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纳米人
最新、最全、最前沿的纳米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纳米人

文锐\/万立骏JACS: 锂硫电池中的界面机制研究!

纳米人  · 公众号  ·  · 2018-06-14 07:38

正文

第一作者:Shuang-Yan Lang

通讯作者:文锐、万立骏

通讯单位: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研究亮点:

1. 发现了电解质中的锂盐影响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沉积/分解硫化物的结构和形貌。

2. 理解了锂硫反应的界面动力学,揭示了纳米级盐介导的机制,为锂硫电池界面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锂硫电池由于具有高比容量和低成本等优势,在储能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问题在于,多硫化物中间体的溶解造成穿梭效应,导致高的界面电阻和循环性能衰退。深入研究界面中多硫化物的形成和转化,对锂硫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

锂盐中的阴离子对电解质中的离子-溶剂相互作用和正极-电解质界面上的多硫化物溶解有着关键影响。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锂盐对正极界面硫化物转化的影响。虽然电解质的设计成为Li-S电池进一步发展的共识,但在正极-电解质界面处,硫化物的实时动态转化仍然是未知的。因此,在时间和空间四维角度下,通过实时监测界面中锂盐对硫化物在电化学环境下的形态、结构和动力学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

有鉴于此,中科院化学所文锐和万立骏团队通过对工作电池内部的实时AFM监测,直接观察到锂盐对硫化物界面演变和动态转变的影响。



图1.  LiTFSI-LiFSI二元盐电解质中正极-电解质界面处硫化物反应的示意图


基于LiFSI和LiTFSI的二锂盐电解质的电化学反应中,显示出层状和球形硫化物共沉积现象。CV中的峰分布对应于NPs(2.1V)和由Li 2 S 2 和Li 2 S组成的球形/层状沉积物(2.0-1.75V)的氧化还原峰。

共沉积的球形和层状Li 2 S可归因于电解质中LiFSI和LiTFSI盐共存。沉积的Li 2 S的独特形态与Li盐中不同的阴离子相关,因此Li盐对影响界面结构起关键作用。


图2. LPS电池中沉积硫化锂的原位AFM表征

由于层状和球状的形态差异,研究人员又分析了Li 2 S在LiFSI基、LiTFSI基和LiTFSI-LiFSI不同电解质下的结构变化。

在放电过程中,LiFSI诱导三维球形Li 2 S生长,而LiTFSI诱导二维层状Li 2 S的生长。Li 2 S沉积电位的微小差异可能归因于Li盐,粘度更高,导电率更低。与基于LiFSI电解质相比,基于LiTFSI电解质会导致更高的极化,导致LiTFSI介导的层状Li 2 S生长具有更大的超电势。

图3.不同锂盐环境中Li 2 S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