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3276字,11图
阅读预计:8分钟
印度语言和民族之多,据说民族有上百种,语言则有上千多种,也不知道是不是夸张?
印度人自己还笑称,从这个邦到那个邦,就像出国,因为彼此听不懂各自语言,只好用英语沟通。
这不,我随老公出差,从新德里坐飞机到班加罗尔,北印到南印,真有到另一个国度的感觉。
从德里飞班加罗尔一共三个小时的时间,相当于从成都飞上海,挺远的。
一下飞机,就看到这里除了英语,还有一种与印地语文字不同的字体,一个个单独的圆圈圈,像一朵朵花一样,这是卡纳塔克邦的文字。
在北印新德里,冬天还是蛮冷的,早晚只有几度,再加上空气污染严重,出行全靠口罩。
班加罗尔明显与德里不同,刚出机场便感到空气清新,气温适宜,坐在车里,开着窗,晚风吹来,清凉清凉,像春天一样,又像昆明的夏夜,我贪婪的呼吸着德里从没有的空气,心想,可真算是洗肺了。
只是,外面街道的基础设施,依然和印度多数城市一样,一眼看上去,还是略显破烂和陈旧。
不知从何开始,印度人总是喜欢拿自己和中国相比,他们总是把德里比做北京,孟买比做上海,班加罗尔称为昆明,钦奈是青岛等等,不过事实上呢,在来过印度的中国人眼里,或者去过中国的印度人眼里,两者差别依旧很大。
先生忙着上班去,我一个人在酒店附近试探着到处行行走走。
班加罗尔最有名之处,就是被人称为“印度硅谷”。我们所住酒店在市中心,离一条叫Hosur街不远,那周围一带就是硅谷所在区域。
说实话,单看两边建筑,虽不是高楼林立,也是密密匝匝,楼层最高处或正面临街一面,各种英文标识,显示的确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IT大公司,联想,通用,英特尔IBM,SAP,等等,街头往来行人,也多是些背着电脑包,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穿着现代,即使是女孩,也多穿的是相对现代化装的“kurta”,着传统纱丽的较少,这和德里的确不太一样。
但最令我感到奇特的是,各种密密匝匝,充满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写字楼,其实全都被掩映在无处不在的粗壮的大树里边,换句话说,风头全被比楼房还高还密的大树盖过了。
这些大树,树干粗壮得两三个人都环抱不过来,而且超多,如一把把特大的伞笼罩了整个城市,而树下,才是楼房,店铺和汽车道,人行道。
我认得这种树,这在中国叫凤凰树,属于热带植物,四川的攀枝花市这种树也有很多,树叶四季常绿,花开红艳似火,状如小喇叭,但攀枝花的凤凰树规模显然没法和班加罗尔的比。
我沿着两旁全是凤凰树的主干道行走,主干道上相反方向作为隔离带的中间,居然被修成了细细长长的街心花园,花园里边,也是一棵棵一行行,一把抱不过来的大树,高大粗壮的树与树之间,见缝插针一样竖了些简陋的体育设施,或一排两排短小的靠背椅,提供给人们休憩或锻炼,太阳虽然很大,但全是浓荫密布,路面也比较干净。
在这样的环境里走路,简直太舒适了,唯有走出街心花园,需要过马路之时,才发现公交车、小汽车,突突车、摩托车,以及自行车被挤压成一团,耳膜被吵得生疼,这时,有狗慵懒的,慢悠悠的经过脚旁,完全没有一丝忧虑和警惕的表情,它在提醒我,哦,我这是在印度。
大树底下有卖椰子的小贩,见他们把一堆堆椰子摆放成塔,30卢比一个,相当于3元人民币不到,有人要,小贩用弯刀利索的削去椰子顶端,凿个小孔,塑料管往里一插,路人站着一口气喝完,再把喝完的椰子递给小贩。
奇怪,干什么呢?
见小贩继续用弯刀把椰子一剖两半,削下一块硬皮,人用这硬皮当勺,刮下椰壳里头一层白嫩的椰肉,挑到嘴里吃完,这才把椰壳扔到旁边的垃圾堆里。
我也跟着如法炮制。清凉爽口得不要不要的,什么饮料冰棍的,见鬼去吧,这才是最天然最解渴的方式啊。
不过,这么多的椰子,一天肯定卖不完啊,也没见小贩有车,卖不完他怎么运回去呢?
