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火球区块链
区块链第一深度媒体。由来自各大知名财经门户的财经记者团队主笔。聚集更多行业独角兽,更贴近监管层,观察视角很专业,致力于把你从极客描绘的抽象概念和编译肥皂文的世界解救出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火球区块链

911事件被解禁,时隔多年后十大真相谜题大揭秘!

火球区块链  · 公众号  · 区块链  · 2017-09-11 17: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01年9月11日上午,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两座建筑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世界贸易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9时许,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向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




在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遇难,其中2974人被官方证实死亡,另外还有24人下落不明。遇难人员名单中包括:四架飞机上的全部乘客共246人,世贸中心2603人,五角大楼125人。共有411名救援人员在此事件中殉职。



事件疑问:恐怖分子为何选择在9月11号袭击?

本来在美国911是作为报警电话号码的。恐怖分子选择9月11号显然是对美国的挑衅。


美国911报警电话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美国总统法律实施与司法管理委员会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一个统一的电话号码,以便于人们及时报告紧急事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很快宣布选择911作为报警电话号码。1968年2月,全国第一个911报警台在亚拉巴马州的哈利维尔设立。20世纪70年代后,911报警电话开始大量增加。1976年,17%的美国人可拨打该号码,1979年上升到26%,1987年为50%,而今已达到85%。美国大约50%的国土面积已接通911号码,其中95%是加强版系统,可提供每个呼叫者的姓名与位置信息。五角大楼是在1941年9月11日动工的,和恐怖袭击正好相隔60年。这样恐怖分子才会选择9.11这一天对它进行袭击。


就像肯尼迪遇刺一样,9.11事件的真相,也许要等到若干年之后才能得到完全的披露。


美国国家反恐中心2011年2月9日表示,美国安全最大的威胁不再是“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而是具有美国与也门双重国籍的安瓦尔·奥基。“9·11”事件中的两名劫机者曾声称奥拉基是自己的精神导师。



美方反应:追捕近十年 成功击毙本拉登

美国政府的各级部门展开了对事件的调查。美国政府在事件发生后立即秘密拘留、逮捕、盘问了至少1200人,大多数是非美国公民的阿拉伯或穆斯林男子。美国司法部也查问了5000名来自中东的男子。政府后来承认,当中只有10到15人与基地组织有关,但是无人牵涉9.11事件。但是依然有500人因触犯移民条例而被监禁,70名以色列人因违反旅游观光签证而被拘留。国会通过了400亿美元紧急拨款,还有大约200亿美元拨款用于航空公司补助。多部被指责为侵犯人身自由,为政府监视民众提供便利的法律也获得通过。10月10日,联邦调查局公布了「FBI恐怖分子通缉令」名单。


情报专家们开出一份可疑嫌犯的“简短列表”——所有有能力以及动机发动类似袭击的组织名单。非常肯定的是,所有劫机者都是阿拉伯人,没有一个有阿富汗背景;此外袭击的精心策划、规模以及事件后无人承认责任,这都与阿尔盖达组织以往的作风相近。值得注意的时,大多数劫机者大多来自沙特阿拉伯,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对该国采取任何行动。


虽然本·拉登领导的阿尔盖达组织从未公开声明对事件负责,他们公开赞扬事件,并暗示该组织曾经幕后策划过整个事件。该组织发言人在一卷寄给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录影带(2001年10月播出)中说,“美国人应该知道,更多的飞机风暴将不会停止……在伊斯兰世界,有成千上万年轻人渴望牺牲,他们死的信念与美国人生的信念一样强烈!”



历史点评:

“9·11”事件已过去十六年了,世界上仍存在“非人道主义灾难”,仍有恐怖和邪恶势力滋生。当年的911是一个未解之谜,到底是美国人的阴谋,还是以拉登为首的恐怖分子造成的,我们还是无从而知。但是9.11事件让我们在和平年代重新有了危机感。美国在911事件之后发起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一开始都势如破竹、形势大好,但是战争上的胜利不见得是政治上的胜利,美国最大的错误是:它很容易赢得战争,但不容易赢得战争的成果,这是美国需要深切检讨的事情。



9.11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今天(11日)是“9·11”16周年纪念日。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你或许可以原谅你的敌人,但是不要忘记他们的名字”。对美国人来说,“9·11”是无法忘记的。


谜题一:

美国总统布什何时获悉“9.11”事件以及他对整个事件都了解哪些内情?

