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估计也是因为各个行业规则不太一样。有些行业是人跟着经验成长,有的是迭代太快,所以行业成长起来就把人淘汰了。这个时候就要逼着人年轻时候多积攒点资本。
这几年的互联网报道,经常说 “某优秀大龄员工因为大龄,惨遭辞退,也找不到下家”。我对此颇感怀疑。
因为在我的个人经历中,很少见到 “优秀大龄员工”。
如果是 35+,尤其 40+ 大龄员工,大多数暮气沉沉,知识结构老化,路径依赖严重,学习能力显著下降,倾向于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出来,无限次复用过去学会的老技能。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自认为是优秀员工。
我的年龄比这些大龄员工都大,但我最喜欢合作的是 26-33 岁,大概这个年龄段的员工。学习能力强,头脑活跃,态度积极。
35+ 的人更多是学习能力弱,路径依赖,情绪疲惫。
直白地说,我喜欢 26-33 岁的员工,不是因为他们便宜(又不是我发工资),或者他们能加班(高效率工作不依赖加班),单纯因为他们就是比大龄员工的工作交付更强。
“能力” 是一个很虚的词,我只看交付。30+ 的交付大概率碾压 40+。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残酷的,飞快迭代的行业。残酷到什么程度呢?三年前的经验与手感可能就有点过时了,五年前绝逼过时如废柴。
更他妈的残酷的是,哪怕你一直都很努力,你工作的环境过时了,不能给你安排高价值任务,你也会跟着过时。
这就是我个人坚持 “两年一跳” 的原因。
在这个背景下,不仅个人要有高素质高能力高成长性,还要不断切换到提供高价值任务的工作环境,才能不掉队。
否则,那些在高价值任务中锻炼了两三年的人,分分钟就超过你了。
再过几年,他们的工作环境落后了,新的潮流又会把他们淹没……
因为在我的个人经历中,很少见到 “优秀大龄员工”。
如果是 35+,尤其 40+ 大龄员工,大多数暮气沉沉,知识结构老化,路径依赖严重,学习能力显著下降,倾向于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出来,无限次复用过去学会的老技能。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自认为是优秀员工。
我的年龄比这些大龄员工都大,但我最喜欢合作的是 26-33 岁,大概这个年龄段的员工。学习能力强,头脑活跃,态度积极。
35+ 的人更多是学习能力弱,路径依赖,情绪疲惫。
直白地说,我喜欢 26-33 岁的员工,不是因为他们便宜(又不是我发工资),或者他们能加班(高效率工作不依赖加班),单纯因为他们就是比大龄员工的工作交付更强。
“能力” 是一个很虚的词,我只看交付。30+ 的交付大概率碾压 40+。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残酷的,飞快迭代的行业。残酷到什么程度呢?三年前的经验与手感可能就有点过时了,五年前绝逼过时如废柴。
更他妈的残酷的是,哪怕你一直都很努力,你工作的环境过时了,不能给你安排高价值任务,你也会跟着过时。
这就是我个人坚持 “两年一跳” 的原因。
在这个背景下,不仅个人要有高素质高能力高成长性,还要不断切换到提供高价值任务的工作环境,才能不掉队。
否则,那些在高价值任务中锻炼了两三年的人,分分钟就超过你了。
再过几年,他们的工作环境落后了,新的潮流又会把他们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