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财富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新财富杂志官方微博 @新财富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陶博士2006  ·  241117 当前市场分析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笑出腹肌 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微博视频 ... ·  2 天前  
陶博士2006  ·  241116 牛市结束了吗?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午后急拉!这一板块带头冲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财富

重磅!这些乏味的GDP数据,居然把中国经济的微观真相全暴露了……

新财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13 22:58

正文

新财富杂志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者:君临

2016年中国的GDP增速数字是6.7%,分解来看,第一季度6.7%,第二季度6.7%,第三季度6.7%,第四季度6.8%,就跟权威人士年初定调的“L”型走势那个横杠一样,乏味的让人昏昏欲睡。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经济要比这精彩纷呈的多。

近期随着地方两会的召开,各省GDP数字陆续公布,结合这些数字,中国经济的微观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是一个和过去十年运行逻辑完全不同的、地区产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4.0版中国。


什么是4.0版中国?


正如君临在曹德旺跑完“波音”来!剖析中国制造业第四波浪潮 那篇文章中所阐述过的一个观点,中国制造业在过去的40年,因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力要素,产生过四波不同的投资浪潮。


第一波:以食品、五金、电器为代表的消费品制造业,创立于八十年代,那个时代的特点是:文革结束,物质匮乏,什么都缺,只要你能够生产的出来,马上就被人用卡车拉走。唯一的障碍是制度,你得有足够的胆量,敢于冲破条条框框。


第二波:以电脑、服装制鞋为代表的出口加工制造业,崛起于九十年代,国门进一步被打开,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笑傲全球,只要你有海外关系,生产多少卖多少,根本无需担心销量。


第三波:以房地产为龙头的重工制造业,崛起于2000年代,背景是沿海加工业的兴起,推动了收入的增长,城市化浪潮带动下游重工业的庞大需求。这个时代,挖煤的,炼铁的,造汽车轮船的,无不赚的盘满钵满。


第四波:2010年之后,人口红利结束,出口受困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内需受制于城市化速度放缓,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陷入低迷。中国开始艰难的产业升级,向半导体、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制造业迁徙,奔跑的速度决定了明天的竞争力。

这个漫长的迁徙过程仍在继续,而2016年各地的GDP数字,恰好给了我们一个管中窥豹的机会,让我们看看这种变化是如何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的重塑了一个4.0版的中国。


2016东部GDP

东部沿海3+7(京津沪+粤闽浙苏鲁冀辽)工业带,这里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领导中国产业升级的龙头地带。它们的GDP数据的一升一降,往往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变化先声,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如此。

接下来,我们按照名义GDP增速,谈谈几个特别亮眼的地方。之所以用名义GDP数据,而不是官方公布的实际GDP数据,是因为名义GDP包含了价格因素,反映了地区的通货膨胀率,这样的数据蕴含着更多的细节,能够为我们展现出更真实的经济温度。


上海


2016年,上海名义GDP增速,从前一年的5.95%,大幅跃升至10.02,提升了4个百分点,位居东部第一。这是最近十几年来,上海经济增速第一次反超北京。

还记得前一年,上海增速低迷,外来常住人口数字陷入负增长,背后反映的正是上海本地庞大的传统制造业搬迁浪潮,像钢铁、化工等大量的工厂迁往中西部地区,GDP跟着被带走。那时候君临就在某篇文章中指出——


“上海的住宅和商业土地开发资源严重不足,通过工业厂房置换,将会释放出大量的可开发商业用地,相信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更快,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流入。产业工人都住在宿舍里,房地产的消费能力有限,对房价并无实际的影响力。倒是三产繁荣的话,对长远的房价能够形成支撑。”

果不其然,一年之后,上海房价暴涨,GDP数字大幅回暖,领涨东部。而在这一年中,上海的经济结构又发生了三点变化:


第一,在政策层面,继续获得中央的大力支持,推动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信托登记公司、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的落户,强化金融中心地位。


第二,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黄浦江两岸45公里景观带建设,推动上海从一个传统生产型城市,向一个旅游、消费、购物中心型城市转变。


第三,宝钢和武钢重组,中芯国际、华力二期、和辉光电二期等高科技制造业项目大规模上马。上海政府对制造业有一种执念,一直竭力避免“香港化”,而更想成为新加坡第二。金融业要,制造业也要。传统制造业虽死,那就来高科技的。

这里,重点说说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半导体晶圆制造,2004年在美股和港股上市。前面十几年都混的不怎么样,受制于技术、资金、市场需求,以及业内老大台积电的常年打压。

