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的长租公寓
爆仓
“长租公寓爆仓,一定比P2P爆雷更厉害。”前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辉在个人媒体沟通会上着重强调哄抬房租的危险性。
一周之后,杭州鼎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胡景辉的言论绝非危言耸听。
近日,杭州鼎家发布公告称,因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目前已停止运营。
需要注意的是,鼎家的崩盘同时也开创了长租公寓企业“爆仓”先河。
而破产一事也得到了鼎家法人魏永锋的公开承认,“目前
实质受损房东880户、受损租客1770元,暂未进行任何赔付。”
据公开资料显示,鼎家在2017年10月以“鼎寓”品牌,进入长租公寓市场。
今年2月份,筑家作为唯一资金方入股鼎家,出资1100万,占股10%,鼎家也由此完成Pre-A轮融资。
那么这样来看,鼎家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在蒸蒸日上的大环境下企业为何会突然崩塌?这成为了业内争议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
大部分观点则倾向于其推行的“长租+金融”模式导致破产。
公开数据显示,
鼎家今年1到7月份的运营情况,并表示鼎家每个月运营层面的平均亏损在150万左右,1到7月份亏损900万左右。
对此,魏永锋进行了否认并对破产缘由进行了总结,他说,
“长租公寓市场竞争压力大,房东对租金预期变高,导致拿房成本过高,在这样背景下,鼎家拿房有盲目扩张的倾向。”
金融套路
根据公开资料,2017年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租金规模约为1.3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租金成交总额将达到3万亿元,租赁人口达到2.3亿;到2030年租金成交总额有望达到4.6万亿元,租赁人口达到2.7亿。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整体租房市场中,长租公寓的占有率不足2%。
正是这样的“缺口”,形成了犹如飓风般的风口,并吸引了无数企业在此之中不乏一些行业巨头。
根据克而瑞数据统计,中国排名前30名的房企中已经有3分之1通过不同的方式接入租赁市场。
万科、龙湖、中海等开发商纷纷推出自己的公寓品牌,链家、世联行等地产服务商也推出了自有公寓,甚至不少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踏入长足公寓市场。
而随着玩家的急增,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有前我爱我家员工爆料称,据不完全统计在2016-2017年7月中已经近20家企业退出长租公寓市场。
事实上,在长租公寓的这个圈子里,
企业如果想要在行业中有一席之地的话就需要有庞大的资金支持。
可以说,局中所有玩家,都是在靠推行“长租公寓+租房贷”的模式过活。
在这种模式中,平台方会率先抛出高于市场租金的价格来吸引
房东投放房源,进而通过
信用贷推行“押一付一”、“0押金”等交租方式
吸引租客办理租房贷款(部分不乏企业甚至不通知租客是通过贷款方式)。
在贷款方一次性将资金注入平台后,
除
除
每月支付给房东租金后,剩余资金全部沉淀在平台。
这样来看,
“长租公寓+租房贷”实现了“
三赢”,
但是实际上由于目前房产价格高,国内住房租赁的回报率尚不足以支撑盈利,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就无法向房东支付租金,进而导致挪用收到的房租贷款。
而房东一旦收不到租金,按照最高法相关解释规定,可以要求租客腾退并收回房子,而租客租赁的房子即使被收回,也必须继续向银行归还贷款。
这样来看,在这个盈利模式的三角形中,租客处于最不利的地位,目前鼎家1770户租客均需要面对这个问题,而鼎家方面也暂未能拿出有效措施。
危机四伏
表面上看似无限美好的长租公寓,为都市白领规划了无与伦比的精致生活困境,但事实上这美景的背后却危机四伏。
“长租公寓就是一个陷阱套着另一个陷阱。”前长租北京某长租公寓租客邢鑫如此说道。
2015年,
邢鑫在众多房源中,挑选了一套
位于北京欢乐谷附近的长租公寓。
他表示,
在当时他被企业的虚假宣传所吸引,小清新的房间装饰明显要优于同价位的民宅,电子门禁以及打造的社区概念等噱头更是让他产生了无数好感。
即便是在是房租高于平均价情况下,他仍然选择了这家长租公寓,但却成为了噩梦的开始。
面对《旅界》,邢鑫表示企业在网站中宣传的房源都是不存在的,平台人员的借口花样百出,想要好的户型、好的朝向就必须价钱。
“所有你在网站能看到的房源你都是虚假的,因为根本就不存在。”邢鑫如此说道。
“
商业用水,商业用电
”、“
不允许私接宽带
”、“
所谓的管家服务就是每个月催你交房租的短信
”、“
维修是不存在的
”、“
隔音差到你连隔壁说话都听的一清二楚
”邢鑫不断列举着长租公寓罪状。
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搬离了这家长租公寓,但没想到在退还租金的环节上又出了“坑”。
他被所谓的管家告知,搬走可以,但押金不退。
原因有二:一是租期未到,二是没有提前一个月提出解约,违反了合约上的部分条款。
除此之外,当初预付的剩余租金,也被告知要等搬空半个月后才会予以退还,在诸多霸王条款之下让他有了哑巴吃黄连的感觉。
最终,在多次沟通之下,6个月后他终于拿到了自己预付的租金。
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邢鑫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整个行业的通病。
当下的长租公寓市场进入了一个畸形状态,企业为了争夺房源不惜利用租客信用进行扩张,但在服务与口碑上却毫无建树,在社交网络中谩骂声一片,进而呈现出一种无本万利的状态,而可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