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学京师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官方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法学京师

《湾区通讯》第六十九期

法学京师  · 公众号  ·  · 2025-01-17 16:2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湾区通讯》2024年第21期目录

《湾区通讯》2024年第21期摘要

卷首语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框架协议》等重要文件的发布及推动下,粤港澳三地在卫生健康合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大湾区医疗卫生保障覆盖逐步提升,跨境医疗服务衔接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加速融合,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健康湾区”蓝图正在快速绘就。

为全面反映大湾区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探索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本刊特推出两期“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专题。本专题将共同见证大湾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医”路高歌,共同观察大湾区健康治理的“医”体协同,共同探寻大湾区居民跨境就医的“医”路畅通,共同感悟大湾区一代名医的“医”身正气。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粤港澳大湾区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医药舞台之上,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湾区要闻


河套深圳园区发布79项改革任务

近日,中共河套发展署党组印发了《关于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勇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探路先锋的实施方案》,提出4个版块79项改革任务。具体包括:探索高效便捷的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监管模式,涵盖创新科研人员、科研货物、科研资金、科研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模式等4个方面共20项任务:推行国际先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主要涉及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成果管理制度、产学研合作方式等3个方面共22项任务;构建国际科技合作新机制,主要包括创新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国际产业中试转化模式、国际人才引进模式等3个方面共15项任务;打造国际化创新生态体系,主要包括优化科研税收政策、就业社保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4个方面共22项任务。《实施方案》明确了河套深圳园区未来5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制。

(来源:河套深圳园区微信公众号,2024年11月4日)


广东发布《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措施》

10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工作措施》。《措施》在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提升账户服务水平、加强支付服务宣传推广、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包括提升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面,明确展示受理标识、清晰引导使用境外银行卡:持续提升现金服务能力,加大拒收人民币现金整治力度,优化外币现钞兑换服务,加大现金服务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移动支付服务适老化、便利化水平,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民生支付服务创新应用;做好重点场景多元支付服务方式“硬件升级”,保障重点场景多元支付“软环境”建设;优化账户服务流程,加强账户服务监督,等等。《措施》将不断丰富和拓展港澳居民在广东省内公用事业、政务服务、出入境、医疗等民生缴费领域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尤其是为老年人、外籍来粤人员等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来源:南方网,2024年10月28日)


首批207名香港工程师通过大湾区工程专业职称评价

11月12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首批207名香港工程师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工程专业职称评价,取得内地相应工程专业的职称资格。由于内地和香港体制不同,香港专业人士过去难以申请内地职称。此次适用于香港专业人才的新评审机制于2023年制定,首先在土木建筑、岩土、公路、电机和测控仪器五个工程专业范畴开展试点评价工作。首批试点涵盖的职称等级包括“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通过职称评价的香港工程师分别来自公营机构、顾问公司和承建商。首批试点工程专业的职称评价顺利完成,体现了国家对香港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关爱,也让香港的专才更好地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今后,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将继续与内地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在2025年将职称评价的评审机制常态化,并扩展到其他具备条件的建造业相关专业。

(来源:新华社,2024年11月12日)


首批14家券商试点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

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深圳市分行、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深圳监管局联合公告,招商证券、广发证券等14家证券公司成为首批试点参与“跨境理财通”的证券公司。其中,广东券商有7家,深圳5家、广州2家。此次14家证券公司是根据《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制度优化安排,由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香港证监会密切配合,经过系统性评估和验收,完成了业务和系统准备,成为首批试点开展“跨境理财通”的证券公司。这14家证券公司将与经香港证监会认可的机构合作,服务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需求,助力推进粤港澳区域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来源:南方网,2024年11月1日)


英国媒体关注香港金管局跟随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

路透社报道,在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后,11月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紧随其后,将基本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5%。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因受美国经济数据的影响,未来降息的速度仍然不确定。由于美国的降息周期仍处于初始阶段,降息决定不会影响香港的金融和货币稳定。

(来源:路透社,2024年11月8日)



数说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与生物医药产业 发展指标摘编


编者按: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事业。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沿阵地,始终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2020年4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围绕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和骨干企业、优化药品器械注册上市和推广应用制度等十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而深入的举措,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本期“数说湾区”栏目聚焦《措施》颁布以来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指标,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药品器械创新发展三个方面,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规则对接


健康治理协同机制的中国模式探究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


作者:

李   强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叶昱利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与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内容摘要: 健康湾区作为国家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中国的战略规划相互呼应。健康湾区建设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刚性制度约束、软性理念冲突,以及城市间多级均衡阻碍合作等。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健康治理协同,实现健康湾区的目标,不仅需要解决类似国内其他区域的健康治理协同问题,还需要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框架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积极互动和协同,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和人才流通:在健康治理过程中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确、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和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同时建立健康信息平台来共享大湾区的健康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健康治理协同可以为我国其他区域健康治理协同发展提供借鉴,为全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样板性实验。

关键词: 健康治理;协同治理;中国模式;粤港澳大湾区



湾区思考


香港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就医的 信息壁垒及其破解策略


作者:

严   祥,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系,四川大学城镇化战略与建筑研究所)

韩子璇,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医学中心、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临床医学部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香港大学促进公平与福祉的社会基础设施实验室(SIEWLab)

祝怡文,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香港大学促进公平与福祉的社会基础设施实验室(SIEWLab)

何深静,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香港大学促进公平与福祉的社会基础设施实验室(SIEWLab)、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肿瘤医学中心、香港大学城市系统研究院

内容摘要: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开展跨境医疗合作,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工作生活。然而,跨境就医信息壁垒成为香港居民了解和使用内地医疗服务的首要阻碍。文章基于问卷调查和对香港居民、粤港两地医护与卫生部门官员的深度访谈,分析香港居民前来内地就医的信息壁垒的程度、人群差异、主要成因与破解策略。研究发现:1)香港居民对内地医疗质量分等、医保体系和医疗收费的了解程度均较低,后二者的信息壁垒尤为突出;2)中年群体、中高收入家庭、经常在内地逗留和内地亲友较多的人群,对内地医疗了解相对较多;3)跨境就医信息壁垒是医患信息不对称在两地医疗系统和就医习惯差异下被放大的结果,并由于国家对医疗广告的严格管控和香港与内地的社会隔阂而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据此,提出统筹跨境医疗信息治理、拓展医疗信息推广渠道、医疗质量与医疗费用信息并重,以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措施等4个策略破解香港居民跨境就医的信息壁垒。

关键词: 跨境就医;医疗服务;信息壁垒;香港居民;粤港澳大湾区



案例/争议解决


关于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一案两读”


由: 合同纠纷

告:

告:

管辖机构: 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案件事实】

甲系丙公司的债权人。法院判令丙公司向甲还本付息。因丙公司未履行该生效判决,法院立案执行。执行法院依职权调查,未发现丙公司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乙系丙公司股东。丙公司的章程载明股东认缴出资额在2037年8月18日前缴足,乙未实缴出资。2022年5月,甲向法院申请追加丙公司的股东乙为被执行人,主张乙在认缴的1.2亿元出资额范围内承担补充清偿责任。乙辩称丙公司仍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未达到破产条件,因此不应追加其为被执行人。




《湾区通讯》第69期





往期推荐



《湾区通讯》第六十八期
《湾区通讯》第六十七期
《湾区通讯》第六十六期
《湾区通讯》第六十五期
《湾区通讯》第六十四期
《湾区通讯》第六十三期
《湾区通讯》第六十二期
《湾区通讯》第六十一期

《湾区通讯》第五十一期至六十期

《湾区通讯》第一期至五十期





排版:吴华

责任编辑:石天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