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始看这套书,阅读内容就直接延伸到了高中。
涵盖重大历史事件,读成语,通历史
一般的成语故事书在选编时,选入的都是寓言故事,比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等。但这套书在选择故事时独树一帜,把握了一个原则——故事要好看,故事中有历史!比如“国士无双”背后,藏的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正襟危坐”出现,是在贾谊、宋忠和汉代卜筮者司马季主的故事里
“后生可畏”背后,是“项橐七岁为圣人师”的故事,试读一段:
春秋时期有个名叫项橐(Xiàng Tuó)的孩子,他学识渊博,聪慧过人,被人们称作神童。
传说有一天,孔子驾车东游,路上遇到三个小孩,其中一个就是项橐。其他两个小孩在一起玩耍嬉闹,项橐却独自在一旁玩泥巴。
孔子看着觉得有趣,就停下车问项橐:“你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项橐回答说:“疯玩打闹的确很有趣,但也会有失手、起冲突的时候。玩闹时你追我赶,丢石头、掷瓦块,难免会摔跤出意外,甚至会伤及身体,导致生命危险。再说,即便不伤及身体和性命,哪怕只是撕破了鞋帽和衣服,也没什么好处,所以我不跟他们一起玩儿,这有什么奇怪吗?”
项橐边说,边用泥土堆了一座城池。孔子准备驾车继续前行,却被这座泥巴城池挡住了去路。
孔子喊道:“小朋友,你怎么不躲我的车啊?你的城池挡住了我的去路,能不能请你把它移开,给我让个路?”
项橐听了孔子的话,并没有起身让路的意思,他站起来回答道:“从古至今,只听说过车马被城池挡住了去路,会避开城池绕道行走。什么时候听说过在车马遇到城池时,要挪动城池为车马让路?”
孔子听了,大吃一惊。一个小孩子说出如此有道理的话,实在让他不敢小看。于是,他心悦诚服地掉转车头,绕过了泥巴堆砌的城池。
“顿首再拜“只是个简单的成语么?NONONO,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里,背后有一段超级精彩的历史:
齐国要攻打鲁国,国难当头之际,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奔走于齐、吴、晋、越之间游说,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和错综复杂的利益,使君王们改变了原先的计划,进而令五国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鲁国幸免于难,弱小的越国则成为了“霸越”。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翻开书就知道。
书中的历史成语故事,来源于《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等31本经典历史古籍,涵盖以上说的历史趣事、历史典故和勾践灭吴、荆轲刺秦、武王灭商等重大历史事件。
故事+历史知识+造句练习,有故事有知识,模块设计合理
书中分为四个模块。故事部分是这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部分配有插图,故事都来自于活生生的历史,好读好看。
读完故事,还有历史知识和语文知识。历史知识部分介绍了成语的原文出处和相应的历史事件,
语文知识部分仿佛语文老师开讲,逐字解释成语意思,并介绍近义词和反义词,词汇量蹭蹭涨。
最后,造句练习部分实战演练,让孩子真正学会如何运用,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游刃有余。
可以说,这套书真正做到了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
知名作家执笔,水墨画家配图,古文献学博士审订
提起这套书的作者,也是大有来头。作者周玉洁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周姐姐讲成语故事》等传统文化系列图书19本,作品曾多次出现在全国多个省份的高考模拟试卷和高中语文期中、期末考试卷的阅读分析题中;还作为课外阅读教辅资料,在多省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
周玉洁老师
试卷上出现的周玉洁老师作品
绘者金匠是水墨画家,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博士,他的画既有水墨丹青的传统风味,又有现代的幽默趣味。书中共有71幅插图,欣赏其中几幅
审订人罗唯嘉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参与编纂《诗经学大辞典》(诗经词语部分),出版专著《精讲论语十四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本科生讲授《中国文学与文化》公开课。他对照古籍,一一审校了书中的所有文字,确保每一个历史细节的准确。
全书共10册,每册一个主题,一组与该主题相关的成语故事,方便孩子归纳、理解。
包含成语:网开一面、威武不屈、叩马而谏等
和美德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中展现了诚信、礼貌、忠诚等中华传统美德。
包含成语:老当益壮、退避三舍、悲歌击筑等
和侠义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中展现了古代游侠武士们侠肝义胆的品质
包含成语:不耻下问、箪食瓢饮、韦编三绝等
和勤学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人勤奋、刻苦、好学的治学态度
包含成语:同仇敌忾、夸父追日、不食周粟等
和励志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中展现了古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
包含成语:酒池肉林、百身莫赎、不寒而栗等
和苛政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中展现了相关史实和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不屈精神。
包含成语:完璧归赵、计然之策、借箸代筹等
和谋略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中展现了古代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计谋策略。
包含成语:舍生取义、举案齐眉、管鲍之交等
和仁爱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中展现了古人仁爱、慈悲、崇尚和平的精神品质。
包含成语:蚌鹬相持、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等
和口才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人崇尚智慧、以理服人的特质。
包含成语:民惟邦本、论功行封、改过自新等
和仁政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中展现了古人心怀百姓疾苦的仁爱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