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明晰FICC研究
各位朋友好,我是明明,中信证券债券研究首席。从人民银行到中信证券,不变的是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流动性、利率与汇率等问题的持续关注和研究。我们团队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及时判断市场风险和机遇,精确把握市场走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明晰FICC研究

【可转债策略思考】向弹性标的过渡

明晰FICC研究  · 公众号  ·  · 2022-11-14 19: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丨明 明债券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正股市场的逆转行情直接推动了转债市场的反转走势,与我们前期正股是当前转债市场核心矛盾的判断一致。从正股角度来看情绪仍在修复的通道中,政策依旧频出,预计相关板块会继续受到提振,转债市场大概率也并不会缺乏赚钱机会。但从估值角度来看,近期股性估值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结合成交量来看并未出现持续的进场资金,估值走阔需要情绪的进一步发酵配合,只是从当前水平而言风险可控,意味着现在可能是一个参与转债市场较为舒服的阶段。考虑到平均价格的回升,当前建议投资者增加弹性标的的仓位,关注个券效率。

转债市场小幅下跌。 上周中证转债指数收于408.33点,周下跌0.12%;可转债指数收于1697.71点,周上涨0.54%;可转债预案指数收于1446.13点,周下跌0.86%。转债市场上周日均交易额656.36亿元,日均环比上涨0.12%;最后一个交易日平均转债价格为135.03元,周下跌0.53%;最后一个交易日平均平价为97.16元,周下跌0.27%。

向弹性标的过渡。 中证转债指数上周走出V型反转走势,成交量在周五明显放大,市场情绪在消息面的推动下快速回暖。

正股市场的逆转行情直接推动了转债市场的反转走势,与我们前期正股是当前转债市场核心矛盾的判断一致。从正股角度来看,情绪仍在修复的通道中,政策依旧频出,预计相关板块会继续受到提振,转债市场大概率也并不会缺乏赚钱机会。但从估值角度来看,近期股性估值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结合成交量来看并未出现持续的进场资金,估值走阔需要情绪的进一步发酵配合,只是从当前水平而言风险可控,意味着现在可能是一个参与转债市场较为舒服的阶段。考虑到平均价格的回升,当前建议投资者增加弹性标的的仓位,关注个券效率。

我们依旧强调市场的波动水平较高,正股策略和波动率策略均有用武之地。投资者既可以从正股驱动视角配置高弹性标的,考虑到情绪的修复结合政策目标来看,建议以大安全、高端制造自主可控为重点方向,同时增加对医药和可选消费的配置,也可以带着价格安全垫配置“模糊的正确”,尤以次新券或者传统白马标的转债为主要方向,建议投资者积极把握当前这一窗口期。

高弹性组合建议重点关注斯莱转债、再22转债、法兰转债、苏试转债、伯特转债、朗新(润建)转债、江丰转债、丰山转债、一品转债、龙净转债。

稳健弹性组合建议关注浙22转债、爱迪转债、珀莱转债、永02转债、麦米转2、鸿路转债、苏银转债、欧22转债、温氏转债、杭叉转债。

风险因素: 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增速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市场回顾

转债市场小幅下跌

上周中证转债指数收于408.33点,周下跌0.12%;可转债指数收于1697.71点,周上涨0.54%;可转债预案指数收于1446.13点,周下跌0.86%。转债市场上周日均交易额656.36亿元,日均环比上涨0.12%;最后一个交易日平均转债价格为135.03元,周下跌0.53%;最后一个交易日平均平价为97.16元,周下跌0.27%。

上周在450支可交易转债中,231支上涨,0支平盘,219支下跌,其中芳源转债(31.05%)、麦米转2(28.26%)和锂科转债(28.07%)领涨,铂科转债(-18.07%)、帝尔转债(-17.98%)和明新转债(-8.81%)领跌。成交额方面,久其转债(241.74亿)、特一转债(183.44亿)和华森转债(172.33亿)居前。

转债正股小幅上涨

上周上证指数收于3087.29点,周上涨0.54%,深证成指收于11139.77点,周下跌0.43%,沪深两市日均交易额9380.03亿元,环比下降3.95%。中信证券30个一级行业中21个上涨9个下跌;其中房地产(9.59%)、传媒(4.68%)和建材(4.57%)领涨,电子(-3.52%)、国防军工(-3.36%)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3.21%)领跌。

上周在443支可交易正股中,243支上涨,6支平盘,194支下跌,其中特一药业(30.26%)、惠城环保(21.22%)和博汇股份(19.61%)领涨,帝尔激光(-22.28%)、铂科新材(-11.91%)和高测股份(-11.82%)领跌。

重要信息备忘

附录图表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2年11月14日发布《 可转债策略思考20221114 - 向弹性标的过渡 》,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