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辈,女孩颇多,年龄差也还蛮大的,大的已经40有余为人父母,小的只有20出头大学刚毕业。
父母几十年的养育模式,都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
今天特别想从一个「女性视角」,跟大家聊聊「养育女孩」的差别。
花钱送孩子去学舞蹈、钢琴、绘画,努力的捧着护着,极尽地提供宠爱。
写公号以来,也有不少很多姐妹问过我:
条件没有那么富裕,家底没有那么雄厚,没办法富养女儿怎么办?
今天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
养女孩的关键,绝对不在于金钱,不在于财力。
通过观察“上一届的养育成果”,我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你知道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在养育女儿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思维方式不同,就会导致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很多普通家庭,甚至是学校、社会,对女孩存在着太多的偏见。
-
女孩子数理化不好,很正常,女孩不适合做理科技术类的工作;
-
还有很多家长总是用”女性“标准去要求:女孩要文静,要行为得体,要懂事谦让,要善解人意。
如果是一个男孩子有拼劲、有闯劲、有野心,人们通常会称赞,觉得那是一个男孩该有的模样。
但性别一对换,就觉得女孩太强势、有野心了不好。还是踏实、安稳一些的好。
在这种无处不在的暗示下,很多女孩还没尝试,就告诉自己不行,作为女孩我不能做这个,不适合干这个。
然后,在很多重大人生抉择上,她们会选择更适合女性,更兼顾家庭的发展路径。
但
成功人士养育女儿,从一开就是培养女儿进入
雄竞市场,他们从不怕女儿强。
反而
更注重培养女儿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提升学历、学习技能,鼓励野心和批判性思维,重视领导力。
一个养育女儿的路线就非常的传统,觉得女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稳定。让孩子上的专科
师范
,出来当了一个小学老师,找了个稳定的人结婚。
另一个就是完全不同的路线,艺术专业、去英国留学、美国读研,现在回国,百度、字节抢着要。
一家在讨论:婆婆多么邋遢、事多儿,大姑子如何如何强势不好相与,妯娌间谁的彩礼拿了更多,婆婆帮衬对方更多!
另一家则在讨论:哪个大厂的发展前景更好,未来创业现在怎样积累经验和人脉,怎么拓展自己的交友圈扩大择偶池。
看完就非常唏嘘,真正的富养,从来就不是物质上的,而是你给孩子植入什么样的思维。
雌竞思维真的很容易把女孩拽进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眼前只有这一亩三分地。
不管男孩、女孩,性别都不应该成为对自信和力量的剥夺
。
从没把我们当女孩子那么娇惯过,我们很小就参与父母的对话,
听父母说生意经、参与
时事谈论。
身边的男孩子们用的、玩的,我们也都在用、在玩,甚至还做了很多男孩子都没有做到的事。
经年累月积累出的底气,让我在日后的生活里不管遇见什么阻力,
第一个想法绝对不会是:我是女的,我不行。
所以,我也不愿给CC设限,我只希望以后的她,能力配得上野心,拥有自由选择过什么样人生的能力。
过年,七大姑八大姨凑在一起总会唠一些家长里短。
正好有一个表姑,她家女儿年前刚结婚,这个表姑逢人就说,
-
“哎呀,后悔了,闺女结婚的时候彩礼要少了,谁谁家给了28.8W,我才要16.8w
”
当时,CC姥姥还开玩笑地说,要多要少也就是走个形式,最后不都是给闺女带回去,作为小两口的启动资金。
但这个表姑听完一脸得意:“
我才没给他们家带回去呢?奥,他结婚白要了我一个闺女啊,我这都跟他家要的少了。
”
听完这话,我想起之前看过一句很犀利的话:
有的家庭不是在养女儿,而是在为别人养儿媳。
他们觉得女儿迟早是要嫁出去,嫁给别人,以将来如何能找一个好的老公、如何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这类“纯女性”的标准去养育孩子。
这样的思维模式,女孩就永远都是「等待被挑选」的逻辑。
这反而更容易吸引弱者和渣男,因为只有弱者才倾向于选择安全好控制的对象。
我也见过很多富人家的女儿,别人稍微对她好一点,就感动得非他不嫁。
就觉得遇到了一个无比珍视自己的人,哪怕对方没工作,哪怕对方学都没上完,甚至不惜与父母决裂也要跟他在一起。
如今我也结了婚,也养了女儿,才发现,
在恋爱中,低成本的表达最不值得信赖。
男人稍微花点心思就可以做到,即便我骨子里并不是这样的人,我追你时稍微伪装一下就可以做到。
无论是爱好培养,选专业,还是工作,他们的出发点从来不是为了婚姻考虑,而是能不能为【自己】服务。
他们希望女儿先成为一个战士,然后再寻找一个势均力敌的盟友,而不是所谓的什么好归宿。
你要学会分辨除了这些低成本表达的基础条件,他还能给我什么?他还有什么优点?
因为要拥有这些品质,要培养和铸造这些优点,背后是家庭教养、读书、求学、历练和自我完善,这需要高成本的付出,才能达到。
按这种思维方式养大的女孩,所拥有的就是「筛选逻辑」。
不管是选工作,还是另一半,她们优先考虑的都是,
TA能不能达到我的要求,跟我是否匹配的上。
养育方式的不同,就决定了你的女儿
是等待被挑选被照顾的弱者思维,还是主动选择、主动出击的强者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