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关注行业前沿信息 解读行业发展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孩子学习不专注、效率低?4天专注力强化训练, ...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400万砸出纽大烂尾娃,美本留学抛弃中产和暴发户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50集新概念英语动画视频,0元领!(手慢无) ·  4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央视封神,仿作拍出3.7亿,中国美学巅峰再次公开! ·  4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106-2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穿越大半个上海听评弹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 公众号  ·  · 2017-07-04 17:56

正文


马志伟、张建珍搭档的长篇评弹《沈万三》要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这样的大剧场连演15天,消息一出便引来一片哗然。不少业内人士忧心忡忡,既为长篇是否还有这样的魅力,能够“锁”住观众15天?也为拥有900多个位子的逸夫剧场,能坐满几成?

7月1日、2日这个双休日,长篇评弹《沈万三》以逸夫80%上座率,700多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迎来开门红。在这个选择众多的时代,是谁,愿意坐地铁、换公交,穿越大半个上海来听书呢?




或跨江或留宿

对住在崇明的吴家阿伯老两口而言,今夏最大的事,便是过江穿越大半个上海去逸夫舞台听长篇评弹《沈万三》。

坐申崇线过隧道、6号线地铁再换2号线,路上来回近4个小时,对吴家阿伯、阿婆而言,来次市中心并不容易,问他们怕不怕路上折腾,吴家阿伯笑道:“路是远了点,但现在要惬意地寻个书场听部长篇更不容易。反正我们退休工人,难得额!”

为听书不畏路迢迢的,还有家住奉贤南桥的周氏夫妇,周先生今年70高龄却很矫健,他谦虚说:“算不得老听客,真正迷上听书也是近十年的事。”奉贤在上海另一头,老夫妻来逸夫也需先步行20分钟去坐莘南线,再换地铁。

“我们订了一头一尾的票,想着听两个周末。”考虑到路上来回3个钟头,体谅老伴体力不济,周先生决定“潇洒一回”:“索性今天就不回去了,在附近借个旅馆,现在不是流行文化之旅嘛,我们也来次听书之旅。”


苏州听客组团

难得逸夫舞台这样综合性剧场要开长篇,苏州不少老听客也闻讯赶来,他们有马志伟、张建珍的粉丝,也有冲着《沈万三》这部长篇而来的资深书迷。原苏州电视台“电视书场”老编辑殷德泉就拉了一支20余人的队伍:“倒不是特意组织,我都退休了,本想自己溜过来听两场。是很多‘电视书场’老观众主动提起,说要不大家组团来,没想到旗子一拉居然有20多个人。”

策划制作“电视书场”的殷德泉,在评弹艺术中浸润多年,对长篇评弹入驻逸夫舞台,他击节赞叹:“都说现在评弹萧条,说到底就是说书的和听书的都没心思。别看苏州现在大大小小书场也有不下30个,可大多人员混杂。免费书场确实降低了听书的门槛,但却也淡化了竞争、削弱了质量,经过评弹辉煌期的老听客,很少能坐得进去。听书,也是有氛围的。”


长篇如同美剧

和传闻中评弹剧场里多数都是白头翁不同,《沈万三》的演出现场却有不少靓丽面孔。来自苏州八零后的蔡小姐一身潮范,在人群中分外扎眼,问她是否陪长辈前来,她反问:“八零后买票来听评弹,很奇怪吗?”

在蔡小姐看来,在她这样的年纪开始爱评弹,属于自然规律:“说说是八零后,也都是快奔四的人了,评弹这样的传统艺术,到了年龄自然而然就会听出味道。起码我身边很多同龄人,都开始渐渐入迷了。”

同样是一人前来的复旦大学的刘宇,说得更直接:“或许因为评弹是祖辈们就喜欢的艺术门类,很多年轻人会有‘喜欢老人家喜欢的东西,岂非过时’的偏见。但若能以平常心去听听那些出类拔萃的长篇,环环相扣的精彩程度,不亚于美剧。”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