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泥森林的城市里,理发店是一个神秘的存在。这个号称“做天下头等事业,用世间顶上功夫”的地方,总是妄想用过度服务来主宰顾客的一切。
如何礼貌委婉地拒绝发廊小哥的“办卡邀请”是每个人的社交恐惧症。僵硬的破冰词、尴尬的对峙——你开始明白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套路,只是统一的目的,与你的深情交流也只为了填满他们的 KPI 指标和每一寸尴尬的时间空隙。以下,Enjoy:
来源 / 公路商店 (ID:zailushangzazhi)
同样是躺着任人摆布有些人还能赚钱,理个发简直让你怀疑自己的基因组成。
“你发质太干”,“你发梢分叉了”,“这个头型必须软化一下才能出效果”,“建议烫一把会更有飘逸感”。
一个月后你再次把头颅献给小哥,他又不认识你了,还问这特么谁给烫的,你还是直发更有气质。不管说什么,最终的落脚点都围绕着“办张卡吧”,那种替你担忧发质的殷切,搞得人不赶紧开个会员做份套餐就像在作践自己的生活。
结果你被漂染+理疗折腾后的一星期内,头发活性就不争气地死光了,满头干燥的黄毛把你变成了一颗移动的钨丝灯泡,你只能痛定思痛,选择长发剪短发来感受一番男士的清凉。
过度服务主宰着顾客的一切,有时甚至包括你的表情。同事说他去过一家能让你感受跨界营销典范的火锅店,服务员居然在进行变脸表演的时候指导他“你该拍照了”。
这让人想起埋伏在超市日用品柜台后的察言观色,一旦被导购员搭话,他们就会像卫生巾一样黏上你,即使屡遭挫败也热情不减,真诚得足以融化你僵硬的肩周炎。
在明确表示需要某个品牌之后,他们也完全无视你的需求,还坚持要给你安利根本就没听说过的新产品。
看见这类人就自觉地绕着走的你,深谙被发廊营销套路宰割的可能不止是金钱。
理发师:你要什么 feel 的?
我:顶端要有商务感,侧面两边要休闲。
“您是第一次光顾我们的分店吗?”
“您待会儿有朋友要来吗?”
“是男/女朋友吗?”
最要命的是躺上洗发椅之后,遇见全程兜网络段子的人,20 分钟无停歇,还问你为什么不笑,“难道我不够幽默吗?”
你在 5 分钟内掏出手机连续按了 40 遍锁屏键,假装刷了 20 次朋友圈都于事无补。
如何礼貌拒绝发廊小哥的叨逼是每个都市白领和社交恐惧症的直肠癌,对比僵硬的破冰词,你甚至有点怀念出租车的攀谈。
“08 年的奥运期间,有个司机给我显摆他在八达岭拍到了莎朗·斯通的照片,说他有多么多么喜欢女人跷脚的优雅,讲到高兴的时候拿了张光盘插进车载 DVD,还卡着帧暂停逼我点评《本能》里面的片段。”
他们成天蹲守在各大机关单位和地铁出口,上能高攀达官显贵,下能戏耍市侩小民,闲得发慌的时候,就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插科打诨,拾着墙缝里漏出来的只言片语,搜刮八卦消息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出口。
“有一次搭出租,司机一问我是学汽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主动表示想要一起探讨一个问题,他告诉了我出租车的等待时间是怎样计算收费的,但对于时速多少以下会被默认成‘等待时间’的计价机制很模糊,还马上在路上示范起来给我看。”
毕竟街道是血管,出租车是城市的红细胞,老司机的阅历比理发师更加丰满。
你开始明白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套路,只是统一的目地和 “冷场恐惧症”患者,不停地叨逼只为了填满他们的 KPI 指标和每一寸尴尬的时间空隙。
中式 new school 发廊收银台上摆的招财猫真的能够勾魂,每个人都被稳定的摆动频率吸引径直走进去接受宰割,店家都明白取其精华才是最重要的。
体验过 900 元连刘海都剪不平的女同事再也不敢和发廊洗头小哥套热乎了,“他们环境确实好,还给你 iPad 玩,打扮得也很酷炫,但问题是我是来剪发的,又不是来找‘闺蜜’聊天。”
她以为进去 20 元就能修个刘海,却 900 块搞了个离子烫出来。女同事开始质疑自己是在享受服务还是被服务消费,强调了一番自主权后,还总结出了一套反制理发业营销套路的手段:
Kevin 总监如果想要指点江山,你就摆出一副“爷乐意”的样子,或者干脆先下手为强地抛给他“你如何看待杀马特?”或者“在外面打扮这么酷,你家里人知道吗?”这样的犀利矛盾;
如果死缠着你办卡,你就拿点逼格流露出“是不是只能在国内使用”,“那我不办了”,这样一定能主导话语;
实在不行的话,你干脆躺上洗发椅直接玩诈尸。
“不想聊天”是常态,这并不涉及任何职业歧视,跟当事人的疲惫程度正相关,当然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上车之前戴个耳机,做头发的时候告诉美发师你的消费预算,大家都是成年人,你需要的只是更加坦诚一点。
对于服务业从业人员来说,如何在“毫无服务意识”和“过度服务”之间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才是挽回行业形象的法门。
日本京都曾推出过“沉默出租车”的项目,他们提供免费矿泉水、保持车内没有烟味、穿着制服,除非乘客主动打开话匣,司机是不能和乘客拉家常的。这样的“沉默”司机服务就像情场高手一样沉默却不失关怀。
秩序和规则是为了约束单方面的倾泻欲,而每个服务界人士都有他理应坚持的行业操守准则。
1976 年的经典电影“出租车司机”为话痨展示过一名合格司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男主从越战中退伍回来后一直在纽约以开出租车为生,战后的他开始失落地融入群体,开出租车后目睹了纽约夜幕下的种种罪恶,开始变得愤世嫉俗且痛恨社会残渣。
面对各色乘客倾述自我,男主角一直选择了沉默,这使得他悉数接触了这座城市的故事,经典台词 Are You Talking To Me?(你在和我说话吗?)的有声操练仿佛是对每一位顾客隐私最大限度的无声尊重。
影片里的出租车司机可能是这世界上最寂寞的职业了,他们同样每天穿梭于灯红酒绿之中,却始终无法融入其中,他们目睹了一切幸福和肮脏,也只能冷眼旁观,他们每天与很多人交谈,却从来没有和谁成为朋友。
本文转自:
公路商店
ID:zailushangzazhi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
简介:我们探索所有年轻人最野生最自发的尚未被商业力量全面污染的亚文化以及那些美好而操蛋的东西。 |
也许你还想看:
世界反香菜联盟:不要让我为你吃香菜的恶习买单
那个给老外瞎纹汉字的纹身师,到底是个什么人?
中国女生在美国打专车没认出麦迪,细数下我们还错过了谁
你吃过最差劲的飞机餐是怎样的?
猪脑、芹菜、折耳根…这个世界再度陷入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