但从2014年开始,形势发生变化。在这一年,中国新成立的集成电路大基金为其提供了300亿元的资金支持,接着,中国政府宣布对晶圆行业的上游大客户高通,实行反垄断调查,迫于众所周知的压力,高通选择和中芯国际合作,将相当一部分订单转移给中芯国际。为了生产出合格的货品,高通还不得不手把手教中芯国际提升工艺制程。

2015年,中芯国际的28nm工艺迅速量产,在技术层面追上了业界排名第三的联电。到2016年,中芯国际的营收增长率变得耀眼,不但跃居全球前五大晶圆企业的第一名,而且支出了25亿美元的投资金额在全球布局。

在港股市场上,中芯国际的股价表现也一枝独秀,远远超出同行业的其他公司。

中芯国际在港股的表现

政策和资金注入,只是帮助中芯国际追赶的推动力,但在2016年,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科技业里程碑式转变的一个标志

2016年底,中芯国际和Crossbar公司合作,推出了ReRAM样片。Crossbar是一家高科技创业公司,创始人叫卢伟,毕业于清华,后来留学美国,2016年获得了8000万美元的风投,背后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

Crossbar开发了ReRAM闪存芯片,这是一种比传统闪存读取速度更快数十倍的技术,很有可能颠覆目前全球600亿美元规模的闪存产业。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访问速度越来越成为高科技竞争的关键,该行业的利润前景就如金山般灿烂。

Crossbar最终选择了将这款新世代产品的样片交由中芯国际来生产,让中芯国际的未来业绩动力再次提速。很多年前,台积电的崛起过程中,就是因为得到了像AMD这样的创业芯片公司的支持,才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如今台湾首屈一指的高科技龙头,市值超过千亿美金。这一次的机会,该轮到中芯国际了。

像ReRAM技术这样的创新转移效应,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早前AMOLED领域的柔宇科技,量子点电视领域的纳晶科技,都是如此,通过“美国留学生技术+国内风投资金+国内市场需求”三方推动,让4.0版中国的高科技升级浪潮变得清晰而真实。


广东

2016年,广东的名义GDP增速从前一年的7.41%,跃升到9.20%,最近十几年来,第一次反超了江苏。

粤苏争霸,就跟京沪争霸一样,是中国区域竞争中长盛不衰的老话题了。在过去的几年中,广东经济因为出口加工业困境和非珠三角山区工业化的缓慢,而被江苏步步逼近,是什么原因让广东忽然又获得了重生的动力?

第一场科技革命,名曰“工业机器人革命”

广东的传统低端制造业,像纺织制鞋,大部分都已经搬走,能够留下来的,主要是电子和家电工业。他们,恰恰是近年工业机器人革命的主要改造对象。

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世界上每卖出4台就有1台销往中国。以前,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用处,是在汽车行业,所以大的厂家都是日本和欧洲的,它们伴随着汽车行业的壮大而成长。但是现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进入电子工业。

数据显示,2015年亚洲卖出了5.4万台汽车工业机器人,仅仅增长了4%,但是电子工业机器人却卖出了5.6万台,增长了41%。无论是增速,还是规模,都超越了前者。

江苏的工业,以钢铁、造船、化工等重工业为主,机器人改造的空间不大,而广东,因为支柱是电子工业,恰好是最受益于机器人渗透的,生产力的提升自然明显。

第二场科技革命,名曰“手机产业高端化”

去年年初的时候,有一个论点很流行,叫“不要让华为跑了”,君临也写了一篇文章指出,这没有什么好担忧的,本质上只是珠三角湾区大幕拉开的一个小插曲。

深圳人稠地窄,成本飙升,只能不断向高端服务业升级,整个深圳市区都有可能变成华南地区的商务CBD,既然是CBD了,地价能不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利润率相对较低的制造业只能向周边城市迁移,于是外溢效应就产生了。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整个珠三角的制造业都将受益于此,就像美国西部的硅谷湾区一样,通过密切的生产网络将圣荷西、山景城、帕罗奥图等城市连结为一个整体。

珠三角湾区的支柱,是电子工业,龙头则是智能手机。和传统PC电脑、笔记本电脑时代不同的是,智能手机时代唱主角的是本土品牌。

2016年,华为手机的出货量是1.4亿部,增速21%,OPPO出货量1亿部,增速110%,VIVO出货量8千万部,增速78%。三大品牌都进了全球前五,不仅在国内独领风骚,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都占据了相当份额。

国内媒体在分析OPPO和VIVO的成功时,往往带着有色眼镜,认为他们主要是通过营销和渠道的成功来获得的。这显然偏颇。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仅仅增长了6%,二线以下零售市场的增速也只有17%,这些数字显然支撑不起OPPO和VIVO翻倍的业绩增长。

核心原因在于,OPPO R9、VIVO X9、华为Mate9这些明星机型的热销,大量吃下了外资品牌高端机的份额。为什么这三个品牌的明星机能够实现本土取代,而不是其他的呢?

