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永澄老师
永澄老师,全名易仁永澄。他是一个负责任到唠叨的老妈子,一个专注帮助他人实现目标的创业者。学习目标管理,就找易仁永澄,想要实现目标,就找易仁永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混沌学园  ·  ATM ... ·  2 天前  
印象笔记  ·  如何用短短12周实现一年的工作目标?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永澄老师

永澄: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究竟该怎么办?

永澄老师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4-13 06:22

正文



昨天,有个伙伴跟我交流,说看我的公众号,每天都看但是懒得留言,因此没有加入到后宫团,没有享受到后宫团近几个月的福利,感觉特别不爽。我问了一句:“在我看来,不爽,一定是因为某些事情做错了,你觉得是什么做错了呢?”他说自己太懒了。

其实,我并不认同他的归因(归因错误就会导致解释错误),我给他说:“你的标准太低了!”他并没有理解是啥意思,于是我给他说:“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要做,并且一定要高标准地做!

这个话题是蛮有争议的,但是观点必须要明确,即便观点有高低、对错之分,拿出来碰撞下还是有好处的。对于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我的态度是:一定要做、一定要高标准地做。我自己经历了这样几件事情,为这个观点提供了支撑,分别来说说看。

2011年,我和汪隽子结婚,按照我的理解,婚礼是一个极其隆重、一生一次的顶级仪式。我参加过很多人的婚礼,他们很少有自己筹备的(因为很麻烦,通常交给婚庆公司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夫妻结婚当天,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被摄影师、主持人指挥着做一些常见套路仪式,各种违和感。

可能也和我的工作有关,那会,我做了7年的活动策划、组织,也在高校教了四年多媒体技术应用,而汪隽子也是搞应用设计出身,所以,我们特别想要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值得一生回味的婚礼仪式。于是,我们从2011年2月份开始准备,一直做到9月25日结婚当天。可以说,那是我组织策划活动的巅峰,每一个环节都以最高标准在处理,比如说下图的项目管控表:

看看右侧的下拉条大约就知道这张表的篇幅,这是主线任务流程,关于具体的责任分工涉及到1874个物件、83人参与,所有的事情我都按照层次级别去安排了任务。这还只是婚礼当天的流程表,另外还有17个前期准备、婚房安排、车队路线图等等……而视频部分,我自己做了十余个用在婚礼不同环节的视频,我那也是拿出了一生的顶配能力,我选了其中的两段视频,你可以长按二维码看看~

由于彻底摆脱了婚庆公司的控制,每个环节都是按照我、汪隽子和我们全家的喜好来自定义的,所以,我们的花费很少,但是效果非常非常好。直到现在,无论哪个亲戚朋友提起这件事,都依然会说:“参加过无数人的婚礼,就你们的婚礼我们记得最清楚。”然后,他们就会说说自己依然记得的那些细节。而我知道,那都是我们倾注心力的关键环节!


还记得当时,有几个好友笑我,说没有必要为了一天的事情去投入7个月去准备,因为所谓的好是没有标准的,从80分到100分要投入的成本是没有边界的,虽然要重视,但是,这也太拼了。

我并没有一个合适的理论来支持我的做法,只是,我觉得一生一次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啊。你看,心智总是在一些关键环节帮助我,有的人认为一生一次的事情,糊弄下就好了,可是我的心智总是让我做出完全相反的决策。

站在今天的时点回头再看,我觉得这件事情我做对了,拿出自己最高的标准是完全正确的事情。而现在我可能也有一些理论来支持6年前的决策了,比如说:边际成本递减、爱的艺术、你的标准决定着你的人生、五星级的人生比二星级的人生更轻松写意、复利效应……虽然,这些道理也是后验的,但是我依然觉得因上努力是高概率正确的!

想想看,婚姻只有一次,如果让家人认可、让亲人满意、让大家有所回忆,这件事情是有复利的,要知道每一次的回忆,甜蜜就会加强,每一次的交流,关系就会紧密。那这种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就要做,并且要高标准地去做!


