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了股市、债市、商品市场、资金利率的变化及机构行为。股市表现不振,科技、中小微盘概念显著下跌;债市收益率波动较大,长端交易情绪明显修复;商品市场中基建地产概念商品表现较强。此外,资金利率出现天地板现象,流动性变化背后可能涉及央行回购投放到位等因素。整体来看,市场处于混沌期,研判难度增大。
科创50、创业板指下跌2.52%、1.98%,中证2000、万得微盘股指下跌2.82%、2.48%,大盘股指跌幅相对较窄。
10年国债收益率基本持平,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0.8bp,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仍收跌。长端交易情绪得到修复。
MLF与OMO到期高达5330亿元,央行逆回购续作规模仅为4892亿元。资金面午后转松,非银隔夜成本逐步下台阶。
行情由减速区进入混沌期,多空双方交锋加剧。参考历史行情,若成交额显著缩量,行情可能面临高位回调的压力。
2月18日,股债叙事皆有反转。股市上演高点回调,午后各大指数放量下跌;债市收益率先上后下,长端交易情绪明显修复。
复盘各类资产表现,股市,
前期表现更为突出的科技、中小微盘概念显著下跌,科创50、创业板指下跌2.52%、1.98%,中证2000、万得微盘股指下跌2.82%、2.48%,大盘股指跌幅相对较窄,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下跌0.93%、0.88%。
债市,
10年国债收益率基本持平前一交易日,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0.8bp,国债期货则由于收盘较早,10年、30年主力合约仍收跌0.17%、0.32%。
商品市场,
昨日大跌后,今日黄金表现出现反转,沪金价格上涨0.50%,与此同时,沪银、沪铜价格则下跌0.48%、0.83%;基建地产概念商品表现较强,螺纹钢、铁矿石、玻璃价格上涨1.35%、2.51%、1.27%,沥青价格微跌0.16%。
资金利率再现“天地板”。
今日MLF与OMO到期高达5330亿元,而央行逆回购续作规模仅为4892亿元,单日净回笼438亿元,“央行呵护”的市场预期又一次落空,早盘资金面愈发收敛,非银隔夜借贷成本由开盘的2.50%,持续攀升至午盘的2.55%。由于存单询价主要集中在上午进行,这也使得多数
3个月国股行新发存单利率突破2.00%,
其余期限利率也普遍在1.95%一线,存单一级曲线几乎平行上移5bp。
午后随着银行融出提升,资金面转松,非银隔夜成本逐步下台阶至尾盘的1.60%,回归合理水平。
流动性极致变化的背后,可能是本月央行买断式回购投放到位,银行得到稳定负债补充。
不过,从短端收益率变化来看,经过之前的反复,市场还在观望资金面修复的持续性,全天来看,1年、2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仍较前一日上行4-5bp。
长端利率“大起大落”,整体表现优于短端。
以30年国债活跃券作为参考,早盘在资金情绪最悲观的时刻,其收益率一度上行约3.4bp;然而随着午盘资金转松,股市调整,长债快速修复,尾盘甚至相对前一收盘价下行0.8bp。从机构行为角度来看,根据CNEX资金分歧指数,险资几乎是全日最大买盘,配置盘进场,成为债市较强安全垫。
相对去年12月低点,1年国债已经上行53bp,2年和3年国债也上行了30bp以上。债市能否否极泰来,资金面依旧是关键变量,对此可能需要继续观察银行体系净融出规模可否回升至3-4万亿元水平(满足市场基础的杠杆需求)。否则,资金面的修复可能仍存反复,配置盘可以逢调入场,而交易难度偏大。
权益方面,行情由“减速区”进入“混沌期”。
昨日放量上涨伴随着日内宽幅震荡,指向多空双方的交锋加剧,K线在高位形成“十字星”。今日市场则显著回调,万得全A下跌1.64%。
同时,随着行情从高位回落,短期走势的研判难度增大。
参考历史,本轮从2025年1月中旬开启的反弹行情,与2024年10月18日至11月11日的行情节奏较为相似,均为“上涨-横盘-加速上涨”的走势。而彼时市场开始高位回落的标志,是行情先大幅下跌,随后成交额“断层式”缩量。
从这一角度看,若明后两天成交额显著缩量,意味着行情可能面临高位回调的压力。
占优风格切换至红利,“高低切”逻辑继续扩散。
昨天占优板块的轮动发生在科技风格内部,例如由AIGC切换至机器人和算力。不过,机器人和算力依然属于高位品种,畏高资金的担忧仍未消退。
今日“高低切”逻辑则扩散至全市场,AIGC指数下跌4.37%,同时SW银行指数上涨1.05%,或是避险情绪发酵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红利板块的占优主要是出于“寻找低位品种”的思路,而非“纯债替代”的红利逻辑。
在“科技热”退潮之前,红利逻辑可能都不会成为市场主要考量因素(其他主题存在潜在收益,意味着红利品种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从近期情况看,AI竞争加剧的格局仍在延续。马斯克旗下公司xAI今日发布Grok-3模型,根据公开的测试结果,其表现领先于Gemini-2 Pro、DeepSeek-V3、GPT-4o等大模型。
这意味着,在全球竞争格局下,“科技热”可能并不会退潮,红利板块或许只是资金暂时的“避风港”。
往后看,“混沌期”行情的研判难度增大,多看少动或许是相对稳健的选择。如果行情从高位回落,则可以考虑在2月底博弈由政策预期驱动的行情;若行情延续上周的缓慢上涨,则可能需要继续保持谨慎。
结构上,短期内关注本轮上涨行情中涨幅偏低的品种,例如红利股、低位消费股(如家电、食品饮料)等。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继续走强,南向资金净买入200亿元,或与民营企业座谈会推动大型互联网公司行情预期相关。而AH溢价指数继续下降,指向港股或仍然面临性价比考验。
文中观点部分节选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