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江昭和
分享隐秘的心绪。留一处鸟语花香。 愿彼此面对世事无常,获得平宁喜乐。 愿彼此有所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记侠  ·  小红书,为何成了新的热点讨论场? ·  10 小时前  
伯虎财经  ·  怎么理解万亿小米? ·  2 天前  
伯虎财经  ·  怎么理解万亿小米?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江昭和

有所思,乃在端午时

江昭和  · 公众号  ·  · 2018-06-18 10:34

正文




印象里的端午,内容仿佛是乏善可陈,并无书里美哉美哉描绘的“佩香囊”、“斗草”等情节。


平凡乡间,赛龙舟亦罕见,挂菖蒲艾叶是有的。每每母亲觅来菖蒲艾叶,斜斜抵在窗框间,浑似一把剑,驱邪避恶,渐渐枯萎皱缩。


少年时最不解它们去往何处,仿佛自生自灭,化为空气,因从未曾见谁料理处置过。


想来,泰半是母亲取下,只是我未曾发觉。但那亦与我仿佛天远地远的,并无亲切。


惟有端午节的吃食,是我切切实实地心向往之、每每回忆起来都觉得舒心丰足的东西。

淳朴人家关注吃食仿佛更为经心。果真是“民以食为天”,太高深莫测、委婉曲折的事物,他们不见得多爱。但凡切身体己,落实到饮食穿衣,才为人挂心,这是平凡农民最朴素的欲求。

年年端午,家家人图节气应景照例吃粽子。粽子的名目亦是林林总总,花样繁多的。而我,总嫌它甜得怪腻人,要黏住喉舌似的,不常吃。反倒是舅母亲手捏制的“月亮饺子”为我所好。

曾经,每每端午时节,舅母总会亲手制月亮饺子。一个十分浪漫美丽的名字。这名字亦不知是本就有出处,还是我取其形意,自编自创的。总之长久以来,一直都是这样记挂着,惦念着。

端午来时,脑海里便萦绕不去的是这几个字。

如包饺子似,先得将面粉揉搓拿捏成弯月形,最要紧细致处是边廓得有密密匝匝花边。

此处最讲究手工,每一花边如指尖掐出那一纹,不能太粗,亦不能太细;如平面生涟漪,一分一分,匀匀称称才算功德圆满。

如此想来,非得一双巧手不可。稍不慎,功败垂成,没了精致的外观,吃来便少了几分兴味。

为此,彼时吃来,颇含着几分不忍。不忍下口,咬下去,仿佛生生毁了艺术品似的。

面粉饺子里裹着芝麻,投入锅中炸得金黄酥脆,外形美观,堪称赏心悦目。吃起来更得味,一口咬下去,芝麻香氤氲袭人,充溢唇齿,分外甜。甜里绵绵密密的香,香得入骨入心里去,牙齿都要一粒粒化掉不可。

而这种如丝如缕的甜,终究是难以为继了。

前几年,舅母因病去世。记得在舅母的遗身前,我与表姐以及舅母的母亲一同守护,彼此泣不成声。

彼时,分外惊诧于舅母的瘦弱,从所未有的,且一分分瘦下去,无形的瘦下去,远下去。

刹那间觉着,真正的送别,其实世间并没有。

恍然间,不及执手相看泪眼,便“轻舟已过万重山”了,“雪上空留马行处”了,只独对一抹苍凉背影了。

那逐渐远去的形影,只是徒然地告知你,追不及的,不必追了,各自珍重吧。

风烛残年的老人,舅母的妈,白发人送黑发人,嘴里嚎啕念叨着有关舅母少年时的旧事,仿佛舅母就在她身前。

她在怨怪着舅母,质问着舅母,也在追念着舅母,挽留着舅母,无望地。

人到一定年纪,脑海里,心绪里,满满当当的,全是旧人旧事,再无更多。

那是自己平生泪水淌的最多的一回,分毫不能止。有对死亡的哀恐,有对表姐的惋惜,有对老人的同情,还有对舅母的眷恋。

舅母并非热言热语明媚亲切的那种妇人,但每每我到外婆家,无论何时,她都会立即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添上些精细的伴食,佐料,比如碎肉,豆瓣酱,咸菜,葱蒜等等。

不过是寻常人家的吃食,却因着那一份亲切的人情味,那一点竭尽其力的体贴,叫人此刻想来,都是感怀不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