我所在酒店不远处有这样一个小贩,我特意到晚上去观察,下午6点多钟,我专程踱步到大树底下,人不见了,应该是回家了。
我发现他把没卖掉的椰子装进麻袋,麻袋席地,紧紧压在地下,两边袋口用绳系住,再和棕绳一起捆绑在大树上,除非用刀割下绳子,才能带走麻袋。
这倒是一个好方法,麻装完好,并无漏洞让椰子滚出来,说明没人去偷椰子,这也说明班加罗尔人的素质,应该匹配得上“硅谷”的称号吧。
因为气候不热,街道干净,乞丐少有,大型购物中心离酒店不远,安全度感觉比德里高多了,于是,我没有打车逛,而是走路到处闲逛,当然,还是只敢在白天。
清晨,街心花园两旁,三三两两有小摊小贩在卖各种蔬菜,水果,鲜花,街头的鲜花摊尤其好看,一车车,一堆堆,各种花小山一样,娇嫩鲜艳,不是德里或中国那样的鲜切花,而是串成一串串的,他们拿回去敬神用的,一长串才20卢比,我买上一串茉莉花当手链,带着它走一路,香一路。
我不走大街,专门走小街,这里的小街太有个性了,条条不同。
一眼看上去,貌似家家都是自建房,并不高,最高的也就是三层,但风格各异,有欧式的繁复的小洋房,有印度传统风格的,就是有天台的那种,还有简洁美式的,也有修得像个古堡一样庄严的,没有统一规划的门楼,也没有统一划齐的商店和店招;统一的,唯有家家门前高大的凤凰树,顶盖如伞一样撑开,把房屋撑出一片绿荫。
时不时有小贩推着堆满鲜花的三轮车,沿街叫卖,大树下的人家会出来一个穿着艳丽服饰的妇女,弯腰在一车鲜花中挑选,日光透过树叶照下来,如果梵高看见,会不会画出一副比向日葵还灿烂的油画?
印度很大,有时感觉和中国南北方一样,区别非常明显,仅就食物来说,印北和中国北方一样,偏好面食,各种饼奇多,口味相对清淡;印南则和中国南方一样,偏好米饭,以辛辣为主。
对于中国人来讲,在印度最不适应的就是食物,无论南印还是北印,所有的食物,无论何种蔬菜,他们基本上全部捣成糊糊,再混合各种香料,调上咖喱,沾饼或浇在米饭上,吃得津津有味。
中国人能接受的很少,好在我先生的公司比较人性化,无论在德里还是班加罗尔,都有公司派去的中国厨师。
老公的胃当然是坚决抵制印餐的,我则不然,也许天生好奇,天性就是个好吃嘴,对于众多中国人都接受不了的印餐,我挑挑捡捡也能找出能接受的食物。
来班加罗尔,他们的办公室离酒店较远,酒店里也没法自己做吃的,可是我跟他说:你去上班吧,给我钱就好,不用担心我,我饿不死的。
现在,我走到一家饭店,因为招牌上用英文写的是:真正的南印度美食。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不是碗和碟,也没有刀和叉,而是一大片完整的,翠绿的芭蕉叶,蕉叶上面,分开摆放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碎碎的不明蔬菜,除了米饭我认得,其他都不认得,但都颜色不明,且成粘稠状,如打翻的染料一般。我盯着看了好几分钟,想猜出是什么内容。
这时候,侍者再往米饭上浇上一勺黄黄的热热的糊糊,示意我拌米饭吃,见我是个外国人,没法像其他本地人那样用三根指头拌了吃,还体贴的递我一把勺子。
我用勺捣鼓捣鼓,尝了一口,尝出有土豆碎,有秋葵碎,有辣椒碎,当然还有姜黄咖喱粉,再喝一口放在旁边的水,味道还可以嘛,有点中国盖浇饭的意思。
我一边吃,一边发视频给老公看,他说:我好服你呀!你说印度人的蔬菜那么新鲜,为什么他们不像我们炒得清爽分明?而偏要把它捣得碎碎的,黏黏的呢?像。。。
我不准他再说下去,关了视频哈哈大笑,一边就着侍者放的一杯水,吃完了这餐难忘的正宗南部印餐。
餐厅我旁边一桌几个印度年轻人,高高兴兴看我一个异国人吃完这一餐,还热情的告诉我各种糊糊的名字,只是我一个也没记住。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我的家乡云南,我们白族人虽然不吃手抓饭,但很爱吃其他民族,比如傣族,佤族,傈僳族的手抓饭,只是,我们把菜和饭分得清清爽爽,而不会捣成糊糊。
周末老公有了一点空,说带我去吃一顿真正好吃的南印美味食物,他说好吃那应该真算好吃,兴冲冲跟随他去了一家餐馆,进去坐下,侍者刚走上前来就令我哑然失笑。
这里的服务生全是年轻的男子,居然着的是裙子,上身是衬衣,下身则是长长的几乎拖地的长筒裙,而且色彩缤纷,鲜艳得和印度女人的纱丽有得一比。
我好奇极了,这是什么民族呀?
老公也不知道,但他跟我说:有什么好笑的嘛,南印比北印热得多,这样穿不会烂档噻!啊?真的吗?那他们里头穿三角裤不?这我哪知道?
今天的美食,是来印度吃到的最好吃的美食,有海鱼,有螃蟹,有鱿鱼,鱼是用芭蕉叶包着烤制出来的,螃蟹是用玛莎拉咖喱调制出来的,鱿鱼圈是炸出来的。
侍者说,这是喀拉拉邦最好吃的食物。
印度,真是的一个神奇的国度。
本文为印度通编辑部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
了解印度 | 印度生活 | 印度宗教
奇闻轶事 | 宝莱坞电影 | 文学摄影
旅行攻略 | 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