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运动场内外:近代女性争取的不只是运动的空间 ·  昨天  
十点读书  ·  越过越好命的人,都早早戒掉了这件事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中年女人过得不好,三个细节暴露,很明显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你对待生活的态度,暴露了你的层次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4-16 19:59

正文


01


刷朋友圈的时候,无意中刷到老同学po出的一张图。

图上是她刚租的小单间,从墙壁到地板,都被她细心地改造过。

原木地板上铺着纯白色的地毯、置物架上摆满了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床边还有一盏暖色调的落地灯。20平米不到的空间,竟被她布置出日式观景酒店般的格调。

底下有很多点赞的,也有替她惋惜的:

“又不是自己的房子,花钱装修不觉得亏吗?”

“要是我就不肯这样,万一房东突然毁约,要把房子收回去,那岂不是白费功夫了。”

她只是淡淡地回复了一句:“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

我反复看着那张照片,从心底里羡慕起她的讲究和精致。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容易让人终日忙碌,丧失自己。房间对我们来说只是睡觉的地方,吃饭变成了固定不变的外卖套餐。

习惯性地嘲笑那些在朋友圈里晒大餐、晒旅行照片的现充,对自己一成不变、晦暗无光的人生心安理得。

我们就这样输给了眼前的苟且,还否定了别人的诗和远方。



02


那是我来到这座城市的第五年。下班后随着拥挤的人潮涌上公交,木然地盯着手机屏幕。

周围的人打电话、聊天,混杂着小孩的哭声,各种噪音不断拉扯着我的神经。

疲惫到不行的身体和心都在叫嚣着休息,渴望好好地坐下来,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

就在那个时候,我刷到了微博上一个叫“野食小哥”的博主发的视频。我看到他为了做一顿好吃的面,翻山越岭去挖笋和野菜,大费周章地把面煮好后,一脸满足地大快朵颐。

不知道为什么,简单的一段美食视频竟戳到了我的泪点。

我都忘了自己有多久,没有那么单纯地、执着地,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全力以赴了。

平时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不是随便吃点零食和方便面,就是点个外卖。每天凑合地将三餐对付过去,不讲究营养搭配,无所谓味道如何。

比起生活,更像是生存。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习惯凑合和将就。拿工作忙当借口,吃着油腻的快餐、放弃健身和阅读,每天顶着黑眼圈浑浑噩噩地度过。

“随便吃点吧。做菜洗碗什么的太麻烦了。”“房间太乱?将就过着吧。反正有地方睡觉就行。” ......

永无止境的妥协和让步,让凑合与将就变成了生活的一种常态。

生活被暴露出最粗糙的一面,毫无幸福感可言。

扪心自问: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03


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美好。在热爱生活的人的眼里,琐碎的生活日常都能精致得如诗如画。

我很喜欢美国的一位摄影师Susan Licht,在她的镜头下,一花一木,一桌一椅,所有再普通不过的事物都带上了一种温度。

她只是一位老教师,退休后,通过摄影又重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她说,“尽管再黑暗的日子,仍然可以找到美丽。捕捉生命中的美丽画面已经成为我最喜欢的疗伤方式。”

一个人过得有多讲究,她就会有多幸福。

真正的精致,其实与金钱无关,是一种态度。有人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苟且,有人却将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那些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忱的人,总是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日本老牌杂志《生活手帖》总编辑、畅销书作家松浦弥太郎,被评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18岁高中辍学, 41 岁第一次就业,这样的经历在很多人看来,充满了一种失败感。却也正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他比常人更懂得如何生活。

他每天5点起床跑马拉松, 7 点进公司,下午 5 点半一定会结束工作。

他不但这样要求自己,也规定他的员工每天下午5点半都要下班,周末也不允许加班。他希望员工能够好好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寻找美食、见见朋友,发现生活的乐趣。

因为他相信,只有用心生活,才会有所发现,写出那些让人感动的事情。

我想,这也是松浦的每本书都能畅销、备受追捧的原因吧。用心生活的人,确实存在着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一个人专注于寻找生活中的美好、讲究生活情趣的过程,也就是提升自己、重塑身心的过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