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良友纪录1926
最新的纪录片讯息,最全的纪录人资料库,最敏锐的行业动态,最深入人心的文化诠释。良友为您打造纪录人的心灵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物理元宵】元宵节里的那些学科知识点 ·  5 小时前  
广州初高君  ·  初中物理全册共22章节“复习提纲”! ·  昨天  
广州初高君  ·  初中物理全册共22章节“复习提纲”! ·  昨天  
环球物理  ·  【思维导图】中考物理全复习思维导图 ·  2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小行星要撞地球了?比我被车撞死的概率还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良友纪录1926

手艺 在这里传承 | 今晚,在央视感受《阿鲁科尔沁的纯净》

良友纪录1926  · 公众号  ·  · 2017-09-25 19:52

正文

9月25日 23:30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CCTV-1)

《中华民族》栏目

《阿鲁科尔沁的纯净》

第六集《传承》

惊艳首播




精细的雕刻、唯美的刺绣、玲珑的瓷器、生动的编织……


无数惊艳的传统技艺,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交织出一曲动人心弦的交响乐。


每当我们谈到辽阔的草原,总会想起蓝天白云下的草场上,那骏马奔驰、牧民放声高歌的场景。其实,在洁白的毡房之间,也流布着诸多瑰丽的传统技艺。


今天,我们就将随着纪录片《阿鲁科尔沁的纯净》的镜头,走入那广袤大地,追索流传在这里的精湛技艺。



在漫长的游牧历史中,蒙古族人民创造了许多形制简单,却粗犷耐用的生产生活用具,这些精湛的手工技艺独具匠心,世代传承。


在纪录片《阿鲁科尔沁的纯净》第六集《传承》中,我们就将见到几位传承了祖辈手艺的当代蒙古族人。




草原上的人们,逐水草而居。蒙古包就是这些旅人们歇息的驿站,也是他们随时可以带着走的家。纯手工制作的蒙古包,经久耐用,可供三代人使用。短短的30分钟,一座蒙古包就可以被从容地搭建起来。而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让这些遮风挡雨的“守护者”们,随着主人行走四方。有着整整40年蒙古包制作经历的乌力吉巴图,每次进山挑选木材,都会虔诚祭拜,感恩大自然的馈赠。他制作的蒙古包,美观耐用,成为很多人首选的居家必备。



如果说蒙古包是草原人流动的家,那么勒勒车就是他们漂泊的草原之舟。草原上的人们,祖祖辈辈都认为,“有车就有家,有家就有车”。所以,对于蒙古人来说,勒勒车就是他们的“家车”。这一点,似乎有点像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房车”。在漫长的迁徙路途上,勒勒车就是他们赖以跋涉的交通工具。而当他们安定下来的时候,勒勒车就成为了承载着衣箱等生活用品的“库房”。对于这样重要的工具,蒙古人自然不能掉以轻心。然而,当各种各样的机动车进入了草原人们的视野之后,勒勒车的制作似乎也出现了困局。手艺一流的勒勒车制作人赛音都楞,一直期望着自己的弟弟巴雅尔能够和自己一起做勒勒车。然而,赛音都楞几次的尝试都归于失败。



在蒙古草原上,不仅有像蒙古包、勒勒车这样的大件儿家具,还有很多饱含着蒙古人精巧心思的小物件儿,也在这里传承着。



草原女子擅长刺绣和缝纫,妻子青春特意为丈夫缝制了一件蒙古袍,上面绣了形态各异的56匹骏马,象征56个民族大团结,同时也祝愿丈夫赛马夺冠。



烟荷包制作技艺传承人鲍金花一做就是40多年,她花费两年苦功,制作了一个超级烟荷包,目前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蒙古族烟荷包,已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



进入古稀之年的曹德木加木苏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一辈子练出来的蒙医五疗法器械制作手艺传给儿子好日高。



在现代工业技术的冲击下,

传承久远的蒙古包还能否在今天再次焕发新的活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