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重要网点,应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坚持聚焦重点,坚持服务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坚持普惠服务与重点服务并重,依托高校信息资源、教育资源和研究资源等优势,聚焦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原创性、引领性协同攻关,加强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支撑,助力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2024年4月,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考核评估工作正式开启,围绕基础工作、支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专业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建立协调机制等方面对首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进行考核评估,并结合首批高校知产中心工作情况现状,总结发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工作指引》,为各大高校知产中心开展服务进一步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于2021年11月正式成立,并在2022年12月成功获批第四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中心发挥自身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展各层次的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专利信息咨询服务、以及专利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工作。
因此,今年中心基于政策导向与服务现状,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其中重点工作及成果如下:
今年4月,中心针对2023年前校内存量专利开展专利分级分类分析,从专利申请数量、发展趋势、公开地区、重点核心技术筛选、产学研合作转化情况、价值评级及转化策略等多个维度开展专利盘点梳理与分级分类工作,形成《北京师范大学专利分级分类报告》,对我校专利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根据提出高价值专利发展建议,为知识产权管理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决策依据。
资源整合,初步搭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与相关数据库
今年,中心初步搭建我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包括我校机构专利库、全国高校库以及转移转化等模块,对我校现有专利进行整体资源整合管理,方便后续进行专利数据统计与分析。
此外,中心还对校内已有软件著作权成果开展梳理,并利用各类渠道收集、整理各技术领域专利专家信息,分别建立学校软件著作权成果库和专利预审专家库,为学校软件著作权成果统计、专利预审流程提供数据支持。
深度分析,面向校内科研团队开展专利导航、专利申请前评估服务
基于我校专利的统计分析结果,中心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各技术领域的重点项目及院系内重要发明人开展走访,过程中记录需求并思考可开展的专利深度服务形式。
2024年6月,中心面向我校化学学院(放射性药物产业)、教育学部与人工智能学院(智慧教育产业)开展专利导航服务,并针对产业内每种技术分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全球/中国专利全景数据、申请企业情况、高校科研情况、转化去向等维度进行深度剖析,在此基础上添加对标高校分析、专利潜在转化企业推荐、代理机构推荐、合作科研团队推荐等模块,为我校科研团队在未来专利的研发方向、申请领域、合作转化对象等方面提供专业的专利导航路径和建议。
2024年底,基于科研院知识产权管理与科研成果转化办公室需求,中心对参与预审的专利展开申请前评估工作,通过检索筛选专利对比文件,对申请专利文件进行非正常申请评估,并提出具体问题及修改建议,从而提升我校专利申请质量,强化高价值专利的创造、运用和管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多样宣传,面向师生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精神,全面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知识产权管理与科研成果转化办公室,在邱季端体育馆南侧成功举办了“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4·26’知识产权宣传日”系列活动,包括知识产权展览、专利有奖问答、商标竞猜等,增强我校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和创新的社会氛围,受到广泛好评。
从2018年至今,图书馆在开设的公选课程教学和培训讲座中特别设置了专利文献检索与利用的相关内容,宣讲普及知识产权信息知识与技能,提高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技能。今年,馆内正式上线《面向未来的信息素养--学术启航必修课》慕课课程,其中也包含对于专利文献检索利用的线上课程。经统计,今年共有28位研究生在线下参与课程学习,342人在线学习慕课课程。
此外,自2021年起,中心还联合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建立北师大教育分站并定期开展培训。2024年,中心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知识产权远程培训2024年1期、2期培训班,根据本校学科特色及师生的具体情况,精心挑选了知识产权战略与规划、知识产权政策与制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侵权防范、商标法等共计28门课程。基于上述宣传工作,今年共计22位新注册用户,106人次在2024年进行选课,共计完成近10000分钟的学习。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宣传日期间,结合时事热点,通过小图微课发布知识产权微信3篇,包括《帮助盲人“听”电影是否构成侵权?——知识产权促进社会公平》《天水麻辣烫背后的“秘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助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专利布局之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以新能源汽车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为例》,共计382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