,乃至买菜做饭,上门清洁......今天都能一键下单。


明码标价,不好就换,还不用吵架。


多好。



最后的话


在回答“你为什么不结婚?”,“我为什么要结婚?”之前,或许可以先回答一个问题:


结婚的本质,是什么?


婚姻的本质,是一道契约。


办酒,领证,结婚,就相当于签了这道契约,从单打独斗的人,变成了合伙机制的公司。


从此,和另一个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问“你为什么不结婚?”的人,相信这道契约的价值,认为通过这道契约上的道德和法律的力量,可以解决至少三个问题:


生育。养老。陪伴。


一旦这个契约没被签定,就会焦虑,担心这些人生难题可能无法被解决好,担心这种人生可能没有保障。


问“我为什么要结婚?”的人呢?也许不相信,也许也相信这道契约的价值。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还看到了签契约以外的解法。


生育。养老。陪伴。


可以靠婚姻里的“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白头偕老”,来解决。


也可以靠婚姻外,这个已经走过了农耕,走过了封建,走进了工业的高度文明的社会,来解决。


也许,下次再放假相聚,问“你为什么不结婚?”的人,和问“我为什么要结婚?”


的人,除了催和被催,焦虑和茫然,还能有另一种对话。


比如,结不结婚,我都能过好这一生。


比如,你不用担心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