可能,这只是我经历的若干事情的一件,只不过记忆深刻罢了,从我开始独立承担责任,我一直都在用极高标准做事情。

比如说上大学,当时做网站还用的是table的布局方式,而不是现在的html + CSS,所以,我为了调整一个表格的像素,要在纸上画上一个多小时再调整;比如说打篮球,当年打CUBA,我的中锋动作中,左腿轴心的转身总是做不好,我就会练上四个月,然后让队里的每个人来尝试防我,一直到他们都防不住为止;比如说当团委书记搞学生活动,我觉得我的活动一定要是全校出名的才行,否则就不要搞,于是每个细节都会亲自去把握,当年这些学生现在都已经成为各自工作中的顶梁柱,我们的关系一直紧密地维持到现在……

每个人的视野范围有限,尤其是像我这样只是一个普通三线城市的普通人,能考虑清楚的事情真是屈指可数,可是,就是因为我的过往经历,形成了这样的判断标准: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要做,一定要高标准地做

前两天,Doubling过生日,孩子的生日其实要不要搞个仪式是无所谓的,反正孩子现在也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但是,我和汪隽子基本没有商量,直接调用了这个原则,我们定了就要做,并且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要高标准的做,也就有了之前的那篇《做我的情人满一年,我有话想对你说》,而这件事也变成了近期我们家庭的热点。不出意外,每一次打开视频、翻看照片,都会有幸福会被沉淀下来,这终将成为我们全家的幸福爆发点。


回头再看那个想要加入后宫团的伙伴,根据我观察事物的角度来看:“加入后宫团”是个结果,通往这个结果的表面原因是我规定的那些条目:留言15条,打榜100个赞……但是那真的都太表象了,直接影响每个结果产生的原因是来自于内在,如果内在某些理念有所偏差,一点点差异就会导致行为结果有天壤之别。

想想看,如果说我的理念是:要高标准地做,所以,每篇文章别人留言我也要留言,不见得超过别人,但是要把我的见解说清楚;而他的理念是:我就是看看就好了,不需要留言。如果我只写一篇两篇,那我觉得理念不会引起太大问题,可是,我的日更一直在写,我们怎么能够判断出持续留言究竟会带来什么呢?你总不会幼稚地觉得:留言只不过是留言吧?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你就无法理解“非连续性”(具体请查看文章:《你根本就不懂,目标从来就不是用来达成的》)对于个人成长和提升的意义了

给大家看一个我非常认可的小伙伴:

Moonlight一直在留言,但是她没有向我提任何需求,只是不断地去理解、去分析、去对照,要知道,她今年只有大三啊!她在留言第100天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记:给永澄老师公众号留言第100天》(可以通过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链接访问查看),文章中说:“第一阶段我给自己制定的最低标准是保证自己每天写点什么;在下一个100天,我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训练自己理解力的方式来留言,为了更好的吸收和消化。”你看,她自己更是提高了标准!

公众号后台有很多人,经常留言说:“老师,你写的东西我看不懂。”我就想问问,你难道比不上一个大三的姑娘?而我更想问的是:你究竟用了什么样的标准

所以,Moonlight向我提出任何问题,我都会认真思考分析给出建议,不是因为我心眼好、时间多,而是因为她一定有什么事情做对了!千万不要只是认为她留言了,那太表面了,多问一句:“为什么她可以留言而自己就不去做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找到关键原因要比随便给出结论然后换得一劳永逸的安全感重要多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视野不要停留在眼前,越是考虑这一时的得失,越是会失去对未来的把握。查理芒格说过几句话,对我来说是醍醐灌顶的,比如说:划定你的能力圈,只在能力圈中竞争;没有必定赚钱的公式,要保持开放不可知的状态,靠的是浅显的基本规律;耐心等待一记好球,以耐心、纪律和客观为指导原则。

这些原则在类似的事情中,聚拢成一个观点: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要做,并且要高标准地做!我不否认这个观点有争议,因为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是有区别的,但是,它成为我的底层信念,在难以决策的时候帮我走上更为正确的路。

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分享给我听?比如说你因此而得到什么或者失去什么?


这一个周的时间,只在做一件事,就是和团队的每个人沟通,交流他们的人生规划,判断我是否可以支持他们的规划。慢慢开始理解,领导力是一种直面现状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可以根据客观,不随意放大或者缩小功过,是一个很强大的能力。

改变一直在发生,点滴积累,等待新生。