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我总会希望有同学能写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不只是写课程效果,而是可以说说自己的改变。这么做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让人看到这门课程给人带来的更多可能性。第二个是希望除了我之外,还有更多人参与进一件事情:松动一下他人僵硬的意识,促使更多人愿意向内看自己。最后我收到了一些同学的长篇总结,非常感谢。今天发的是其中一篇,下面是正文。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我对运动的预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一直有每天运动的习惯,对于我来说,锻炼身体除了有健康方面考虑外,最大的意义就是磨练意志。说白了,就是如何在身体已经无法坚持的时候用意识再多坚持一下。再多跑一圈、再多游一个来回,再多做一个俯卧撑……因此,如果没有达到体能极限,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不算真正运动过。课程学到的动作和我原来对运动的认知很不一样,最大的区别是对于休息的强调,在任何一个动作间隙都会穿插着两分钟的跟随呼吸。对以前的我来说,连汗都没出就要休息简直无法想象。而且高教一直说,如果上课过程中感到疲惫就可以让自己自然睡着。由于我每天是早上锻炼,最初练习的时候我的确有时会眯过去。这些于我便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了。
疫情期间一直没有游泳,最近第一次游泳,游到了一半我想要上岸,就停止了。过去我从未在达成目标之前停止过,甚至一般是达成目标后再冲一把看自己极限在哪里。中午的时候感觉到了左侧大腿的酸胀,这才意识到,虽然想要停止时我身体没有任何异样,但实际是当时我没有感受到。这就有点像人真正感觉饱的时候往往都过饱了。由此我还想到了之前自己每天跑步,每年总要有一个月感受到膝盖疼,无法继续下去。一个月之后我虽然膝盖还不舒服,但是忍忍可以过去,所以接下来又能跑上一年。当时是感觉身体的信号不准确,过于保守,坚持一下就克服了。现在回想起来接下来再跑没有感觉实际上是身体停止了相关的感受,实际上膝盖的伤直到现在依然存在。
高教曾经解释过,任何动作都是从运动到静止再到运动。我想之所以说有些人在参加课程后会由不想动变得想动了,是因为感觉足够敏锐,感受到了身体想要运动的信号。这就和我意识到了身体其实不想动了,应该要休息时休息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