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为你读诗
人充满劳绩,但仍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关注「为你读诗」公众微信,每晚10点,您将收听到一位不同行业的特别嘉宾,为你读一则动人的诗篇。「为你读诗」希冀以读诗的方式,为现代社会中奔忙的人们,探寻一片可以让灵魂栖息的诗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个梅特涅主义者  ·  资治通鉴:绝死富贵路,霍光的不幸 ·  昨天  
一个梅特涅主义者  ·  资治通鉴:绝死富贵路,霍光的不幸 ·  昨天  
北京大学  ·  她在北大开的这门课也太火了…… ·  3 天前  
北京大学  ·  爱在,北大月升日落时 ·  4 天前  
北京大学  ·  爱在,北大月升日落时 ·  4 天前  
为你读诗  ·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5 天前  
为你读诗  ·  花草有本心:走近古典文学中的诗意世界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为你读诗

如此,足够我爱这破碎泥泞的人间

为你读诗  · 公众号  · 文学  · 2024-10-16 21:19

正文

多闻草木少识人|第4099期

▾  点击收听  ▾

芦花辞


作者:刘向东

为你读诗:高阳 | 演员


这世上只有你们

挤在一起,不分彼此

却又一棵是一棵

全都举着花儿

在十月的早晨,八九点钟

齐刷刷和我一起白头

三根阳光擎一根白发

灿烂,温暖,令人心醉

似乎那本身就是光源

透过记忆少女的耳郭

密麻麻,毛茸茸

草木一秋到这份上

比美还美的生命

此刻我连诗也不想了

让那些毫无用处的烦恼

让风吹去一点不剩

一生有如此一个早晨

赶在深秋也足矣足矣


选自《乡音未改》,花山文艺出版社


- 诗文作者 -


刘向东,1961年生于河北兴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现任《诗选刊》主编、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诗集《母亲的灯》和杂著《自纸黑字》等二十部。


我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
 「留言」:分享你被大自然深深感动的瞬间

在《第一人称复数》最新一期的节目中,周轶君与徐小虎老师的一段对话很有趣。

大概两人提到徐小虎老师特别追求“第一手”的大自然时,周轶君引用了达·芬奇的一句话:“做大自然的儿子,不做大自然的孙子。”然后又说,“这就很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师法自然’。”


私以为这段对话所提到的理论很适合作为《芦花辞》这首诗的注解——当人亲眼目睹所谓“第一手”的大自然时,那种被自然之美所深深感动的心情,就当是如此的。



余秀华有一首《人间》,表达了大概同样的心绪:“要一个黄昏,/满是风/和正在落下的夕阳。/如果麦子刚好熟了,/炊烟恰恰升起。/那只白鸽贴着水面飞过,/栖息于一棵芦苇,/而芦苇正好准备了一首曲子。如此,/足够我爱这破碎泥泞的人间。

《毛序诗》亦有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心有所动,写出来就成为了诗;若是情之所至,遑论写诗,就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不足以表达内心汹涌的情感。


于是,无论是彼之黄昏,还是此之清晨,当诗人看到这样“比美还美的生命”,发出“如此,足够我爱这破碎泥泞的人间”甚至“此刻我连诗也不想了”的感叹,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美术史上还有一个很著名的美学理论,来自元末明初画家王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华山图序》)


大自然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是一切美的发端。


而人作为美的接受者,在自然和我们之间,无须像艺术那样需要美术馆、画廊、批评家、美学家等诸多中介环节,甚至无须另外一个人陪伴,而是让自己尽情融化于自然当中,像水一样渗透在天地万物当中。


恰如黑塞所言:“世界越来越美了,我独自一人,却很自在。我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编辑 | 三 十      校对 | 西格玛

头图、插图|Santi Alleruzzo

配乐 | 顾彬《晚安曲》《晚秋》

▎诗意的人

高阳

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代表作品:《驴得水》《漠风吟》《云雀叫天录》《大生意人》《圣地可可西里》《西北岁月》《空降利刃》等。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为你读诗」
“人,充满劳绩,仍诗意栖居”

▎特别推荐

愿被阳光晒透,被温情拥抱


▎明日预告

10月17日晚10点,播音员、主持人樊乐为你读灯灯的诗歌《有一天这些都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