关键是口碑。智能手机的第一波普及浪潮已经过去,在普及期,营销和渠道起着主要作用,但现在,智能手机已经进入第二波的换机浪潮,在换机期,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产品体验和口碑,转化为指标,就是“用户留存率”。

以迪信通发布的消费者调研报告为例子,2016年,换机时还会选用同一个品牌的比例,苹果是64%,VIVO是51%,OPPO是44%,华为是40%,而三星只有26%,小米是21%,其他品牌的留存率更低。

用户留存率的差距拉大背后,是三大品牌的差异化定位。他们不再跟风,什么芯片的跑分竞赛,什么性价比,什么互联网思维,统统抛弃。他们开辟了新的战场,在年轻人热衷的拍摄功能上打造竞争壁垒,发起了一轮双摄像头、柔光自拍的普及运动。这些技术上的创新,正好吻合了年轻族群在社交网络上热衷的自拍和直播风潮,就此成为现象级的产品。

也就是说,三大品牌的成功上位,是依赖于高端机型的拍摄技术创新,这跟传统意义上本土品牌依靠价格战、营销战驱逐外资品牌的规律有着明显不同。也因此,据业内估计,2016年华为、OPPO、VIVO的手机业务利润都达到了100亿元级别,和前几年“只赚销量、不赚利润”的低端产业正式挥手告别了。


福建

2016年,福建名义GDP增速9.78%,连续几年在东部省份中表现出色。

可以说,福建是4.0版中国的一匹大黑马,本来资质平平,整体实力不如浙江和广东,传统的服装制鞋、食品工业最早遇到了困境,因此2000年之后,福建的GDP排名一直在下滑,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但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这家伙忽然就开挂了。

首先是前中石化总经理入闽,五年时间从无到有,帮助福建外科手术般移植了一个庞大的沿海石化产业链,接着是国家半导体战略,厦门、泉州、晋江等地频频被高层钦点,再次外科手术般移植了一个集成电路产业。

本土的民营资本同样积极转型,安踏的品牌升级,三安光电的LED芯片做大,瑞芯微成为三星高端笔记本的芯片供应商,时代新能源成为中国最有竞争力的汽车电池厂商,美图秀秀的崛起,等等,新兴产业有一种朝气蓬勃的态势。

这里重点谈谈美图公司

美图去年在港股上市,因为盈利能力欠佳,饱受质疑,股价表现一度低迷。那时候,美图财报显示,作为一款手机软件,其95%的收入来自手机硬件销售,半年亏损2.6亿元。

基于其商业模式问题,君临同样报以怀疑的态度。明明在国内已经拥有数亿的用户,为什么还要兜个大圈子,去卖什么美颜手机来赚辛苦钱呢?须知,智能手机的发展已经走向巨头垄断时代,美图的手机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弱,挣到钱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但如今,君临已经改变了看法。

春节期间,美图秀秀上线了一个“手绘”自拍功能,可以让自拍照实现削尖下巴,放大眼睛,增加闪亮的效果,简单来说,这是一款让女生变成芭比娃娃的魔法棒。比如下面这个效果。


“手绘自拍”上线之后,美图迅速红爆全球,在欧洲、美国、日本、台湾、拉美,各地无差别受到追捧。以前有句话说,日本女生靠化妆,中国女生靠美图,很显然,在互联网社交时代,中国的美图自拍文化已经拥有了征服全球的势能。

这使君临忽然意识到,美图,或许是第一家可以成为全球主流应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传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是很难走向全球的,因为他们的创意通常来自海外,在海外拥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你无法越过这个高山。相反,能够走向全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一定得是本土原创,拥有足够强大的技术领先性。这样,在进军海外的时候,就基本上是摧枯拉朽的,兵不血刃。

美图公司显然符合这个定义。

自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都会涌现出一些这种类型的互联网公司,比如今日头条、共享单车、秀场直播,等等。这种缺乏海外对标的本土公司,他们的商业空间将是基于全球市场来衡量的。

在传统的互联网产品中,比如百度和谷歌,滴滴和优步,中国公司和全球公司的市场价值之间,通常有着3-5倍的差距。试想一下,如果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其技术实力是全球独一份的,那是不是意味着,其商业价值也应该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呢?

从微观层面而言,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上海、广东、福建等部分东部省区,已经成功跨过了经济“L”型的低迷期,向着U型反转的阶段跃升。乏味的6.7%GDP数据下,4.0版中国的轮廓正在逐渐浮出水面,更精彩纷呈的内容,请期待这个系列的下一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君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