有消息称布什早在2001年8月6日在度假期间就收到了赖斯的一份“分析报告”,报告警告说美国可能会很快受到恐怖分子的攻击。那么,这份警告报告的恐怖警告细节是什么?当时布什是否应该立即终止假期直接返回华盛顿研究相关问题呢?


谜题二:

美国国家安全局情报系统是否收到“9.11”事件可能发生的警告?

美国国家安全局曾承认,该机构在“9.11”事件发生前一天从恐怖分子手中“截获了”两份信息,这些信息暗示9月11日将是恐怖分子采取重大攻击行动的日子。不幸的是,这两份信息直到9月12日才受到重视,但为时已晚。


谜题三:

美国的空军战机为什么没能击落被劫持用来撞击世贸大楼的飞机?

据悉,空中交通控制人员在4架被劫持的客机起飞之后几分钟就与这些飞机失去了联络,但美国空军却未能阻止恐怖分子驾机撞毁世贸大楼。难道空中交通控制人员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将相关情况通知给军方部门、以至于美国空军无法对恐怖分子的行动采取相应的措施?


谜题四:

美国联合航空93号航班是否真在宾夕法尼亚州上空被击落?

五角大楼既没有否认击落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93号航班,也没有证实这架飞机上的乘客在与劫机者争夺飞机控制权中导致飞机最终坠毁。


谜题五:

为什么美国联邦法律不对飞机驾驶舱的舱门进行加固?

早在几年前,其他国家的航空公司就已经对飞机驾驶舱门进行了加固,而美国的航空公司却没有这么做。是否是由于美国的航空公司因为运行成本日益提高而反对这一措施?


谜题六:

为何世贸中心大楼通往最顶层阳台的大门是锁着的?

在1993年的世贸大楼爆炸中,数百名工作人员是通过顶层大门死里逃生的。

而当年9月11日,当数百名工作人员逃到顶层楼梯口时却发现通往阳台的大门被人锁上了。


谜题七:

美国五角大楼为何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这一恐怖事件让人们意识到,即便是美国最核心的军事机构也可能遭到恐怖分子的精确打击。


谜题八:

是否有机构或个人承认“9.11”事件是他们所为?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最初曾答应要公开有关沙特富翁本拉丹及“基地”在“9.11”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的相关证据,但随后却没有兑现这一承诺。


谜题九:

2001年9月11日当天,本.拉丹本人到底在哪里?

阿富汗方面告诉记者称,拉丹和他的支持者在9月10日就离开阿富汗前往克什米尔地区,但美国军方官员却在今年1月份还表示拉丹就躲在阿富汗的托拉搏拉山区。


谜题十:

布什政府为何不愿对“9.11”事件展开真正意义上调查?

美国参众两院下属的情报委员会官员目前正在考虑颁布一项法案组建有限的独立调查小组,但布什却公开反对这么做,他到底想隐藏什么?




911,一个为人熟知的数字,代表了各种不同的含义。20世纪60年代做为美国的报警电话开始在美国逐步推广使用。2001年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更是让大家记住了这个数字。



相信大家对“911”的故事都不陌生,美国也基于这次恐怖袭击拍摄了不少影视作品。比如2006年反应灾难营救的《世贸中心》,2011年反应灾难后家庭创伤的《特别响,非常近 》等等。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部短片距离事件发生更为久远,同前面例举的两部影片比,也更具反思意味。它叫做“Through The Dust(穿越尘埃)”,由Jonah Markowitz和Brandon Lavoie完成于2016年,以冷峻而富有力量的眼光,纪录了一个跨域15年的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安东尼·米兰达是一位灾难中的救援者,一位污染里的牺牲者,一位灾难后的反思者。他拥有“911事件”最一手的记忆,也承受着短暂污染所带来的持续一生的病痛。15年后,安东尼口中说出的话厚重而直击内心。他当然在乎自身的小家、在乎自己的癌症,但他目光所及的最远处,也覆盖了对整个社会的拷问。当权者更愿意宣扬当时立即牺牲的烈士,百姓们更愿意选择回避那充满伤痛的一天,媒体们更愿意选择白皮肤的英雄进行歌颂。而在时间的长河中,那些漫长的充满黑暗的角落很容易就被遗忘了。


很明显安东尼是不满的,他没有对自己的绝症不满,而是对不计其数被遗忘、不团结的事件感到失望。人类是有趣的生物,灾难能激发博爱,安逸却埋藏了良知。


——今晚如果有时间,不妨静静的看看这部影片吧。






一个有用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